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5-1 04: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截选一段自己写过的对比芝加哥和武汉的文章,楼主勿喷
我们一共在武汉呆了四天,将武汉这座城市底朝天玩儿了个遍,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我还有幸和武汉某位区长共进了一顿晚餐。在餐桌上闲聊的时候,他听说我是在美国芝加哥的留学生,于是笑呵呵地对我说了一句:
“小伙子,不错嘛!我们武汉也被称为‘东方芝加哥’嘛!”
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面并不是很舒服,感觉怪怪的。虽然我在武汉只呆了四天时间,可是那时自己已经在芝加哥生活了一年半之久,凭着自己对于芝加哥的了解,我觉得武汉这座城市短短四天带给我的,就已经远远不是地球另一边那座“风城”能够攀比的了。
转眼间,当时的自己已经在美国生活了一年零六个月,经历了一年零六个月之前我对美利坚热切的憧憬、再到对这个所谓的“世界第一发达经济体”不免有些许的失望。记得在2011年的八月份,我在芝加哥国际机场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耳边回响起的却是那些不绝于耳的中文惊呼声:
“这是美国?!”
的确,从脏乎乎的美国航空公司班机、服务态度远差于国内的空乘、难以下咽的航班套餐,再到出了飞机场那些坑坑洼洼的马路、吱呀作响的老款汽车、还有路边一辆辆锈迹斑斑的“地铁”车厢和轨道、烂得看得到钢筋的立交桥墩子…恍惚中我还以为自己来到了非洲。即使芝加哥的街头偶尔驶过了一辆奔驰、宝马、保时捷或者玛莎拉蒂豪车,我只要特意透过车窗向驾驶座里看上那么一眼,就看到开车的一多半都是年轻轻的中国人而根本不是老美——直接点地说,就是年轻轻的中国留学生们。也许有人会说:
“中国的贫富差距太大了,能去美国的中国人都是有钱人,开着豪车、一身名牌有什么奇怪的?”
中国的贫富差距的确很大,可是在很多国人眼中被奉为天堂般的“美利坚”,每分每秒也同样都在上演着穷人和富人的游戏。在芝加哥的富人区——比如北郊的“埃文斯顿(Evanston)”、“海兰帕克(Highland Park)”,西郊的“奥克布鲁克(Oakbrook)”,西南郊的“奥克帕克(Oak Park)”这些地方,富人们住着上百万美金的豪宅、开着近十万美金的豪车、家家的院子里面几乎都摆着一艘游艇;而芝加哥的穷人们则举着一张写着“Homeless, I need help!(我没有家,我需要帮助)”的破纸牌子,身上裹着补得不能再补的旧毯子,白天游走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向每一辆过往的汽车司机伸出手中叮当作响的一次性纸杯,而天黑了之后,则随便躺在一个勉强避风的立交桥下面或是干脆就躺在路边的长椅上凑合一晚。更有甚者,就像我之前说过的,他们手中拿着一瓶自己调配的清洗剂,站在马路的路口,只要红灯一亮,还不等你的车子停稳,他们就将手中的清洗剂全倒在车子的前挡风玻璃上,然后再用一块抹布帮你擦洗玻璃,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赚取一个“quarter(两毛五)”而已。在芝加哥的城南,好多房子都打出了一美元的售价,可是这样的房子仍然无人理会,因为没有人愿意为了买栋房子但却丢掉了性命——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了,之前自己在国内参加过一些房地产交易展览会,其中的海外房产展台总有一些商家打着诸如:
“一美元买美国房产,买房即拿美国绿卡!”
“美国置业,全家移民!”
之类的广告语来忽悠人。他们原本的用意无非是想利用“美国”、“绿卡”、“移民”这些敏感的字眼来刺激钱多人傻的国人接手美国的垃圾房产,顺便为美国如今一蹶不振的经济注入一些活力罢了,没想到还真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国人信以为真,以为事实真的像这些商家宣传的那么美好。且不说这些价格及其低廉的房子维修费用和每年的税额已然是一笔巨款,单说这些房子所在的位置,往往都是美国治安极差的区域,这些兜里揣着现金的中国买家来到了这些地方,能不能活着走出来都是个问题,何谈什么“移民美国”、“美国绿卡”呢?
想到武汉那位区长口中所说的“东方芝加哥”,作为真正在芝加哥定居过的一名学生,我实在不能理解,有着“大江大湖大武汉”之称、城区面积堪比京沪的堂堂湖北省省会城市会被冠以“东方芝加哥”的称号。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将武汉比作芝加哥的理由也无非都是一些牵强附会之词,毫无说服力可言:
“两座城市都有河有湖?”
是的,但是武汉市区坐拥世界第三长河——长江两岸,数座长江大桥气势恢宏,中国面积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更是湖岸曲折、港汊交错、景观别致、风光迷人,文化底蕴厚重深远。转观芝加哥,城中的水系——芝加哥河只是密西西比河的一条支流,几十米宽的河面上只够几艘观光用的小船飘来飘去,而城区东部的密歇根湖虽为北美五大湖之一,可是湖滨除了几个公园和沙滩之外别无他物。
“两座城市的基础条件相似?”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辖十三个区,面积八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万;而芝加哥作为美国中部最大的城市,面积仅有不到六百平方公里,甚至不如武汉的一个零头,总人口也只有三百万左右。武汉城区一、二、三环路和绕城高速、各条城市快速路组成了快速繁忙的城市交通网,三环范围以内早已高楼林立,商业区、商务区星罗密布;而芝加哥市区内摩天毗邻的downtown地区只有“卢普区(Loop)”和“近北区(Near North Side)”两个面积不足一平方英里的城区,主要干道除了“密歇根大道(Michigan Ave)”是双向六车道,剩下的几乎都是双向四车道、两车道的“羊肠小道”,并且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芝加哥downtown的马路两边全部都是几十层以上的摩天大楼,让人身处其中,哪怕是在晴朗的夏日也难以看到阳光,倍感压抑,而城区中仅有的几条快速路上,美国式的堵车让你绝对会怀念在国内的“首堵”开车的滋味。
“两座城市的功能相似吗?”
武汉是中国立体交通网络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中国中西部最优良的深水大港,可以通行五千吨海轮和万吨级的船队;武汉火车站是中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络中的重要车站,和武昌、汉口组成了武汉铁路枢纽“三站鼎立”的格局;而武汉天河机场也是中部地区唯一能和北京、上海、广州机场比肩的大型枢纽国际机场。再来看看芝加哥,芝加哥被称为“北美的动脉”,是美国中部的交通枢纽,三十多条铁路线汇集在此,城市铁路总长近一万英里,年货运量近六亿吨,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单就这些纸面上的数据来说,武汉远远不及。可是不要忘了,美国的铁路发展极其滞后,尤其是客运火车条件非常差,行驶速度甚至还赶不上国内的“绿皮车”,可是票价又堪比飞机票,漂亮的铁路长度总里程后面却是一节节空载的车厢,铁路的实际利用率和效率远远不及中国。联想到国内的高速铁路上总是流传着犹如:
“早上在武汉街头吃一碗热干面,中午去北京吃烤鸭!”
“午休的时候坐京津城际去天津吃顿包子、看看海,下午回北京继续上班!”
“穿越北半球的温度带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够了!”
之类的话语,我们不得不理解为什么高傲的美国佬宁愿“放低身段”也要引进中国的高铁技术。至于两座城市日常感同身受的生活起居、餐饮文化之流,那就更是天差地别了。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