|
发表于 2019-11-4 17: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舞步2 于 2019-11-8 12:05 编辑
我发现日本学者除了本国,最爱研究的就是中国历史。
洛阳二里头遗址考古60年,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史记》中的夏朝是真实存在的。国际上很多欧美考古学家均不承认夏朝。在这种尴尬的环境下,我们的东方邻国日本,究竟是如何看待夏朝问题的呢?
首先可以肯定,由于日本文化和中华文化存在传承关系,日本学者对中国历史普遍是支持的态度。早在清朝末年,安阳殷墟发现以前,日本学者就和中国学者站在同一阵线。他们不仅坚信商朝存在,还宣称日本皇室与商朝有关。
十几年来,日本学者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东京大学、北海道大学等许多院校的专家学者,都把研究课题放在中国上古历史。
日本学者看待夏朝的角度,和中国学者有所不同。
日本学者认为,在夏朝出现以前,中国的情况类似于欧洲。这一时期存在多种区域文化,但都不算是中华文化。直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华文化才真正起源。虽然近年来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和陕西石峁遗址,都有疑似国家的形态。但日本学者坚持认为,夏朝才是第一个国家。
日本京都大学的冈村秀典教授认为,浙江良渚文化与中华文化几乎没有传承关系。因为史前大洪水,良渚文化有1000多年的文化中断,错过了夏朝、商朝等重要时期。而陕西的石峁遗址来源还不明确,但从文化特征来看,和中华文化的区别比较明显,也不可能是“最早的中国”。
他还认为,许多中国考古学家将山西陶寺遗址,与传说中的尧帝联系起来,这是错误的。考古发现证明,陶寺虽然曾经很强大,但对周边的文化影响力不够。它既没有完善的社会制度,也没有成体系的宗教文化。甚至连出土文物,都和后世的夏朝和商朝不同,因此这也是一个消亡的文化。
东京大学的大贯静夫教授认为,夏朝之所以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主要因为夏文化4千年来一脉相承。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宫殿,有廊柱式结构、广场、巷道门和四合院,这种建筑结构与明清时期的故宫十分相似,可以看到清晰的传承关系。
另外,与良渚、陶寺、石峁和三星堆等不同,二里头遗址的文化软实力非常强大。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学家发现了200多处二里头类型的遗址,涵盖范围包括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陕西东部和安徽北部。青铜爵和青铜鼎是先秦礼仪文化的重要器物,在二里头遗址首先出现,证实这里才是中华文化起源的地方。
他还认为,商朝人因为擅长贸易和青铜兵器,他们征服了夏朝。但并没有废弃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反而在继续使用。这说明在文化上,商朝是落后于夏朝的,对夏文化是学习和肯定的态度。这也说明,夏文化没有消亡,而是在商朝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