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杜岭方鼎

关于郑州的一些古诗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杜岭方鼎 于 2017-6-4 10:15 编辑

《郑州浮波亭》

宋——吕夷简

清波环绕地无尘,榜署嘉名得意新。
若问经纶康济术,亭中兼有钓璜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浮波亭》

宋——陈尧佐

碧玉波光四面寒,虚空檐宇出林端。
尘埃未到交游绝,绕座扁舟与钓竿。


郑州浮波亭在宋代是个景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崔中丞赴郑州》

唐——姚合

仆射陂前郡,清高越四邻。
丹霄凤诏下,太守虎符新。
雾湿关城月,花香驿路尘。
连枝相庭树,岁岁一家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驻跸郑州》

宋真宗——赵恒

款谒已伸祈福意,巡方因慰徯徕心。
都畿仰望和銮至,关辅欢迎警跸临。
地志周爰风俗美,郡民遍洽渥恩深。
国侨遗爱常如在,百执宜思继德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赐端明殿学士曾公亮赴郑州》

宋仁宗——赵祯
儒术明师法,才能举德輶。
词林成惜别,郡绂是勤求。
罢直鳌番夜,前驱隼建秋。
国门三舍近,无阙贡嘉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出都赴郑作》
宋:宋庠
初免鸿枢任,无庸白发身。
衰年虽去国,荥路尚妨人。
官借荀池旧,恩加汉节新。
鸣铙先绣幰,彀骑挟朱轮。
梁雪初收腊,荥波渐溢春。
且持宽大诏,行及劝耕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2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杜岭方鼎 于 2017-6-4 10:25 编辑

《张子野赴官郑州》
宋梅尧臣
尽室寄东里,一官辞上都。
只应乘小驷,宁肯蹑双凫。
秋雨生陂水,高风落庙梧。
梅山为余访,还有旧家无?

郑州梅山:现新郑龙湖镇西梅山。古有梅峰远眺为郑州八景之一。


这首诗传达了两个与郑州相关的信息。一是从“梅山为余访,还有旧家无”的诗句可以看出:北宋著名诗人、史学家梅尧臣曾在郑州梅山附近住过,或其祖籍在郑州梅山附近;二是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曾到郑州任职,从“宁肯蹑双凫”的诗句看,比梅尧臣年长十二岁的张先任职级别可能低于知州,应是被贬离京。两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在郑州的活动值得研究。这首送别诗字里行间洋溢着深挚的忘年交情,透露着理解、尊重、信赖和同情。“秋雨”、“高风”二句尤为精警,诗人选取仆射陂和子产庙作为代表性景点,描写了陂水碧绿、梧实金黄、色彩烂漫的深秋郑州景色,留给人无限遐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女弹筝歌》

唐顾况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
三声白猿臂拓颊。
郑女出参丈人时,落花惹断游空丝。
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

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胡令能:唐诗人,贞元、元和间郑州圃田人。《全唐诗》存其诗4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杜岭方鼎 于 2017-6-4 10:36 编辑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宋——苏轼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帷,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忆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郑州西门之外:大概就是二七广场附近了。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苏轼最早写给弟弟苏辙的一首诗,抒发手足之情和离愁别恨。诗先写临别时心境,次写对对方身影的顾望关念,再写情怀凄苦、岁月易逝,末写对往事的的回想和对未来的期盼。情深意切,曲折顿宕,充分抒发了兄弟俩依依难分的衷情。







郑州应该以此为典故在郑州西门之外的二七商圈改造的时候立一组雕塑来纪念苏轼苏辙两兄弟的离别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劝农古风》

明——陈禹谟

春昼庭无事,新槐影自移。
一犁红杏雨,触起劝农思。
舍止桑田外,四野遍耕犁。
好花开上苑,幽鸟啭高枝。
土润麰生陌,风和柳满池。
如何新与畲,忽使草离离。
荒沙虽可弃,芟柞欲乘时。
畟畟勤良耜,三农举趾齐。
又恐流亡屋,春来复业迟。
今日司民牧,殷勤体念兹。
试问占年者,秋成定有期。
陈禹谟:字锡元,长熟(今属江苏)人,一作湖北彝陵人。明万历七年(1579)任郑州知州,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著有《经籍异同》、《经言技指》、《左氏兵略》、《说储》、《骈志》等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题壁》

芳 芸

露冷寒烟拂树低,嵩高太室望中迷。
惊心怕听涛声急,弱质还怜草色萋。
自分 深闺销岁月,那堪长路逐轮蹄。
银缸烧尽心犹热, 画鼓金钲 日已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驿重和芳芸女子韵》

清——陈维崧

废驿蠨蛸结网低,亭栏依旧事全迷。
重看墨较前番淡,乍到苔经二月萋。
飒飒风帘疑雾鬓,胶胶星角促霜蹄。
如何不定微波意,犹得长流洛浦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城新驿记》
刘禹锡
驿于城中,马日遽不时。
四门牡键,通夕弗禁。
请更于外,遂永便安。
千载悠悠管城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10: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都堂墓》
清王莲塘
古管城西王家墓,前明都堂埋骨处。
沧桑一变万事非,此墓逼近火车路。
火车停处聚商家,商人争看北里花。
无数青楼无处置,争向都堂墓边遮。
翁仲已入青楼里,残碑忽泼胭脂水,风雨吹灯有山鬼。
噫嘻乎,忆昔都堂正立朝,应有金屋贮阿娇。
越公不放红拂去,杜牧空将紫云调。
华屋零落山邱露,石马年深倒烟雾。
那有蓝面鬼笑姬,幸无赤眉贼劫墓。
偏是红粉竟横陈,狐兔窟中绮罗新。
一段风流成秽史,千秋泉路泣陈人。
我吟此篇祈州守,应怜先达骨已朽。
净扫风花高筑墙,呵护前朝一抔土。
这首诗作于京汉铁路修建和郑州商埠开设之初,反映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物的矛盾。王都堂即王彰,郑州管城人,明初大臣,官至都御史,严于吏治,勤政爱民,其墓葬遗址在今德化步行街。王莲塘于同治、光绪间三任郑州知州,对因开设商埠侵占田地致使王彰墓地成为“红灯区”强烈不满,在离任期间作此诗以记之。开头十一句为第一部分,用“赋”的手法铺陈王彰墓被侵凌的经过,从火车路的开通、商家的云集说到王彰墓被青楼的侵凌。从“噫嘻乎”到“泣陈人”为第二部分,作者用调侃的语言讽刺了色情业的兴旺,批评其为“秽史。”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卒章显其志,向新任知州提出建议,呼吁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净扫风花高筑墙,呵护前朝一抔土”,对红灯区要予以“净扫”,对名人墓葬要给予“呵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0 01:54 , Processed in 0.04073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