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george111

[城建综合] 俯瞰光谷火车站工地及周边高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1 09: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展真是很慢啊,老早就说要建设,到现在还是这副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0: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片工地应该有3年了吧!真的有一点点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0: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都是些什么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0: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拆迁 都还没有整到位,哎, 完全一副拖拉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站房完全没有开工的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0: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地建个大站 都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5_124:}这个位置几个饲料厂 前面还有万年青饲料厂 靠坐标城那边还有个饲料厂 早期洪山区搞工业园乱招商的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1: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站房都没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3: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光谷火车站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3: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dcy73676 发表于 2017-5-11 13:32
据说光谷火车站黄了

慢归慢,但请不要造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3: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关于光谷火车站的最新消息:
5月4日,光谷火车站西广场(Z1-Z16)III区基坑开挖完成。
光谷火车站东西广场工程,为武汉第四座大型火车站提供起点更高的交通功能和配套服务,助力形成高铁、城铁、地铁、快速公交及市内其他社会交通组成的立体交通格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3: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5: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六感 于 2017-5-11 15:41 编辑

@武汉晨报
    光谷学生、务工流 催生地下客运站

    记者王征 杨荣峰
    光谷大道周边,不仅高校齐聚,更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导致客运需求旺盛,但光谷片区没有客运站和临时站点的规划,于是出现了一座地下客运站
    记者在长达半年时间里,数次来到现场探访,该地下客运站位于三环线与光谷大道路口的大世界加油站处,可以快捷地沿三环进入武黄高速,常年都有黑巴黑车在此载客;更有多达5000人的省内长途拼车QQ群存在,群内每天更新拼车信息,网上约好乘车地点和时间就可出发。
    记者昨从多个部门了解到,当地铁2号线南延线、11号线,以及光谷有轨电车建成后,这里的居民和学生,不仅可以直接通往市内的正规客运站,其他方面的出行,也将非常方便。而武汉市运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地下客运站安全没保障,他们会加强监督管理。
    鼎盛时期,日均“客流量”破千
    地下客运站紧邻大世界加油站,记者在此观察到,周末是搭车的高峰期,高峰时段,两个小时就有七八辆大巴车在此停靠上客,除了大巴车,还有不少省内外地牌照的私家车,车主见有乘客“进站”,便上前揽客。
    记者注意到,“客运站”旁边有一个板材搭建的副食店,店门口摆放了许多小凳子,乘客们就坐在这里候车。雨天时,副食店门口还会搭起三米多长的棚子,为乘客挡雨。
    副食店老板程先生说,2002年左右,由于光谷大道一带开始发展起来,加上周边有许多大学,这个地下客运站慢慢就成了气候,乘客多是学生和外来务工返乡人员,客流量很大,2008年至2009年期间是地下客运站的运营高峰,客流最多时,一天在此搭车的乘客超千人,从早晨6点到晚上10点不间断。但是后来随着高铁建成,地下客运站的人气开始有些下降。
    程先生的妻子介绍,地下客运站的大巴客车大部分是前往黄石的,还有一些是前往大冶、蕲春、黄梅的,票价跟市内正规客运站差不多。以前这里甚至还有前往上海、南京等地的车。
    共享单车连通市民与“客运站”
    单程骑行致站内单车越积越多
    半年来的持续探访中,记者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共享单车在汉普及,地下客运站旁停放的单车也越来越多。
    去年底,记者初次来到该地下客运站时,未在站内看到共享单车。2月,记者多次前往地下客运站,发现了共享单车的踪迹,数量时多时少,但种类单一。到3月,记者探访时,发现站内共享单车的种类开始增加,五颜六色。昨天,记者在现场发现,站内停放着近百辆共享单车。不过记者发现,这些单车中,大部分的坐板上积了厚厚一层灰。
    “都是搭车的人骑过来的。”程先生说,一些前往黄石等地的乘客,会骑车来此候车,但从黄石等地来汉的大巴,都在三环线对面下客。有人骑来,没人骑走,于是,这里的共享单车越积越多。
    大学生毕业后建起QQ拼车群  5000网友实时分享信息
    记者注意到,除了地下客运站,光谷地区的搭车需求还催生出网络QQ拼车群,直接在网上约定时间地点,自由灵活。
    记者加入了一个从武汉前往黄石的长途拼车QQ群,该群成员有近2000人。该群公告中称,该群是总群,由于人数很多,已经建立了另外7个分群,记者粗略统计,7个分群总人数接近3000人,算上总群,人数达近5000人。
    拼车群中有拼车人和车主两类人。如有车主或乘客想要拼车,便在群内发布信息。记者统计,一天内,高峰时段,1小时就会有十多条拼车信息发出来。
    群主王先生是黄石人,6年前曾在光谷上大学。他说,他上大学时,也经常在光谷大世界加油站的地下客运站搭车回黄石,后来读研期间买了车,也会在那儿拉人,但觉得等人很麻烦,就建了一个拼车群,在博客、贴吧、学校论坛上宣传,人也多了起来,加上口口相传,群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发展到后来又建了好几个分群,群内搭车的成员多是大学生和在光谷上班的外地人。
    王先生说,这个群主要是图方便,不盲目去乘车。在群里发布信息后,有愿意拼车或载人的,就私聊约定详细上车时间地点,提前做好准备,不用专门前往大世界加油站等。
    旺盛需求催生地下客运站 坐正规车前往黄石需“往返跑”
   “你大清早从光谷搭车到市内,再从市内前往黄石,碰上堵车,午饭凉了都到不了。”乘客朱先生认为, 光谷片区没有长途客运站,但这里的乘车需求常年旺盛,市民如果要乘坐正规客车,只能先搭车前往市内的客运站,买票、候车、上车、出城,上高速时还是要经过光谷,不堵车的时候,从市内到光谷要40多分钟,堵车时,那可能要花两个多小时。大世界加油站就在武黄高速的口子边,在乘客旺盛需求下自然形成了地下客运站。
    不少乘客表示,地下客运站图的就是个方便,但安全肯定是没法跟正规客运站比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光谷修一个正规的客运站,或者设立一个临时上车点。
    记者将此情况反映给了武汉市运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下客运站安全没保障,他们会加强监督管理。乘客最好是前往正规客运站乘车,目前,光谷片区尚无客运站和临时客运站点的规划。
    加油站已拆,“客运站”仍在 地铁和有轨电车竣工在即
    昨日,记者再次前往地下客运站,发现大世界加油站已经被打围拆除,但是地下客运站依旧存在。
    程先生的临时板房副食店,刚好挨着打围的围栏,没有被圈进去,在地下客运站旁拉客的私家车,较以前有所减少,但依旧有四五位市民,坐在副食店的遮阳棚下候车。
    记者看到,地下客运站旁边就是光谷有轨电车高架桥工地,以后,随着有轨电车的普及,光谷地区出行将比现在方便很多,地下客运站的需求或许会逐渐消失。
    记者还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光谷片区,在建的地铁线路和有轨电车,将极大地方便光谷片区市民的出行。
    记者从武汉地铁集团了解到,光谷片区,在建的有2号线南延线和11号线。
    记者从武汉地铁集团官网上查到了这两条线路的规划图,在建的11号线将直接连通光谷片区至光谷广场和武昌火车站。2号线延长线也直接从光谷广场延伸至光谷片区。

    武汉光谷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现今到2030年的交通规划中,光谷有轨电车规划了9条线,共170公里。目前在建的有轨电车T1线与在建的2号线南延线在珞雄路站、华科大站及佛祖岭站可以方便地进行换乘。有轨电车作为中运量的交通系统,是地铁的延伸和补充,后续路线的规划均非常注重与地铁线路的换乘和衔接。不仅从光谷片区到宏基、傅家坡客运站的出行会方便很多,其他方面的出行,也将会非常方便。




那么重点来了:光谷火车站+客运站+BRT+地铁 的综合交通枢纽,重视起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5: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站房目前没什么进度,先把客运站建设起来也可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1 15: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傅家坡这个毒瘤早就该搬到关山这边了啊,都多少年了!你说我住关山的,要去江北四县,尼玛去一趟傅家坡,再倒腾回来上武黄高速,碰上堵车,这尼玛在市内都要折腾2,3个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0 07:28 , Processed in 0.04239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