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52大武汉

[江城资讯] 2017年5月3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3 10: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埔武汉M+可以提升江汉路的整体品质,我说的就是那些在店门口放着高音喇叭,滚动播放着弯管子普通话的叫卖声音,夹着着各种口水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0: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地铁11号线东段13个站点全线封顶
4月30日,随着未来三路站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历时30个月,武汉地铁11号线东段BT项目工程13个车站相继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为实现全线通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细细数来战功赫赫:全线最长的教育中路站,最宽的光谷五路站和施工难度最大的未来三路站均按时保质保量封顶。

教育中路站为地下两层双柱、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为双层三跨矩形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约3.45万平方米,标准段宽21.1米、埋深约16.75米,总长约609.5米,是一般标准车站的3倍长,为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BT项目工程最长的车站。车站中间预留有商业开发空间,并设有交叉渡线,方便两条相邻线路间列车“转线”。

通过实施管线悬吊保护,严格划分材料堆放场地,加强工序转换衔接,有效克服了管线影响大、车站场地小、与教育中路停车场交叉施工等诸多困难,创45天浇筑38块(约1.85万平方米)板,25天完成一段主体结构记录。2016年10月6日,提前20天实现封顶目标。

光谷五路站是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与19号线“十字地下换乘站”,基坑长241.33米,深17.31至20.33米,宽56米,“十字”换乘区域最大跨度26x36米,单跨跨度之大在武汉地铁中极为罕见。车站与城市综合管廊及光谷中心城地下商业街一体化设计施工,包含一条十字交叉的综合管廊工程的余脉,同时三面与周边地下、地上的商业开发无缝对接。

施工中,严格遵循“先撑后挖、随挖随撑”原则,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混凝土支撑形式,有效克服了施工体量大、施工工艺和环境复杂等双重不利因素,创大体积、大吨位、大跨度钢结构吊装、焊接施工和三个方位对接商业同步施工记录,“内实外美”得到业界高度赞赏。2017年3月12日实现主体结构施工。

未来三路站为地下两层结构、岛式站台,主体结构为双层双柱三跨箱型框架结构,标准段宽度22.3米,全长375.7米,西侧227米位于岩溶承压水强发育区,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易出现基底和桩壁涌水等突发情况。

自2015年7月16日,未来三路站开始打桩施工,历时一年、经15次专家咨询会反复讨论修改,严格执行“外截内排,分区实施”的岩溶处理方案,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钻孔桩+内支撑,桩间设旋喷桩止水帷幕,车站主体设全外包防水层,实现岩溶区地铁施工重大突破,完全战胜了岩溶区,为后续施工积累了有效经验。2017年4月30日完成未来三路站主体结构施工。

施工过程中,电建铁路武汉公司始终秉承“精工良建,品臻致远”的价值追求,带领全线各参建标段聚焦工程建设,固化提质增效,细化责任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指挥协调,深化内部管理,量化考核指标,做精做细做实工期计划、设计方案和技术交底,主动加强外部沟通协调,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施工环境。施工过程中,全线千余名参建者充分发扬“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实行两班倒,同时展开多个工作面,掀起劳动竞赛大干热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建设武汉地铁11号线。

中国电建承建的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BT项目工程西起光谷火车站,东至左岭站,均为地下线路,全线长19.697km,共设站13座,其中换乘站3座,车辆基地1座,主变电所1座。2014年10月28日预埋工程开工建设,2015年7月28日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武汉公司终秉承“精工良建、品臻致远”的价值追求,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重管控、强落实”为原则,积极构建项目公司——标段项目部两级互动的网络化质量管理体系和项目公司——标段项目部——作业队三级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贯彻落实“首件验收”和“样板引路”制度,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整体可控。2015年11月15日,全线首个车站——光谷四路站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目前,全线已进入装饰装修、轨道铺设、设备安装的施工高潮阶段,圆满履约胜利在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0: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valje 发表于 2017-5-3 10:35
黄埔武汉M+可以提升江汉路的整体品质,我说的就是那些在店门口放着高音喇叭,滚动播放着弯管子普通话的叫卖 ...

提升品质仅有漂亮的商场(外壳)不够的,招商务必要跟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1:27: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1号线中段也要抓紧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3: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善之区大有可为

 在武汉,江岸区被誉为首善之区。长达7公里的长江岸线、独特的老租界建筑群以及毗邻而立的新兴商业体,形成了此地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禀赋。

  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江岸区顺势而为,提出了打造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汉口科技新城和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两区一城”发展规划,试图为经济社会发展寻找新的着力点和引爆点。

  2017年2月,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江岸区代表团53名市人大代表围绕着“两区一城”发展规划献计献策,畅所欲言,用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的文字为首善之区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大有可为谱写下新的篇章。



“留白”谌家矶:开启城市天际线

  “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

  武汉市市长万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长江新城”建设的描述令人耳目一新,作为城市发展新思路的核心,“长江新城”不仅迅速成为本次人大会议上代表们点击率最高的热词,也再一次点燃了江岸人的热情。

  “毫无疑问,江岸区正迎来天赐良机。”谈起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代表马泽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他看来,“长江新城”无论是其对选址的要求,还是其被寄予厚望的样板效应,都与江岸“两区一城”发展规划中的谌家矶地区高度契合。

  谌家矶,地处汉口东北部,滨水资源独特,长江、朱家河、府河等“一江两河”皆环绕于此,三面环水的生态优势使谌家矶地区形成了天然的城市“半岛”。2012年,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江岸提出谌家矶地区定位应从居住新城调整优化为科技生态新城,聘请了多个设计机构编制了汉口科技生态新城规划。由于该区域建设发展时序的不确定以及土地牵涉利益主体较多,一直未大规模开发建设。未曾想,却因此成就了如今空间上最好的“留白”。

  马泽江认为,报告中提出“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的要求,与“打造最好的生态、最好的城市功能、最好的智慧系统、最好的景观效果”的谌家矶地区规划不谋而合,并且,作为汉口最后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谌家矶的“留白”也给未来构建立体城市空间体系带来了无限可能。

  王世锋代表与马代表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谌家矶地区北与黄陂滠口、武湖交界,南临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拥有一流的长江优质岸线,且处于长江的弧形拐弯处,气势宏大,若作为长江新城的落户之选,无疑是城市形象的最佳展示场。

  “不仅如此,谌家矶片区正加速构建复合型立体交通体系,轨道交通线、江北快速通道、天兴洲长江大桥等将使该地区快速与机场、高铁站实现无缝连接,形成对外综合交通网络。”王世锋说,加上片区拥河临江、环绿望洲,这些优势都有利于打造武汉在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中最具代表的节点。

  “城市天际线是从远方第一眼所看到的城市的外边形状,展现着这座城市的色彩、规模和标志性建筑。”马泽江直言,建设国际化大武汉,武汉需要具有代表城市特色的最美天际线。倘若长江新城落户谌家矶这块留白之地,未来将通过规划,建设门户形象地标场所、蓝绿交融的生态建筑,形成高低错落的滨江视觉感,从而开启一条属于武汉的城市天际线。  

   

汉口文创谷:打造中部文化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对于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武汉而言,打造中部文化高地,既符合武汉当前发展的实际,也契合中央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作为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最为集中且有代表性的区域,江岸区拥有文物类建筑64处,优秀历史建筑122处,中共“八七”会址、八路军办事处、宋庆龄故居等红色遗址凸显着这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凝聚着江城文化的精彩缩影。

  从去年江岸区提出建设“汉口文创谷”,打造历史文化更新复苏的武汉样本,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未来五年武汉市要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中部文化高地崛起的重任,让江岸团的代表们深感时不我待。

  “江岸区拥有103处老里分建筑,其中列入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目录的里分就有18处,占全市90%。这些建筑精巧别致,历久弥新,饱含了丰富人文历史,是城市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市人大代表鲁静认为,武汉老里分的人文价值不是物化的,它融入了每一片居住区,也融入了武汉市民点点滴滴的生活。

  “作为老里分建筑保留最为完整和集中的区域,江岸区涵盖了诸如汉润里、三德里、泰兴里等多处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老里分,承载着老武汉的人文和风情。”鲁静建议,借鉴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田子坊、成都的宽窄巷子等成功案例,打造以何祚欢老师为首的“汉派脱口秀”剧场,推广“汉文化”,带动商旅产业。同时延伸“文化+”产业链,引入剪纸泥人、手工皮具、茶艺古玩、动漫展览、VR影像等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等创新产业,使历史厚重感与现代科技感结合,为老里分的经济发展注入生命力,延续和提升品牌价值,打造武汉市的一张独特城市名片。

  传承与创新是“汉口文创谷”的两大核心,正如保护汉口老里分体现着传承,市人大代表刘剑华提出的依托“文创谷”,申请工程设计之都的建议则诠释着创新。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有创新意识,‘设计之都’建设的目的旨在结合城市特点,以创意设计城市,促进区域范围和国际范围的城市发展。这和中心城市建设的宗旨是一致的。”

  刘剑华认为,江岸区有满足设计之都软实力要求的独特区域,从历史风貌街区、科学技术馆,到代表城市特点的江滩公园、三阳路创意设计片区,这些资源可以用来作为创意设计集聚、培训、交流、产业培育、交易的复合街区。如果依托“文创谷”,武汉将最有可能申请成功,成为中部城市中唯一的“设计之都”。



沿江金融中心:现代经济核心引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引擎”,这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共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证明,无论是北上广的崛起,还是深圳特区的繁荣,都与其金融中心建设密不可分。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此时,武汉人开始认识到在市场化改革中,区域经济的竞争正在表现为金融资源的竞争。

  此后的三年,随着中央逐步明确并密集推出有关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一系列利好,发挥金融的先导作用,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已成为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以金融中心集聚、辐射和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无疑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工作中的一条必由之路。在本次人大会议上,江岸团的代表们对此亦深有感触。

  “武汉市金融业的发展不仅是现实需求,更具有厚重的历史基础。”市人大代表郁宝玉说,历史上的武汉,曾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是中国四大金融重镇之一。目前,武汉金融业发展在中部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相对于上海、香港等地来看,总量规模偏小、支撑作用偏低,空间布局相对分散,金融机构集聚效应、金融交易规模效应和金融创新外溢效应尚未显现。

  郁宝玉认为,江岸区历史上是五国租界集聚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市乃至华中地区金融流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而江岸沿江商务区已基本形成了种类齐全、网点众多、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金融特色服务体系,金融业综合实力处于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前列。同时,高起点规划建设会创造出大量的金融需求,这都为江岸区金融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目前,江岸区金融业主要以建设大道聚集银行、保险和证券产业,呈带状发展以及沿江大道利用原租界建筑聚集部分银行和证券业,呈点状发展为主,并呈现出稳步递增态势。与此同时,二七滨江国际商务区和武汉天地国际商圈,已为现代服务业金融聚集区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也是市、区两级政府重点开发区域,这必将为金融业发展创造先机。”郁代表对此信心满满。

  “要本着‘让在汉机构不想走,让域外机构愿意来’的目标,以全新理念和突破思维,处理好眼前利益和中心城市建设长远大局的关系 。”市人大代表戴秋生也认为,建设中部金融中心是湖北实现中部崛起,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需要,必须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如果多个中心城区都去争、都提出建设金融中心,则力量分散、机构分散,终将无法真正形成“中心”。

  戴秋生建议,江岸沿江商务区历史上既是租界区又是欧美日银行、洋行聚集区,如今更是银行、证券、保险、高端理财机构林立,且已纳入《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市政府应该结合拟议中的长江新城规划将沿江商务区比照上海陆家嘴、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前海等先进城市,确立其作为武汉金融中心的地位,今后引进的金融机构原则上集中安排落户在此区域,实行联动考核、城区间税收分成补偿等措施调节,以确保建成真正的“经济引擎”。















http://www.whrd.gov.cn/html/gqrd/ja/2017/0503/12292.shtml(原文转载地址武汉人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4:0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在2012就听说武汉在长江上一共规划了十九座过江通道,分别是十六座长江大桥和三座长江隧道,长江大桥建成及开工顺序分别是: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武汉长江二桥(建成) 白沙洲长江大桥(建成) 军山长江大桥(建成) 阳逻长江大桥(建成) 天兴洲(公铁)长江大桥(建成) 二七长江大桥(建成) 鹦鹉洲长江大桥 青山长江大桥 沌口长江大桥 杨泗港(双层)长江大桥 柴泊湖长江大桥 堤角(双层)长江大桥 袁家湾(高铁)长江大桥(军山下游3公里处) 双柳左岭(葛店)长江大桥 汉南长江大桥 长江隧道建成及开工顺序分别是: 武汉大智路长江隧道(建成) 三阳路(公铁)长江隧道 龙王庙连南岸嘴连中山路(双层互通)长江隧道(名字暂时未定) 武汉汉江上一共规划了十七座汽车和铁路过江通道,分别为两座汉江铁路桥、十二座汉江公路桥和三座汉江隧道,汉江铁路桥建成及开工顺序分别是: 武汉汉水铁路桥(建成) 沪汉蓉铁路桥(建成) 汉江公路桥建成及开工顺序分别是: 武汉江汉一桥(江汉桥)(建成) 武汉江汉二桥(知音桥)(建成) 武汉江汉四桥(月湖桥)(建成) 武汉江汉三桥(晴川桥)(建成) 武汉江汉十二桥(京珠高速汉江大桥,也称蔡甸桥)(建成) 武汉江汉五桥(长丰桥)(建成) 武汉江汉六桥(古田桥)(在建) 武汉江汉八桥(三官汉江公路大桥,也称三弓桥)(在建) 武汉江汉七桥(龙阳桥) 武汉江汉九桥(古乐桥) 武汉江汉十桥(慈惠桥) 武汉江汉十一桥(什湖桥 汉江隧道开工顺序分别是: 武汉铁桥村江汉隧道 武汉多福路(双层)江汉隧道 武汉徐尹邓(公铁)江汉隧道 以上所列,除公路和地铁共用的桥梁(隧道)外,均不含轨道交通(地铁)的过江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相继组成八条环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4: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4:33: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zm2008 发表于 2017-5-3 14:01
早在2012就听说武汉在长江上一共规划了十九座过江通道,分别是十六座长江大桥和三座长江隧道,长江大桥建成 ...

哇,好多呀,赶快加紧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4: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岸区人大代表的文章,各区人大都是各执一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5: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wzm2008 发表于 2017-5-3 14:01
早在2012就听说武汉在长江上一共规划了十九座过江通道,分别是十六座长江大桥和三座长江隧道,长江大桥建成 ...

名副其实的“世界桥都”   孙文老先生可安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6: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六感 于 2017-5-3 16:14 编辑

突出来的位置 天际线 才好看,凹进去的。。。要去看看有关反水与抱水(风水);

谁不说家乡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6: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会见宝武集团总会计师、宝钢股份监事会主席朱永红
索 引 号:778986542-2017-00015
发布机构:财政局
主题分类: 部门动态
文  号: 无
发文日期: 2017年05月02日
http://xxgk.qingshan.gov.cn/qzfb ... 170502_136563.shtml

4月26日下午,区委书记苏霓斌、区长刘栿堂会见了宝武集团总会计师、宝钢股份监事会主席朱永红一行,双方围绕支持武钢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宝武集团金融板块旗下的信托、证券、保险、基金等公司在青山区设立运营中心,协调缴纳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等事项进行了协商,并就武钢有限公司压减下属企业法人数量对青山区税源的影响进行了研判,就下步工作路径进行了明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6: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7:5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真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18: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又是收购了哪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0 10:04 , Processed in 0.04717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