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义阳府邸

[经济商业] 淮南向东看——滁州经开区:一座正在崛起的绿色食品之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21: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21: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21: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21: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21: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21: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21: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版滁州城市总规获批 打造苏皖之间中心城市
    日前,修订后的《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获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新版城市总规获批出炉,为滁州市未来十几年发展、建设和管理奠定基调。根据新版滁州总规,滁州市将以建设开放滁州、产业滁州、文化滁州、生态滁州和幸福滁州的“五个滁州”为目标,市域重点发展“一主三副一区五镇”的滁来全密集区。到2030年,市域规划常住人口为560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20万人,建设用地面积120平方公里,一个以打造苏皖之间新型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滁州,将阔步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21: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圈互动 打造苏皖之间中心城市




    滁州同时是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的成员,是国内仅有的同时进入两大城市圈的城市。“左右逢源”的滁州有了得天独厚的“双圈”资源优势,为此,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求,要把滁州市打造成为皖苏之间区域中心城市,打造美好安徽第一印象,这也是此次规划修编的核心。

    新版规划中,明确提出:一方面滁州要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紧紧围绕《南京都市圈区域综合协调发展规划》和《江北新区战略发展规划》,重点加强规划衔接,促进空间规划体系融合;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对接,实现共建共享;加强产业等多方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滁州要深度融入合肥经济圈。积极推进与合肥的交通衔接,建设大通道,改善微循环,加快打造“1小时通勤圈”,主动谋求互动互利,实现共同发展。

    滁州龙蟠河公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21: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域交通 三大机场3小时左右可到达



    在城市发展的命脉——交通上,新版总规提到加快滁州市境内轨道交通和公路系统的发展规划。在铁路方面,规划形成“二高铁五城际(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合蚌客运专线、淮宁城际铁路、合宁城际铁路、宁连城际铁路、滁天城际铁路)二普铁三都市快轨”铁路网(京沪铁路、水蚌铁路,滁宁快轨、宁天快轨、合明快轨)和“二主四辅十六普”铁路客货站铁路格局。在公路规划中,形成“三横三纵六连”高速公路网和“七条国道十八条省道”的国省干线公路网络体系。

    城市总规考虑到滁州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规划建设一个通用机场。同时,滁州市通过充分利用周边五大重要机场,构建联系“虚拟空港”的五大快速通道,保证与上海、南京、合肥的机场通达时间控制在3小时左右。


时隔七年 新版城市总规正式实施



    上一版的《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是2008年11月13日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实施的。按照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95万人,用地规模95平方公里。从2008年城市总规开始实施到2012年的5年里,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民生改善,滁州市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经济发展的各项主要指标,城镇化率等增幅都高于安徽全省平均水平,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建成区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人口由40万人增加到60万人,城镇化率年增长1.6%,达到47.8%。城市发展超出规划预期。

    与此同时,从区域发展的形势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对滁州的发展定位来看,滁州要建成苏皖之间区域中心城市。因此,围绕这这一核心,滁州市从2013年开始着手修编新版城市总规。

    从2012年3月滁州市向安徽省政府递交了修编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到2015年9月《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正式经省政府批复实施,新版城市总规的编制出炉整整花了三年半的时间。时隔七年多后,新版城市总规正式实施。


市域重点 发展“一主三副一区五镇”



    上一版滁州城市总规中提出“大滁城”的“一主三副多点”的空间结构,即以滁城为主中心,来安、全椒、乌衣为副中心,在滁州市区及来安、全椒县域众多小城镇为多点。

    在新版的城市总规中,提出了“新滁城”的规划,明确997平方公里滁来全城镇密集区为市域重点发展区域。规划构建多中心、组团化、网络化、城乡一体的城乡空间布局,形成“一主三副一区五镇,黄线绿轴蓝脉网络化构建”的空间结构,实现城市区域化的新型城市体系、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关系。

    “一主三副一区五镇”指以一个主城区核心,全椒组团、来安组团、汊河新城三个副中心,琅琊山旅游文化区为生态绿核,沙河、水口两个特色中心镇以及珠龙、石沛、大英三个风情小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21: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心城区 山水为魂展千年亭城风采




    中心城区的规划在新版总规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城市总体设计应体现“山水滁州、千年亭城”的自然与文化特质,突出滁州山水资源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彰显山水亭城特色。

    其空间发展战略为:东进(为重点,作为滁州市核心经济增长点)、南拓(构建集城市商务、创意产业、信息服务、文化教育、交通物流为一体的核心区域)、北扩(建设琅琊新区,打造城市北部经济增长点)、西优(适度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中提升(提升老城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其空间结构为:一带二核三片四轴十组团。一带为清流河生态景观带。二核为琅琊山风景区生态核和明湖生态湿地景观核。三片是滁西、滁东、滁南片区,片区之间由铁路、河流、生态绿地分隔,并由环路和城市快速道路相连。四轴为南谯路—中都大道、滁州大道、世纪大道、清流路四条城市发展轴。十组团是十个产城一体配套组团,分别是老城组团、琅琊组团、城北工业组团、城东工业组团、示范园组团、苏滁组团、科教园组团、城南组团、高铁站北组团、明湖组团。

    在中心城区规划中,特别提到了老城保护与更新。提出将全国罕见的仍然保存着古城格局的古城区定位为以居住生活功能为主,兼有旅游、文化、休闲、传统商业服务功能,集中体现滁州山水文化、古城文化,具有边缘性文化交融特色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新兴老城区。同时,引导滁州老城区走保护与复兴双赢之路,最终达到在风貌上展现历史文化特色,在功能上复兴老城的中心服务功能,在环境设施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目的。

    滁州南谯新城。


城乡并进 产业空间布局“一核三片”




    按照规划,到2030年,滁州市常住人口560万,城镇人口392万,城镇化水平70%,其中滁州中心城区规划常住人口120万。市域城镇体系为:1个大城市,即滁州市中心城区;6个小城市,即滁州6个县市;19个中心镇;51个一般镇。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将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统筹公共资源布局,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将建设城乡一体化网络,全面推进。

    在市域产业布局中,提出了“一核三片”的市域空间布局形态。“一核”是打造“新滁城”为核心的省级服务集聚区,“三片”指“新滁城”产业片区,定、凤、明资源精深加工片区和天长先进制造业片区。在“新滁城”产业片区中,滁州市将在中心城区组团内打造以产兴城、以城带产的产城融合模式。市开发区、苏滁产业园、市集中示范园区等区域组团之间突出特色、错位发展。老城不断提升,功能完善。老城区湖城相融,山水相依,居住、产业等用地配比不断优化,商业氛围不断浓郁;新区产业优先、产城共建。新区安置房、标准化厂房日渐增多,强化单元网格发展,打造“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绿色交通、布局融合、产城一体”的低碳新城。

    通讯员 王琼 刘晨

    滁州人民广场。(资料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4 21: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行业如煤炭、电力、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等,发展较好的城市包括马鞍山、铜陵、淮南、淮北等,过去由于传统支柱产业实力强,工业基础好、工业化水平高,一直位居安徽经济发展的前列。
但现在是新兴经济的年代,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建材等行业逐渐代替旧的传统产业,成为经济舞台的主导。
包括我省四大资源城市在内全国主要资源型城市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煤钢铜油价格高的时候,资源型城市日子很好过,党政官员压力小、动力小,错失和浪费了许多发展新兴产业的机会。而一些工业基础稍差、党政官员压力大的农业大市反而看准了一些机会,例如滁州这些年着重发展白色家电和休闲食品,创建了苏滁工业园,形成了产业聚集,工业总量跃居全省前五。
现在再说哪个城市工业基础好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在新经济引领发展的今天,大家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在这条起跑线上,淮南、铜陵这些过去的绩优生,因为受到固有观念、要素成本的制约,已经落后于蚌埠、滁州、宣城等后起之秀,而像马鞍山这样一直排行前三的城市,也在苦苦挣扎,并相继被蚌埠、滁州等超过。大家都应该忘记过去的辉煌,重新回到一张白纸的现实当中,在新兴经济领域,过去的农业大市已经比我们起步更早,人家还有要素成本优势,甚至交通区位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00: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7 06:00 , Processed in 0.04427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