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2-23 09: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废水可以养鱼 烟雾只是水蒸汽
80万吨乙烯成“万亿倍增”重要支撑
蓝天白云下的乙烯厂区 付松 摄
中韩石化董事长李成峰(右)在烯烃分部了解裂解炉烧焦情况
陈汉华 摄
中韩石化总经理管泽民(左)对即时处理异丁烷循环泵(P-5003)停运的当班班长游育民发放安全奖金
陈汉华 摄
现代化的80万吨乙烯中控室,每日繁忙异常
段瑞科 摄
2013年8月12日,总投资165亿元的80万吨乙烯项目全面投产,生产出合格乙烯。
建成伊始,就带着湖北“一号工程”的光环,结束了我国中部地区没有“大乙烯”的历史。
3年过去了,它已成为武汉经济总量“万亿倍增”的重要支撑。仅2015年,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就实现利税37亿元,成为武汉重要纳税大户之一。
安全、环保,始终是项目的生命线,时时刻刻,不容松懈。
作为武汉地标式项目,中韩石化80万吨乙烯项目担起社会责任,保护环境,保证安全,拉动就业,输出人才。
近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公布2016~2017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名单,共有11个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其中80万吨乙烯项目及配套工程榜上有名。
一年奖出10万元安全资金
“发现隐患就给予奖励,去年一年就奖励出了10万元,为这些发现隐患的员工点赞!”武汉乙烯安全环保部部长陈品尚介绍,这些年,企业不断探索安全保障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从机器和人的层面两手抓,确保零安全事故。
除了建立安全HSE健康安全环保体系、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现场管理排查隐患外,公司积极创新安全奖励措施。不仅每天都有现场操作工进行适时监控,每个月进行一些集中隐患排查,每半年开展一次隐患治理动员,“安全”二字刻入每一个乙烯人的心中。
在这些排查中,每个月给发现隐患的员工给予奖励,根据发现的的隐患大小,设置多档奖励金额,单项奖励有500元、600元的,也有100元、200元的小隐患奖励,仅去年一年,就奖励出10万元。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时刻盯紧安全生产,一旦发现端倪,立即报告并处理,这成为武汉乙烯人的工作习惯之一。
如何发现隐患,初步鉴别隐患?
为了让员工们看得见,看得准,公司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每个月开展两次安全主题活动。
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长久的安全生产,不惜停工带来的经济损失,一次为期50多天的大检修,就是最生动的诠释。
设备管理部副部长刘万平介绍,这些大修改造是中韩石化2013年8月投产以来的首次全厂性的停工大修。
4月8日乙烯装置停工,到6月2日乙烯产品合格,57天时间,各部门齐心协力,战阴雨,斗酷暑,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任务。项目从建成到现在,已实现安全生产1400多天,无事故记录。
在应急处理方面,公司成立了70人的消防中队,这是武汉市第一家企业内部成立的最大消防中队,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演练,而车间、班组内,每月、每季度都要进行安全演练。公司还投资3亿元、国家投资1.2亿元,建设了国家级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这是湖北省最大的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
排污一旦超标三级手机报警
中韩石化武汉乙烯总经理管泽民有个习惯,时不时看看手机,不是为了回消息,而是时刻盯着有没有污染超标报警。
与安全一样,环保是80万吨乙烯项目的另一条生命线。管泽民手机上安装的,是一个三级报警软件,上到一把手,下到普通操作工人,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有这个装备,与厂区近20个大气、废水排放口监测点连接,一旦监测到环保不达标数据,就立刻启动是三级报警——一线操作工、分管处室领导、总经理三级相关人员的手机,都会报警。报警后,立即启动应急程序,相关负责人立即现场勘察并科学处置,使排放物污染物降到环保标准以内。
去过武汉乙烯的人,都会被一个直径80米,高42.6米的蓝色圆球建筑所吸引,外形就像两个倒扣的大碗,没有几个人能猜得出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当工作人员解释说它是可存储9万吨煤的全封闭式煤仓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原来,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煤尘污染,武汉乙烯多投资5000万元建设全封闭煤仓。一条全封闭的空中走廊,将煤从停靠在江边的运输船上“不见光”地自动送入煤仓。
建设全封闭煤仓,仅仅是武汉乙烯践行绿色低碳、强化安全环保的缩影。
去年6月底,投入2个多亿进行气体排放的脱硫胶硝处理,这一设备的运行成本每年都是1000多万元。在这套设备的帮助下,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三类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都已达标,目前,武汉乙烯锅炉烟气已达到特别排放限值水平。
曾有市民疑惑:“每次经过厂区附近,怎么都看到白茫茫的烟雾从高大的锅炉中排出,是污染气体吗?”管泽民介绍,那些高大的装置是凉水塔,排放出的白色烟气都是空气正常循环产生的水蒸汽,经环保部门多次检测过,外排烟气是达标的。
在武汉乙烯的污水处理区,记者看到,污水经微生物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水池里数十条锦鲤自由游弋。夏天到来时,睡莲还在这里竞相绽放。
“只要用心,环保是可以做好的,我们要对得起湖北省‘一号工程’。”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成峰说,一定要用好技术,用好人,让老百姓放心,让政府放心。
武汉化工跑步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中韩石化80万吨乙烯是目前华中地区最大规模的乙烯项目。
该工程的建成,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优化中国石化产业布局,提高石化产业整体实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80万吨乙烯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及上游炼油规模的提升和下游产业的延伸发展,成为实现武汉“万亿倍增”的重要支撑。
而伴随着80万吨乙烯项目建成和投产,武汉化工产业也在跑步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武汉也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石化基地,武汉在全国石化工业版图中的地位将得到历史性提升。
“公司这几年发展迅猛,可谓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中韩石化武汉乙烯董事长李成峰说,首先是人的作用,公司这几年推出经营、生产、运营要求,从领导到员工,积极性高,凝聚力强,公司员工60%以上是35岁以下,大家干劲十足;其次,今年的大检修完成,不出现安全环保事故,能耗降低,负荷提高,带来产量的提高,负债率逐年下降,加上迎来低迷的国际原油价格,而国内需求十分给力,乙烯迎来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武汉乙烯从建成投产,目前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公司属于中韩合资性质,中国控股65%,韩方参股35%,中韩合作经历磨合后,企业呈现良性发展势头。
总经理管泽民介绍,往年到了年底,一般都是淡季,但是展望当下的武汉乙烯,生产如火如荼,需求依然旺盛。2017年,80万吨乙烯的产能预计将达到90万吨,到2020年,希望拓展到110万吨。那时候,就不仅是中部最大的,在全国也将名列前茅。
合资代表盛赞党群工作营造的战斗力
李定勋,中韩石化武汉乙烯副总经理,也是韩国SK公司派驻的最高代表,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作为合资方,他很赞赏公司设立的党群工作部门,韩方委派的管理人员,通过公司党群工作衔接,得到中方员工热情帮助,大部分韩方管理人员已能听懂中文会议内容,喜欢上武汉的鱼、藕等菜肴,适应了武汉的气候,回到韩国反而不适应了。另一方面,每年有一批批中方技术人员赴韩国SK公司培训学习。
这为李成峰首创的产学研用(MPRS)工作机制创造了重要前提。这一机制是根据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研发方向。李定勋说,双方力量快速整合爆发出了战斗力。今年年初开始,中韩双方着手攻克汽车用料的气味问题,这也是国内业界尚未攻克的难题。经过双方技术和生产专家反复论证,梳理生产的各个环节,基本找到问题症结,下一步有望使中韩石化率先在国内攻克汽车用料的气味难题,从而在汽车制造领域大显身手。
李定勋认为,中韩石化核心装置虽然采取国产化,在韩国专家看来,水平已经接近欧美。韩方专家正在与中国同事一道将SK裂解炉自动控制技术移植到中韩石化,经过一年磨合、调整,即将正式运行。
亮点
为武汉提供
2500多个就业岗位
在中韩石化武汉乙烯公司中,时常有领导层这样发问:企业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仅仅是赚钱吗?当然不是,还要回报社会,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若干年后,还要在整个行业听到这样的声音:从中韩石化武汉乙烯输出的化工人才非常优秀,能顶行业大梁。
武汉乙烯确实是这样做的,小到与园区的合作共赢,大到上交税收、人才输出、拉动就业,甚至到对国产技术的支持。
据了解,近年武汉乙烯为拉动就业发挥了重大作用,仅为武汉人提供的就业岗位,就达2500个。而且员工收入不低于社会同行业水平,不低于当地就业水平,比同一个园区的化工类企业收入都高。“扶贫我们也做,但是我们认为,企业更应为社会创造财富拉动就业。”武汉乙烯相关负责人介绍。
武汉乙烯被列为我省及武汉市的“一号工程”,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项目,其三部核心装置全部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
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制冷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简称“乙烯三机”,是武汉乙烯龙头装置的“心脏”设备。武汉乙烯不仅首次应用具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烯成套工艺技术,而且首次实现了“乙烯三机”在同一套装置上的全部国产化。
139项科研成果
交卷“十二五”
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不进则退。
技术的进步,是让项目安全放心、让环保达到标准,让企业不断盈利的重要前提。
武汉乙烯定期回访客户,获得反馈,建立了自己研发团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各项研究成果硕果累累。
技术管理部副部长张祖平介绍,“十二五”期间,公司在实施的项目中,共评出各类科技进步、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成果139项。2014年至今,利用合资平台的优势,与SK公司专家组成联合攻关组,共开展120多项攻关课题。
突出科研重点,核心技术站在历史性新高度。“国产化乙烯成套技术”实现工业转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得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发了聚丙烯第三代环管法成套技术,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获得2015年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乙烯装置乙烯制冷压缩机国产化,填补国内空白,获得2015年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2016年进行了3种进口聚合用催化剂的国产化试验,个别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强技术改造,装置经济运行水平有效提高。几年来,乙烯实施了技改和双革项目共324项,技术改造投资累计达3.47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装置运行的平稳率,也显著提升了装置的技术经济指标,如聚丙烯装置尾气回收项目,每月可减少丙烯排火炬量20吨,年增效约150万元。CFB锅炉脱硫脱硝改造和废碱氧化臭气治理项目,投用后二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烟尘指标均已达到环保指标,现场异味明显减少。
今年3月,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给中韩石化发来认证报告,该厂生产的聚丙烯产品正式通过认证,可用于生产P100级管材,P100级管材是目前世界上压力等级最高的管材,广泛用于市政水管、燃气管等耐用基础设施建设。
本版撰文: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陈汉华 段瑞科 张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