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giggs1988

[原创摄影] 昙华林 街拍 和想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4 00: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lennn 于 2018-10-24 00:51 编辑
giggs1988 发表于 2018-10-23 23:49
考究昙华林的来历,大学者郭沫若早在1938年就曾经做过。当时正处抗战时期,郭沫若曾在昙华林住过。他在《 ...


这只是一座毁掉的建筑,固然可惜,但找不到它详细的形制,重建就相当于盲人摸象,不如好好研究如何在不破坏现有风貌的前提下进行街区的有机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08: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有理有据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08: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昙华林真没什么看点,旅游产品全国都是一个样,值得品味的还是建筑本身,武汉关至武汉天地沿江片区才是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08: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拍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09: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可以地如其名 多种些昙花
昙花开的时候做些活动 名声一下就打响了
武大现在以樱花出名 昙华林也可以以昙花出名 拉动游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09: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好,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09:5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丹心 发表于 2018-10-24 02:39
这个想法我比较赞同, 我也不是很同意楼主的刻意去营造成什么中式,昙华林在解放前本就是很多西方人在汉 ...

是的,其实武昌的民国建筑也是不少的,只是没汉口多而已,像武大也是中西结合的风格,并非纯中式,强行纯中式反而感觉有种东施效颦,为古而古的刻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09: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的却多点缀点花草,使街道更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0: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体量太小了,上海田子坊,横竖好几条街,逛起来会感觉比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0: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车子都是乱停乱放。车和人并行。。搞个单行线也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0: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没有有想法的人来管,附近的中医药大学完全可以在路边种上不同的中药材,配上古朴的名字和简介,开花又漂亮,绝对是亮点。美院就不用说了,搞文艺应该是本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0: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anon 于 2018-10-24 10:47 编辑

昙华林历史建筑还是不少的,如果能全部整好统一管理,街区范围会扩大不少,包括后面山上的一片,更有风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1: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见解很值得推荐,尤其是私车的处理、昙华林三个字的具体体现。另外,蒋民国只是历史的一部分,一小部分,不能谈到历史就动辄蒋民国、蒋遗民。中华历史有几千年,武汉历史也不止蒋遗民的38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1: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专门去寻找相关昙华林的资料,但从各位发言看,清朝时期昙华林显然是佛门净地,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但清末时期随着武汉三镇洋务运动兴起,西方列强将武汉作为经营内陆地区的大本营,在汉口的进出口贸易和租界兴起时期,西方列强的文化渗透也随之而来。武昌是传统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西方国家的教会、学校、医院也布局于此,昙华林自然从单一的佛门净地变为中西文化交融之处。

因此,昙华林建筑物改造,应该既要突出明清建筑特色,即楼主所倾向的汉口里传统元素,也要有部分沿袭清末民初中西结合的风格(所谓民国风),这样才能把清末民初的昙华林建筑特色展现出来。

虽然汉口是西方列强的集中营,但武昌一样受到西方元素影响,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也不都是纯粹的传统建筑,比如武昌第一纱厂百年钟楼、湖北军**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2: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有人把昙华林叫做奶茶一条街,可能有点片面,但是可能商户品类方面确实比较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0 23:23 , Processed in 0.03130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