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cccyyyfff88

[古城影像] 古莲花池掠影,春意盎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8 17: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保定人都在竞秀公园照过相
但可不是每个保定人都去过莲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8 17: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强哥 发表于 2017-3-28 17:08
每个保定人都在竞秀公园照过相
但可不是每个保定人都去过莲池

竞秀公园能和古莲花池相提并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12: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太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12: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市居民应该可以优惠办年票或月票,好多城市是这么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12:16: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强哥 发表于 2017-3-28 16:59
再暖和点儿,带着娃去逛逛

别的地呢京津还是南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12:17: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hwjw 发表于 2017-3-29 12:14
本市居民应该可以优惠办年票或月票,好多城市是这么做的

承德避暑山庄是当地人便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12: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hebe 发表于 2017-3-29 12:17
承德避暑山庄是当地人便宜

苏州园林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12: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颐和园40元,北海10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12: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zhwjw 发表于 2017-3-29 12:20
北京颐和园40元,北海10元

淡季减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22:0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香名苑莲花百里相送 叶嘉莹先生再与保定莲池结缘 2017年04月18日 15:39 凤凰河北 作者:二清 近日,保定国学学会负责人、诗人景三郎受保定市文广新局和保定莲池博物馆委托,将两盆古莲花池的莲花根茎亲自送往天津,赠与南开大学迦陵学舍。再次以莲为媒串起了莲池书院与迦陵学舍文脉的倡议。  叶嘉莹先生与迦陵学舍 “迦陵学舍”是南开大学专门建造的一栋中式书院,用于94岁高龄的中国当代著名诗词学者叶嘉莹回国定居后教学、科研。此次百里送荷,不仅是回应叶先生去年应邀前来保定古莲花池参观指导,也是京津冀传统文化互动交流日益频繁深入的表现。  保定国学学会负责人与叶嘉莹 叶嘉莹先生是当今不可多得的诗词泰斗,她学贯中西却一生坎坷,她品质高洁如莲,“站在哪里都是一首温润隽永的诗”。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6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叶嘉莹先生在保定莲池(图片来自网络)  叶嘉莹先生与学埙的孩子(图片来自网络) 先生在2016年8月27日应邀畅游古莲花池时,不仅精神矍铄参观展览,还与保定莲池博物馆内,弘扬埙学的非遗传人于连军先生及其学生亲切会面。正是她提出以莲为媒串起莲池书院与迦陵学舍文脉的倡议,欣然为保定方舟诗社题词,并现场吟唱《阳关三叠》,以此祝愿保定古风再续新章。  保定莲池工作人员移莲装盆(图片来自网络)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这是叶嘉莹先生曾经写的一阙词。她曾说,岁月如梭很容易过去,但自己有一个“千春犹待发华滋”的“痴梦”,在千年以后,自己种下的莲子还能开出莲花。如今春风已暖,愿这一株古莲花池的莲花,能在天津早早生根绽放,与迦陵学舍之中西府海棠相映成趣。也祝福仍能于讲台上站立讲词的叶老先生平安健康。  保定古莲花池莲花风姿 “我之所以90多岁还在讲诗词,是因为我觉得既然认识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这么多美好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让下一代的人能够领会、接受。”叶嘉莹曾说,“如果我不能够传输给下一代,是我对不起年轻人,对不起古人,也对不起我的老师(顾随先生)。”  保定国学学会在迦陵学舍门前合影 “叶先生是一代词学大家,莲池书院又是中国十大书院之一,愿古莲花池的文脉与迦陵学舍文脉相承,我们愿意为文化传承事业增添一点风雅诗韵。”保定国学学会负责人景三郎这样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9 2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定人,从没去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9 21:16: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bzjjz 发表于 2017-4-19 20:49
保定人,从没去过的

我也没去过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9 21:3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22 12: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 ——新莲池书院“百种保定地方志再造工程”侧记(上)
发布时间:2017-05-22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国家欣逢盛世,从中央到地方,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而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2015年,国家颁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新志的编写作了战略部署,还特别提到“深入开展旧志整理工作”。国家重视地域文化的发掘,特别是承载地域文化的“地方志”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新莲池书院在建设尚未竣工时,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寻访保定地方志,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将《畿辅通志》《保定府志》以及各县《县志》摸清底码,搜集研究,为古迹再造做前期整理工作。
  中华典籍《尚书》有云:“惟彼陶唐,有此冀方。”黄帝、尧舜活动中心就在河北大地。中华民族的老祖先在这里创造了人类的灿烂文化。保定历史文化悠久,历史遗迹显示:这里是黄帝诸侯会盟之处,这里是唐尧故里和尧帝的封地,这里是秦王梦寐以求的督亢之地,这里是赵匡胤祖三陵所在地,这里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地。凡此种种,确定了保定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此次地方志古籍再造分《畿辅通志》《雄安新区旧志集成》《保定旧志集成》三部分。
  《畿辅通志》是记录直隶省和畿辅地区历史文化的首推史志资料。这部书曾在康熙、雍正、光绪年间三次编修。《康熙畿辅通志》是直隶省地方志的第一部。因为是第一部,所以尤为珍贵。康熙十一年(1672)开始议修,康熙十九年(1680)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正式开编。康熙二十二年(1683)刊刻,共46卷。时间为黄帝之时到康熙十九年(1680)。这部通志,开创之功不可磨灭,书中保存了古代和明清之际大量地情资料,叙事充实,为后世志书产生了深刻影响。
  《雍正畿辅通志》是直隶省第二部通志。雍正七年(1729)皇帝下令重修通志,直隶总督唐执玉奉旨在古莲花池设书局,请田易等数人搜罗资料开编。雍正十三年(1735)告竣并刊行。该志120卷,分为31目。时间上限起于黄帝时期,下限至雍正十三年(1735)。这部志书对“康熙志”进行整合,对前志遗漏讹误之处重新厘定增补,内容更加宏富,清代《大清一统志》直隶地情资料即采用此志。
  第三部是《光绪畿辅通志》,李鸿章修,黄彭年纂。在康熙、雍正《畿辅通志》基础上,此书确定了以纲统目,分纪、表、略、录、传及识余,凡300卷,堪称煌煌巨著。原版已毁,1910年北洋官报局曾石印,今已不多见。1934年,商务印书馆以光绪十年刊本影印,字迹缩小,且有漏版、错版之弊。1984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对该书进行标点、勘校,用简化字重排,37册,只印出10册。
  本次古籍再造《雄安新区旧志集成》含有:《嘉靖雄乘》《万历雄乘》《康熙雄乘》《光绪雄县乡土志》《民国雄县新志》《康熙安州志》《道光安州志》《康熙新安县志》《乾隆新安县志》《民国新安县志》《康熙容城县志》《乾隆容城县志》《咸丰容城县志》《光绪容城县志》《民国容城县志》,共计15部。其中有些稿本和稀见本“养在深闺人未识”,是人们根本见不到的。
  《保定旧志集成》含《保定府志》和各县《县志》,共计79部,其中不乏海内孤本、从未印刷过的稿本和稀见本,这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宝贵的文化资源和丰厚的文化遗产。《保定府志》共四部:《弘治保定志》《万历保定府志》《康熙保定府志》《光绪保定府志》。由于《光绪保定府志》近年已经做过,所以暂缓再造。/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1 14: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强哥 发表于 2017-3-28 17:08
每个保定人都在竞秀公园照过相
但可不是每个保定人都去过莲池

主要是景秀不要钱,莲花池要钱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9 18:23 , Processed in 0.04261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