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1 14: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在北斗卫星上做了啥,引来央媒关注
2017年3月31日 作者:九派新闻
当前中国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备受关注,据悉该系统将逐步为全球提供服务。新华社专访了推动北斗“走出去”的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光谷北斗)。光谷北斗近日表示,将首先在泰国、斯里兰卡打造北斗国际合作“样板间”,再将北斗科技合作推广至东盟10国乃至更多亚非国家。
厉害了,这是一家什么公司?
光谷北斗是国家级地球信息产业对外开展科技输出和科技援助的唯一平台,以“北斗卫星导航及地球空间产业”为主要方向,向客户提供北斗卫星导航及地球空间产业全面解决方案。旗下有8家子公司,其中泰国2家,武汉4家,黄石2家。
作为中国北斗科技“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领先者,光谷北斗这些年做了这些“大事”。
武汉为何能助力中国北斗将“照亮”东盟10国?
一是武汉有武汉大学等科研机构作为支撑,使得武汉无论在地面基准站建设,高精度数据处理,还是系统软件方面,都具有核心优势。
武汉拥有武汉大学、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等相关大学和科研院所;拥有全国测绘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李德仁、陈俊勇等8位院士,占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界院士的42%。其中,光谷北斗首席科学家李德仁院士及其团队是亚洲领先的地理信息产业科研团队。
二是武汉具有一定的卫星导航产业基础。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从事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企业约200多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武汉的“北斗”技术及相关产品受国际瞩目。泰国公主诗琳通为该国引进该项技术多次来汉访问。2013年4月,诗琳通公主来汉为“中泰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合作基地”挂牌揭幕;2014年她在一次展览中对北斗智慧农业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呼吁中泰继续合作,将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和服务到泰国更多的地区和领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你需要了解这些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共发射了23颗北斗二号卫星,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建设正稳步推进,2020年将形成全球覆盖服务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覆盖亚太地区,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周边国家。并且已免费向亚太地区提供公开服务,服务区为南北纬55度、东经55度到180度区域,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
北斗系统服务区(2016.6)
此外,北斗三号卫星计划在今年7月左右进行首次发射。今年计划发射6至8颗,将实施数次一箭双星发射。
新闻多看点
武汉与“卫星”、“航天”的缘分:2020年可年产50发运载火箭140颗商业卫星
201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全国首个卫星产业国际创新园,重点突破卫星通信、导航等技术。
此外,太空探索、登陆火星、火箭发射……这些曾远在“天际”的高精尖技术,未来几年将“下凡”民间,在商业化中服务社会民生。在这轮浪潮中,武汉以建设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为抓手,推动相关产业集聚,成功抢占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高地。
“武汉造”火箭开启商业航天新业态。位于武汉的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成功发射“快舟一号”火箭,成为我国研制的首个具有低成本、快速集成、快速入轨等创新特点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湖北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实施方案》。自此,武汉成为继上海、西安后的第三个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预计到2020年,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将打造年产50发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以及年产40颗100公斤以上、100颗100公斤以下商用卫星的制造能力,力争在2020年产值达到300亿元。
目前,武汉成功拿下商业航天领域的三项“全国第一”:组建全国首家以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专业化火箭公司;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生产全国首个商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快舟一号”。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新网、长江日报、荆楚网等)
撰文:刘靖宇、何涛
制图:肖田
责编:姜珊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