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6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7-4-6 14:45 编辑
前所未有!西安年内选派100名干部挂职“取经”,已有30人赴成都武汉杭州
微末 2017-04-06 07:44 只看楼主
大西安建设什么最稀缺?人才!
挂职锻炼对党政机关的公务员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成长历练。对追赶超越中的大西安而言,则是选才、育才,培养懂经济、善管理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
今年内,西安市将选派100名年轻干部分批赴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温州、昆山等地挂职,为期三个月。西安选派干部赴沿海发达城市和兄弟城市挂职,可追溯到2011年以前,当时只是零星地选派干部挂职。此番外派挂职干部人数之多、所涉省市范围之广,在西安历史上前所未有!
挂职的起因——
为贯彻落实好西安市委《打造追赶超越西安铁军的决定》精神和市委书记王永康对干部挂职工作的批示要求,今年西安实施了干部挂职“11333”计划。
人员咋遴选——
两种途径:单位推荐和组织点选。主要是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均为区县、开发区和市级部门分管领导或中层正职。
挂职啥目标——
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去哪些城市挂职——
全年拟选派100名干部,分批赴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温州、昆山等市挂职。
挂职取啥经——
选派干部在挂职期间,主要学习外贸招商、现代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文化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城市建设与治理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创新思路。同时,通过选派干部挂职,大兴干事文化、树立实干导向,打造“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干净干事、充满活力”西安铁军,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
3月22日上午,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和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润泽,率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班子上门拜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王永康在座谈会上谈到,“我们正在以‘四铁’标准打造西安铁军,希望通过典型案例教育干部,尽快转变干部作风。”在干部挂职工作方面,西安已派出年轻干部前往武汉、成都、杭州等地进行学习交流,此项举措也将逐渐常态化。下一步,西安还将派出100多位干部去中央部委、省级部门挂职,要求他们“当学员,当服务员,当信息联络员,学习好经验。”
百理君了解到,今年3月初以来,西安已经选派了30名青年干部分赴三个城市挂职。
3月1日,10名青年干部赴武汉;
3月2日,10名青年干部赴成都;
3月29日,10名青年干部赴杭州。
挂职时间为期3个月。今年后期,将选派70名年轻干部陆续分批挂职。
4月初清明节小长假期间,百理君联系到4名分别在成都、武汉、杭州挂职的西安青年干部。聊一聊他们在一线挂职工作期间的所学、所感、所思、所悟。
4月初清明节小长假期间,百理君联系到4名分别在成都、武汉、杭州挂职的西安青年干部。聊一聊他们在一线挂职工作期间的所学、所感、所思、所悟。
李娴:成都基层干部也有国际视野
政策烂熟于心问不倒
李娴:新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挂任成都市成华区区长助理
看到啥:各种政策烂熟于心,问不倒
3月2日到成都,目前已在成都市成华区挂任区长助理一个多月。这一个月来,给李娴带来最大感触的就是成都干部“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态度,跟西安相比,成都目前工作谈得最多的就是发展,干的最多的就是项目,“我去这一个月,看到区领导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外出招商引资,或者在家密集会见客商,即使是在食堂用餐,领导们议的也是项目,不管是政府常务会议还是项目建设专题会议,相关部门和街道负责人对各种政策都烂熟于心,问不倒。
感慨啥:街道干部也有国际视野,触动不小
“我还发现成都的基层干部也非常具有国际视野,这个太难得了。”李娴感慨道。说到这儿,她给百理君说起了给她冲击较大的一件事:那是一个环境提升会,主要探讨一条高架线路从成华区穿城而过带来的影响。在会上,地处城郊结合部的街道干部现场演示了准备好的PPT幻灯片。“我没想到,他们的环境提升方案借鉴的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A8快速路架空部分空间改造设计的做法,这种‘国际视野’给我触动不小。”李娴说。当时她默默环视了下四周,发现大家都听得很认真,没人觉得这个想法不切合实际或者不可能完成。更让她意外的是,街办干部说完,区长没有否定,而是现场表态:尽快论证实施的可能性。
学习啥:作为西安的干部,努力的空间还很大
挂职和之前考察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在李娴眼里,成都干事氛围好,干部注重细节、工作效率高、执行力强。她深深觉得,自己作为一名西安的干部,进步和努力的空间还有很大。李娴说,“我之前一直做宣传工作,对政府工作不是特别熟悉,我很珍惜这份新鲜感,也会保持这份新鲜感,更加用心地学习、思考、观察、调研。”
王凯:武汉开发区的“优势放大”效应
值得西安借鉴
王凯: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宣传策划局局长,挂任武汉市硚口区政府办副主任
谈印象:武汉干部“发展思路清晰”
从3月1日到武汉,王凯在硚口区挂职工作快五周时间了。王凯说,整体来说,武汉肯定是比西安发展好,具体好在哪里、要学习哪些地方,他还在摸索了解中。但武汉干部给他的印象是“发展思路清晰”。
谈对比:领导敢拍板、干部敢干事"氛围比较浓"
“王永康书记来了之后,西安有了追赶超越擂台赛。其实,武汉也有类似的比赛,叫做“拼搏赶超交流会”,都是为了推进区县快速发展。”王凯说,这一个月来他切实和直接的感受就是武汉干部的工作效率,用4个字来概括就是“严、活、拼、快”。西安目前推行“行政效能革命”,武汉进行的是“行政审批3.0改革”。总体来看,硚口区的干部比较敬业,经常加班加点,很少听到有怨言,感觉加班加点把工作干完已经深入思维,区委区政府领导在办公室吃盒饭是经常的事,干部政策把握能力比较强,开会时每个议题都要深入讨论,甚至还会争论。领导敢拍板、干部敢干事的“氛围比较浓。”
谈感悟:观察细对比多,深入思考为西安提建议
硚口区是老区,给王凯印象很深的是硚口区的政务大厅,功能很齐全,80多项跟市民相关的事情都可以在这里跑一趟办完。市民出门办事前可以先在网上预约,递交材料后可以随时上网查看办理进度。比如要开个饭馆,只需要根据网上提示把资料准备齐全,递交后最多再跑一趟来取证,非常方便。”
百理君了解到,从到武汉第一天起,王凯就申请了一个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叫“学武成汉”,记录挂职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个多月里,王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已经更新了12篇文章,既有对武汉的各种体验感受,还有对大西安和大武汉的各方面对比,植入了自己的深入思考。通过综合对比西安、武汉两地的开发区,王凯从个人角度提出建议:“武汉每个开发区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形成优势放大效应,值得西安借鉴。”
尤骁:自己就像一块海绵
需要学习吸收的东西太多
尤骁:西安市交通局建设管理处处长,挂任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规划建设处副处长
谈感受:武汉"大交通"架构利于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挂职已经一个多月,尤骁感觉,现在武汉的发展就像是一辆疾驶在轨道上的高速列车,正如武汉的城市形象口号——“武汉,每天不一样!”
和西安市交通局相比,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对‘大交通’的统筹管理范围更全面,尤骁说,“市交委除了负责自身的各项工作外,还要协调民航、铁路、水运等方面的工作,武汉的物流业也由市交委牵头管理(市物流局设在市交委),有力地促进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有利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
到武汉一个月,尤骁说自己就像一块海绵,需要学习吸收的东西太多了,他感觉时间紧、任务重,在武汉要学习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太多。短短一个月,他已将《武汉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其它与交通相关的材料全面进行研究,“西安处于中国的地理中心位置,武汉称之为国家经济地理中心,在国家层面的交通战略定位相似,都是全国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从规划层面看,到“十三五”末,西安和武汉交通规划的主要指标差别不大。”
谈观察:武汉的交通基础建设投融资
体制更加先进
尤骁表示,西安和武汉虽然目标差距不大,但目前两地实际情况还是有差距,西安的发展速度还是慢一些。比如,从高铁运营里程上来说,武汉境内目前已经建成315公里(包含城际铁路等),西安境内目前建成运营只有88公里。
尤骁说,和西安相比,武汉的交通基础建设投融资体制更加先进。交通大发展需要资金大投入,目前武汉有市政府直属的六个涉及到交通建设的融资平台,全部采用市场化手段筹集建设资金。市政府根据发展规划确定实施项目,公开择优选择平台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运营管理。同时还采取BOT、PPP和争取中省支持和市区级财政投入等方式,打出了交通投融资的“组合拳”,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保障了大规模持续投入,实现了交通快速发展。
谈作风:武汉干部已习惯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
武汉干部的工作作风也令尤骁感触颇深。他说,感觉武汉的干部们已经习惯了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效能也比较高。他们提倡“工作时讲效率,休息时讲奉献”。对比武汉,尤骁感觉,西安干部应该倍加珍惜大好发展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付出超出常人的精气神,勇拼搏讲奉献,为建设“大西安”而奋斗。
孙超:杭州干部的工作状态
令人印象深刻
孙超:曲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挂任杭州市下城区区长助理
谈现状:时间紧,抓紧学
3月29日,孙超一行10人到杭州开始为期三个月的挂职工作。4月4日下午,孙超还在杭州办公室里忙活,清明小长假他一天都没有休息。仅仅几天时间,孙超对所挂职的下城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告诉百理君,下城区的主导产业是商贸、金融、文创、健康、信息等五大类,其中商贸业非常发达,仅2016年下城区社会消费品总额就达到1009亿元,税收超过1亿的楼宇就有50栋。
孙超说,虽然来杭州没几天,感受却颇多,杭州比西安发展快,到这里就是来学习的,来的这几天每天上午九点出门考察学习座谈,中午一点回单位,下午总结思考,抓紧时间熟悉下城区的情况。”
学习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五大平台建设是重点
王永康书记来西安后,市委中心组学习邀请了多位杭州的市级领导给西安干部做讲座。孙超说,“来杭州现场学习的机会非常难得,我这次来就是带着任务来学习的,西安对标杭州,主要学习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五大平台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的做法、民营经济发展的模式,还要学习杭州‘四张清单一张网’。”
谈印象:干部作风和工作意识得益于多年培养
除了学习,杭州干部的工作状态也给孙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超告诉百理君,“我们这次来杭州,杭州市下城区派干部科的工作人员去接我们。在车上,我了解到整个干部科一共就俩人,工作强度有多大可想而知,去接我们的车也是工作人员自己的。他们自己早已经习惯这样的工作状态,感觉这种意识是多年培养起来的,给我的感受非常深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