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4 18: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识局焦点】中民投后,浙苏渝厦民投纷立,粤京民投筹建,什么让民企老板如此一致行动?
▼
6月20日,由沙钢集团、协鑫集团、红豆集团等11家民营企业发起成立,注册资本86亿元的江苏民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苏民投”)在无锡正式揭牌。这也开启了江苏民营资本抱团投资、跨界发展的模式。
要说“苏民投”成立的意义,那咱们要先来说民营经济在江苏的地位。数据走一发:
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占据91席。江苏全省营业收入1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达到39家。今年前4个月,江苏民间投资完成10367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上升到70.2%,增长11.2%,高于全社会投资1.7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
可以说,民间资本已然成为江苏全省最具活力的投资主体。
“苏民投”正式揭牌
对于“苏民投”成立的原因,“苏民投”发起公司之一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列举了三点:
首先,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江苏民营企业都在推进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遭遇到投资行为分散,金融杠杆运用不充分,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开展跨省、跨境并购重组的能力比较弱,资本实力差等问题。“苏民投”的应运而生可以有效解决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投资问题。
其次,江苏一直倡导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苏民投”成立就是江苏省民营企业探索以资本为纽带驾驭发展资源新模式的一次尝试。
再者,国内民营资本抱团早有先例。在苏民投之前,国内已有“中民投”、“浙民投”、“渝民投”、“厦民投”。
作为民营资本抱团的排头兵,重庆市最大多元化民营投资集团“渝商集团”于2013年成立。工商资料显示,其注册资本为30.79亿元。
2014年8月21日,首家“国字号”民营大型投资公司“中民投”在上海挂牌,公司注册资本500亿元,59家参股股东均为大型民营企业,涉及机械制造、冶金、信息科技、资产管理、环保、新能源、电力、电子商务等领域,参股或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参股企业资产总额近1万亿元。
紧接着,当年10月31日,由厦门本地约20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厦门民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厦民投”)宣告成立,注册资本为50亿元。
2015年4月7日,由正泰集团、富通集团等8家浙江大型民营龙头企业和工银瑞信共同发起成立的浙江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民投”)投入运营,浙江民营资本开启抱团投资、跨界发展模式。
此外,据说粤民投、京民投也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可以说,此次“苏民投”的成立也是大势所趋。而至于“苏民投”为什么落户无锡,而不是省会南京(省会表示习惯性心塞······),主要有四点原因:
第一,“苏民投”的首批股东中,红豆集团、扬子江船厂、澄星实业、中超控股、远东控股等5家企业均为无锡本土企业。(注:红豆集团当时还入股中民投10亿元,持股比例为2%,是单个股东持股比例最大上限。集团总裁周海江出任中民投董事。)
第二,无锡民营经济活跃,上市公司众多,金融体系完备,拥有多元的开放格局和先进的服务理念,是中国投资环境最优城市之一。无锡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5579.46亿元,占全市GDP总量达到65.5%,同比增长7.4%,增幅较地区生产总值快0.3个百分点,总量分别为2005年、2010年的3.94倍和1.54倍。
第三,无锡地理优势优越,处于长三角中心地段。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是无锡城市东部的副中心,区域性枢纽换乘中心、高端产业集聚区。
第四,锡东新城商务区给予“苏民投”开办奖励、专项产业扶持资金、经营贡献奖励、规费扶持奖励、高管人才奖励、前期办公场所等政策扶持。“苏民投”落户无锡锡东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各类有利因素。
从未来发展上看,“苏民投”着力打造的“金融控股平台”、“产业整合平台”、“资产管理平台”、“国际合作平台”四个平台与中民投“大平台+小平台”、“民营资本+国有资本”、“资本+杠杆”、“市场+政府”、“实业+金融”的5“+”模式非常相似。
通过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引入,使资本的核心作用能更好地发挥出来,用金融的思想做产业,围绕产业做金融;将民营资本从分散、无序的状态下聚集起来,最大程度上发挥民营资本机制活、效率高的优势;对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不高的传统支柱行业,进行整顿,通过并购等方式改变行业格局;对部分不良资产进行打包重组,激发资产潜力;采取定增、并购等方式,对省内部分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进行重组,通过对一些价值被低估的,寻求优质资产,进行包装重组。
此外,“苏民投”还致力于推动江苏民营企业走出国门,通过整合、并购海外优质资产,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中民投”成立之初以“抱团出海”为己任的目标十分相似。截至今年2月,历时18个月,“中民投”总资产已从300多亿元增加到近1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曾援引中民投总裁李怀珍的话称:“个人判断,‘十三五’期间,民营资本的影响力将越发受关注,民营资本参与的融资模式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总得来说,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是,一、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总体都是“小、散、弱”特征,长期单打独斗制约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做不到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升级或转型、并购、重组,所以抱团取暖为上策;二、抱团后取什么样的“暖”最能赚钱,答案还是搞投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