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花之千树

[坛友交流] 关于济南方言老师和老师儿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9 13:1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忆似水年华 发表于 2016-6-29 13:01
老济南不同地区对同一个词的理解确实有细微差别,甚至读音都有不同,真很正常。比如我姥姥家一直在阁子后住 ...

这种现象在济南有很多的,所以如果仅以一个地区来形容的话,如管中窥豹,这种方言不同的差异在一个城市很常见,更尤其是济南,老城里多水,南城多坡路,北城靠码头,商埠区受文化交流影响更直接,这些都会或多或少表现在个人乃至区域的一些习惯上,我们不能因为住在哪个区域受哪个区域影响较深,就全盘否定外区域,这和现在论坛上闹的沸沸扬扬的东西之争有什么区别,济南选方言文化保护人的时候还要分片去选,足以说明了一些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29 13:1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和别人说话,是家长对孩子基本的教育。尊重人,包括尊重体力劳动者,是为人处世的底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3: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细致入微,文字功底深厚{:5_122:}仁兄的大作能比得上民俗专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3: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uanzhou6 于 2016-6-29 13:38 编辑

一直以为老师儿是外来词。。。。以为是泰安济宁还是青岛那边的方言,济南的老师不是应该读三声“老屎”吗,比较根(三声)的说话方式,带儿话音的济南话没怎么听过,在皇亭对面泉城路58号住了将近30年的飘过。。。。  楼上几位是几零后,解放前后的事这么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3:41: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love68 于 2016-6-29 13:49 编辑
花之千树 发表于 2016-6-29 13:08
我小时候是在司里街住,不是所里街,你搞错了。司里街和所里街紧邻,但差别很大,对老济南来说,别乱用。 ...


不好意思,我确实不知道你所谓的连小孩都知道的这个不尊重的东西,在我小时候的生活圈里代表着什么,我小时候对送牛奶的老师,送报纸的老师,甚至问路的时候,都加儿化,甚至我周围街坊很多时候也加儿化,那意思就是,住后宰门,县西巷的,都是四六不识,不懂尊重的吗?济南话老师儿儿化最初的含义是对工匠称谓,是一种称呼 他和老师是区别开来用的。那你这么说 老师儿就是不尊重人,那请问你尊重工匠了吗?我确实没你住过的地方多,但是我所住从前的区域 大家都这样喊 我小时候学济南话从来不刻意去学,都是家里人 邻居说什么 就是什么 我跟着学而已 这意思就是,我该去你们司里街学习济南话 学习济南文化 因为只有你们司里街是解放后唯一对外开放的区域 代表济南 那住商埠区的 住外城的,他们代表不了济南 对吗?我所说的话 所接受的文化 都不是济南的 对吗?
另外对于把子肉是车马饭这样叫法的,我同意,但是在聚丰德之前,泺口就有卖把子肉的了,而且把子肉本身就不是济南菜系,是最初源自鲁南苏北一带,通过水路和陆路来到济南,加以改造的,并不是聚丰德一家

最后说一句 我刚才说的语气是强硬了点 并不想以此来反对楼主 楼主的初衷是好的 我很钦佩也很感谢 济南话,包括济南文化,是需要很好的传承和保护起来,随着外来人口占比增长,在济南街头能听到地道的济南话已经比较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6: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lb123 于 2016-6-29 16:06 编辑

楼主的观点基本正确,时代发展到今天,对于老济南简单来说,长辈对小辈问话或要求小辈帮忙,说声“老师儿”或“小老师儿”并非轻蔑和恶意,反而还带着一点亲切,小辈也愿意“听呵”。但是反过来是不行的,小辈在长辈面前,说话要注意,得把舌头捋直了,老老实实叫“老师”。不然的话,就有不尊重和轻蔑的的意思。济南老人儿还是挺讲究这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6: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年轻人说方言的越来越少了,以前还是在家说方言,在学校说普通话,现在很多年轻人连方言也不会说,再过个多少年,都统一的说“老师”(laoshi)
普通话推广的太过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9: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老爷 发表于 2016-6-29 16:11
现在年轻人说方言的越来越少了,以前还是在家说方言,在学校说普通话,现在很多年轻人连方言也不会说,再过 ...

将来也会是带地域方言特色的普通话,就像闽浙的普通话,广东的普通话,东北的普通话,还有济普,一听就听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9: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zhou6 发表于 2016-6-29 19:47
将来也会是带地域方言特色的普通话,就像闽浙的普通话,广东的普通话,东北的普通话,还有济普,一听就听 ...

没那么简单的,现在的小孩普通话都很标准
而且这种济普算啥,济南话还是普通话?
普通话说到底就是一种工具,现在却推广的太过了
照这样下去,以后要像保护古建筑那样来保护方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22: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单叫老师儿比较好,如果是认识的人,然后加上姓和老师儿,味道就不一样了:张老师儿你这人杠赛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06: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之千树 发表于 2016-6-29 13:08
我小时候是在司里街住,不是所里街,你搞错了。司里街和所里街紧邻,但差别很大,对老济南来说,别乱用。 ...

你在司里街就成为济南腹地,那我奶奶在大明湖南岸边上,这算什么地方呢???再说了,纯正的老济南方言还有更多的含义。至于你说的这么一个称呼关键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针对什么人含义都是多面的。所以,也不要片面的纠结究竟是什么什么意思,还是那句话,自己怎么舒服怎么称呼就是了。只要是自己觉得尊重人就好。我去南方许多地方出差,有时候也称呼对方为老师儿,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力与看法。当然是我个人意见,不喜勿喷。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0: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ilove68 发表于 2016-6-29 13:41
不好意思,我确实不知道你所谓的连小孩都知道的这个不尊重的东西,在我小时候的生活圈里代表着什么,我 ...

这个确实,司里街的地位老济南都清楚。不是有那句老话:司里街看上任的,所里街看出殡的。不过也不能就此想当然的认为达官贵人的文化思想就一定是代表一座城市的主流文化或者说构成文化主体。城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认知理解这很正常,没必要谁非要去学习谁,那岂不有邯郸学步之嫌。正如层主所说,济南这座城市妙就妙在既有正统的官宦大员,又有商埠及码头文化。不同思想潮流在济南碰撞交融贯通,这才是老济南妙趣所在,如果说起正统,济南既比不上帝都,也自不如金陵、西安。最后我想不管怎样,楼主和层主交流的目的都是好的,要保护和传承济南文化。别让它在历史潮流中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0: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兴属于我 发表于 2016-6-30 06:53
你在司里街就成为济南腹地,那我奶奶在大明湖南岸边上,这算什么地方呢???再说了,纯正的老济南方言还 ...

不知道兄弟还记不记得阁子前、阁子后,同样是在大名湖边上。我在百度地图上搜地名竟然搜不到。好失望。其实就是南北历山街这个地名,随着前些年大明湖新区扩建也随着消失。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人记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1: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兴属于我 发表于 2016-6-30 06:53
你在司里街就成为济南腹地,那我奶奶在大明湖南岸边上,这算什么地方呢???再说了,纯正的老济南方言还 ...

大明湖边上的方言还真不是典型的济南方言,这个无所谓褒贬,别多想。老济南对那一带方言的形容是船猴子话,当然这样说不好,我们应该反对。并且无论是那一带的方言,前提都应该是尊重人,当然也可能你接收的教育觉着戏谑的和别人说话也是尊重,我没有意见。前面说的,并不是我看不起哪里的方言,没有这个问题,我姥姥的娘家就在西更道的头上,那个有泉水出来形成一条小河汇入百花洲的那个很小的大门儿。我不会发照片,尽管我照片很多,但还不清楚怎么发照片。我发帖的意思,其实还有言行要尊重人的意思,老师儿这个词的含义,你心里也明白,你不会对别人尊称老师儿的,当然也可能你认为无需尊称,这都是个人的自由。也是思维方式和教育差异造成的行为方式的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3: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老爷 发表于 2016-6-29 19:55
没那么简单的,现在的小孩普通话都很标准
而且这种济普算啥,济南话还是普通话?
普通话说到底就是一种 ...

本地人是听不出本地小孩说普通话有什么特点的,外地人容易听出来。你去浙江江苏广东听听当地小孩的普通话。济普话不会没听过吧,济南口音的普通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11:24 , Processed in 0.04338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