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0 08:4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5365800 发表于 2025-2-19 21:39
小米的股票再这么涨下去,雷总快成中国新首富了

我记得前几年就是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8: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增5座,一共18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8:59: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拉德皮裤 发表于 2025-2-19 16:25
难道小米汽车厂要落户光谷

小米是科技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9:01: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dmao 发表于 2025-2-19 16:55
借图。集度已死。这地方有铁路,旁边就是港口,和小米智能家电厂离的也不远。

那一大片地,估计就给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9: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广钢气体半导体材料(武汉)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巍,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含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化工产品销售、专用化学产品销售、机械设备租赁;技术服务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广钢气体(688548)全资持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9: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商集团(000501.SZ)日前发布公告,公司与王府井(600859.SH)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资公司已完成设立登记手续,并取得武汉市江汉区行政审批局核发的《营业执照》,这也意味着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离武汉市民越来越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9: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gencer 发表于 2025-2-19 22:45
小米汽车二期工厂24年7月开工的,预计今年6、7月投产生产YU7。这个为什么这么快?
特斯拉上海工厂18年10 ...

用不到6-7月才投产,比这早;厂子进展也比预计快;
YU7在5月份就发布(其实研发已经完成就等厂子能开工),发布就交付。
(听说它这个拆迁遇到钉子户了,到现在还没拆,所以还调整方案来着)

现在只要地方支持力度够,自己资金没问题;建厂到生成一年足矣。
所以这就是一种权衡,时间成本和买厂改造的成本哪个更适合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9: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zolor 发表于 2025-2-19 15:57
重组期跟这个有什么冲突?打个比方,难道过年春节所有人必须休息,社会上就没人上班?央企资产只要价格合 ...

这个“价格合适”可太难了。
卖低了,会被人说“国有zc流失“,影响上升路径甚至要背责任的;
卖高了,小米是什么风格,大家还不清楚?

买也好租也好,难就难在双方都满意。所以我说在这个节点上,谁愿意来拍板来承担这个责任了。
在国企这个位置上考虑问题角度跟普通人不会一样的......不出错是第一要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9: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结构厂房1个月完成地基处理,3个月结构可以封顶,后面影响大的主要是生产线设备进场进度,大型洁净厂房正常工期其实就是8-12个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9: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2月20日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进港航班                     315

出港航班                     312


合计                            627

——————————————————-

2月19日(周三),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403.46万乘次,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为:2号线汉口火车站、2号线江汉路站、2号线中山公园站、4号线楚河汉街站、2号线中南路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9:29: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ola1122 发表于 2025-2-20 09:11
用不到6-7月才投产,比这早;厂子进展也比预计快;
YU7在5月份就发布(其实研发已经完成就等厂子能开工 ...

跟我要表达的一样,压根要不了两年。増程明年发布自己盖厂完全来得及。而且雷总也说过了不代工、不收购,自己造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9:3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ola1122 发表于 2025-2-20 09:11
用不到6-7月才投产,比这早;厂子进展也比预计快;
YU7在5月份就发布(其实研发已经完成就等厂子能开工 ...

二期工厂都封顶了,钉子户早解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9: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今年将开展15项颠覆性技术攻关
字体: 小 中 大
分享到:

  笔者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2025年,武汉将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拓展开放协同创新网络、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6个方面开展工作谋划。

  在聚焦科技供给层面,武汉市将巩固在汉4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成效,支持8家在汉湖北实验室特色化发展,产出10项以上标志性成果。同时,该市将推动数字建造、智能设计与数控等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研发重大成套装备和工业基础软件,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此外,该市将持续实施市自然科学基金“特区计划”“探索计划”,协同推进“聚力计划”,联合有关单位成立联合基金,推进光量子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

  据介绍,今年武汉将以“链式攻关”新谋划组建3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以“点式突破”实施10大科技重大专项,以“前瞻布局”实施100项重点研发计划。武汉还将加快建设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开展颠覆性技术攻关15项;持续实施初创企业育苗、小微高企跃升、骨干高企瞪羚、领军企业引领计划,加快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500家;大力发展研发产业,引育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型企业100家。

  同时,该市还将拓展开放协同创新网络,构建深度融合的格局。具体包括,构建市域“一城五谷三廊”创新空间布局,强化武汉都市圈创新合作,推进汉襄宜“金三角”科技共兴,建立跨区域成果转化、创业孵化、联合攻关等合作机制。(姜胜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9: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5-2-20 09:36 编辑

我一直有个问题啊,有没有知情的老表透露下消息?

云峰厂24年开工了一套1万吨,一套1.6万的一体压铸,规划总产能60万套/年,26年投产,

东风系明显只有岚图会用到,但岚图一家能卖到60万也够呛,结合26年的进度,正好是不是可以和雷老板分享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9: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加快培育研发型企业 推进研发产业化实施方案(2025-2027年)


一、工作目标

到2027年,研发服务基础进一步夯实,建成市级概念验证中心30家、中试平台200家,技术经理人突破5000人;企业研发主体进一步壮大,市级企业研发中心突破1200家,研发型企业超过300家,外资研发中心超过30家,在光电子信息、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产业领域形成 3-5个研发产业集聚区。


图片

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图片


1.深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实施初创科技企业“育苗计划”,每年遴选200家高成长性初创企业,以三年为周期滚动给予累计最高50万元经费支持研发创新活动。对首次认定、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奖励,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的奖励资金由市级承担、规模以下企业的奖励资金由所在区承担。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对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达到二级、三级以上的试点企业,按规定分别给予最高30万元、40万元的补贴。(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局、市经信局,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长江新区管委会,下同))


2.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鼓励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落实省级支持研发平台建设政策,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实施小微高新技术企业“跃升计划”,对首次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名录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发中心给予10万元建设补贴。构建以研发产出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对绩效评价优秀的企业研发中心给予3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创新局)


3.提升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骨干高新技术企业“瞪羚计划”,每年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成长速度快的骨干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每家企业30万元研发经费补助,支持其自选项目开展研发,并提供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空间资源等各类创新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照市级技改政策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局、市经信局)

4.壮大领军企业战略科技力量。

实施领军企业“引领计划”对标国家科技领军企业标准,动态选树科研投入高、领军人才优技术产品强的市级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武汉企业梯队。推动在汉央企加强研发布局,开展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创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市级层面给予每个联合实验室2000万元/年经费支持,支持周期为3年对企业牵头承担的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支持。对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企业,给予国家拨付资金最高50%、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局、市经信局、市政府国资委)


图片

三、做大研发型企业规模
图片


5.大力培育研发型企业。

建立研发型企业信息库,构建包含企业规模、产业领域、研发投入、知识产权和技术服务收入等指标的评价体系,设立研发型企业创新专项,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研发经费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局)


6.引导企业内设研发机构扩能升级。

推动企业内设研发机构按照市场化、实体化模式注册独立法人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内设研发机构注册为独立法人企业的,自成立起三年内,所在区可结合其研发投入增量给予每年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有特殊贡献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建立本地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循环投入机制,支持企业内设研发机构利用结余经费依法成立项目公司,相关资金统筹用于科研活动直接支出。(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局、市经信局,各区人民政府)


7.加大研发型企业招引合作。

依托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力量开展以商招商,通过市场化方式合作搭建招商信息网络积极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在汉布局研发机构,鼓励设立研发总部。对在汉设立研发型企业的,所在区择优对其关键重大仪器设备、核心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研发投入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有特殊贡献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发改委,各区人民政府)

8.推动研发型企业集群发展。

结合优势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打造 3-5个高水平研发型企业集群。支持东湖高新区重点围绕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武汉经开区重点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东西湖区重点围绕网络安全,汉阳区重点围绕工程设计建造武昌区重点围绕北斗应用,青山区重点围绕绿色低碳,洪山区重点围绕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子器件、生物种业,江夏区重点围绕汽车零部件,打造研发型企业集群。鼓励相关区制定专项支持政策。集聚产业链大中小、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对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区,按每个产业集群500万元、单个区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人民政府)


图片

四、加强企业研发支撑服务
图片


9.深化校企合作。

支持高校院所开放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数据等科技资源,共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协同创新机构。鼓励高校院所围绕研发需求开设对应专业学科与课程,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吸引优秀博士留汉从事博士后研究,对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年内累计招收非在职非超龄博士后达到一定数量的分别给予不低于3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支持研发型企业购买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成果,按照上年度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实现技术交易额的8%给予企业奖励,每家企业每年最高100万元。(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创新局)


10.建强产学研创新平台。

加快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在量子科技、未来显示、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提供样品样机试制、产业论证和创业辅导服务。优化中试平台布局,在先进半导体、深地深海深空、基因诊断等细分领域完善中试研发、工艺验证、中试熟化等服务。激发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活力,支持采取共同出资、直接股权投资、联合社会资本设立基金投资等方式建设专业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单元。鼓励各区制定政策支持优势产业领域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技术转移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局,武创院,各区人民政府)


11.完善研发配套服务。

加快标准、计量等研发基础能力建设,支持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研发配套服务。发挥湖北科创供应链武汉节点作用,举办“武创荟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优化产业链分析,提升平台精准匹配和智能服务能力,提高研发供需对接效率,加速研发成果应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局、市市场监管局)
图片

五、强化外资研发中心引育
图片


12.支持在汉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

鼓励在汉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研发中心,加强与在汉高校院所、境外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交流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技术共研、创新平台共建、研发人才共育,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建设引才引智基地“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开展外资研发中心备案工作。(责任单位:市科技创新局、市经信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区人民政府)


13.加大全球研发中心招引。

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在汉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积极对接全球高能级创新平台、专业性国际组织、世界一流企业,导入全球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促进知识共享、技术转移及研发合作。对符合条件的全球研发中心,所在区可择优根据其核心设备进口、高端人才引进、研发投入增量等指标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各区人民政府)


14.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创新发展。

对符合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者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科研用品,按照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采购国产设备按照有关规定全额退还增值税。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为外资研发中心及其海外员工提供跨境结算、贸易融资、外汇业务等全方位金融服务便利。(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科技创新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委金融办,各区人民政府)
图片

六、优化研发型企业发展生态
图片


15.吸引研发人才集聚。

支持研发型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对各层次创新人才分别给予人才公寓重点保障、项目支持、资金奖励和购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外籍高端人才给予申办永久居留证、出入境便利,在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支持外籍人才申报中国政府友谊奖和湖北省政府编钟奖等奖项。(责任单位:市人才工作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公安局,各区人民政府)


16.强化科创金融赋能。

引导金融机构针对研发型企业特点,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和保险服务。发挥江城基金、武汉基金撬动作用,引导市场化投资基金投向具有前景的研发成果产业化项目。充分发挥沪深北交易所在汉基地、武汉基金产业基地、科技金融工作站等作用,建立常态化科创投融资对接机制,搭建研发型企业与科创资本沟通桥梁。(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创新局,武汉投控集团、武汉金控集团,各区人民政府)


17.推动应用场景开放。

鼓励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放场景资源,打造特色化示范场景。聚焦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建立高频高效场景供需对接机制,推动研发成果和解决方案应用推广。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支持“四首”(首台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首轮次工程流片芯片)应用,加速创新产品产业化和迭代升级,并择优给予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支持。(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政府国资委,各区人民政府)


18.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支持研发型企业创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制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际标准,择优给予资金支持。依托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研发型企业提供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和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服务。强化知识产权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依法保护外资研发中心知识产权,优化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流程,强化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纠纷应对指导,对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胜诉的,经评定按照其实际支出成本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我市现行政策与本方案政策措施不一致的,按照本方案执行。各区可因地制宜出台培育研发型企业专项政策,如区级政策对同一事项的支持力度高于本方案规定时,按区级政策执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6 06:41 , Processed in 0.07899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