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channing

[泉城风貌] 济南七十二名泉简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家池

  官家池,位于五龙潭公园内,五龙潭西北侧。《因附近居民共取此水为公众所有而得名。自然石驳岸,呈不规则形,池长6米,宽4米,深3米。水自池底多孔涌出,由东岸石上溢出。

   [官家池]

官家池
官家池位于五龙潭西北小河西侧。自然石驳岸,呈不规则形,池长6米,宽4米,深3米。水自池底多孔涌出,由东岸石上溢出,流落生产渠小河。
名称由来
  官家池泉名的由来,是因为相传古时为一官宦人家居住,此处泉水水质甘美,取自池内泉水生出的豆芽与其他地方的完全不同,本地居民多到此取水,官家池因而得名。
  官家池泉眼众多,水质清澈甘美,冬温夏凉,泉水周围桃花戏水,绿柳夹岸,茅亭翠竹,小桥卧波。正如诗中所述的:“池是官家汇众泉,涌出珍珠纯天然。游人赏泉不知醉,茅亭翠竹到泉边。”
  官家池位于五龙潭西北,由于此处地势低洼,官家池泉水出涌标高水位为26.30米,比趵突泉出涌标高低半米多,因此在市区泉群中出流最早,断流最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21: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虎泉

  黑虎泉位于济南市黑虎泉西路环城公园东南隅,北与解放阁隔河相对。因水声轰鸣,状若虎啸,或洞卧巨石,形似卧虎而得名。泉水标高27.88米,水自高2米、宽1.5米、深3 米的洞穴岩孔涌出,从3个石雕龙头口中喷入长13米、宽9米的石砌方池,由池北岸泻入护城河,形成一道白色水帘,与周围,山石树木、楼台亭阁、曲径拱桥等园林建筑相互辉映,蔚为壮观。

黑虎泉是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居于"黑虎泉泉群"之首。位于济南黑虎泉路下环城公园南隅的护城河南岸。因其声、色特点而得名。泉源处于悬崖下一深3米、高2米、宽1·7米的深邃天然洞穴中。水清澈见底,寒气袭人。洞口由青石垒砌,内有巨石盘曲伏卧,上生苔藓,犹如猛虎深藏。泉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岩石,发出震天的鸣响。夜半朔风吹入石隙裂缝,惊人的吼声在洞中回荡,酷 似虎啸,故名。有诗云“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 黑虎泉最大涌量约4.1万立方米/日,仅次于趵突泉,在济南诸泉中居于第二位。水自洞中通过暗道由标高27·88米的石雕兽头口中喷出,形似瀑布,然后泻入长约13米、宽9米的石砌方池中。此兽名曰霸下,传说为龙王之六子,性好喜水,常栖水边。池口兽头清末仅为一个,民国二十年(1931)整治泉池时建为三个。内泉水清澈如镜,池北为一水闸,标高6·93米,水漫流形成水帘,流入护城河中。黑虎泉在济南泉水中是最有气势的,巨大的泉水从三个石雕兽头中喷射而出,在水池中激起层层雪白的水花,动人心魄,令观者无不惊叹,夜色中远远闻听更是声如虎吼。明嘉靖年间,黑虎泉洞穴上方曾建有黑虎庙,院内院外,花木扶疏,景色佳丽。如今,在黑虎庙旧址新建一处小庭院院内,东有月门、茶亭,西有曲廊小亭,假山叠布,洞壑迂回,幽静蜿蜒,清雅宜人,游人登临其中,赏泉观景,休憩其中,令人心旷神怡。昔日,黑虎泉水声势浩大,明朝人刘敕曾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泉溢而出,轰轰下泻,澎湃万状,飘者若雪,断者若雾,缀者若流,挂者若帘,泻为圆池,名曰太极。池中屹然一巨石,水石相击,珠迸玉碎,潆洄作态,其声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呜鼓击缶……。”如今,盛水季节其气势如故。黑虎泉水涌量仅次于趵突泉,在济南众泉中第二位,水由石雕兽头口喷出,形似瀑布,取“口内悬河”之意,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黑虎泉位于南护城河东端南岸陡壁下,北与解放阁相对。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这泉为一天然洞穴,高2米,深3米,宽1.7米。洞门由青石砌垒,上有巧石悬挂,下有顽石啮波,左右秀石错落。洞穴隐露,从远处望去,犹如猛虎吼天。泉水涌量仅次于趵突泉,在济南众泉中占第二位,最大涌量约4.1万立方米/日。水自洞中通过暗道由石雕兽头口喷出,形似瀑布,取“口内悬河”之意,然后流进长约13米、宽约9米的石砌方池中。池内泉水清澈,青藻漂浮。池北为一水闸,水漫流形成水帘,泄入河中。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巨石,发出粗犷的鸣响,再加半夜朔风吹入石隙裂缝,惊人的吼声回荡于洞中,酷似虎啸,故名。

黑虎泉位于泉城广场东边,在绿树掩映之下,与广场东边的古济南城的护城河相连,又与对面的解放阁相望。泉水从三个虎头 中喷涌而出,可以及远达一米多,水清且净,给人一种通体清凉的感觉。虎头的上方是一主小池,位于石墙洞中,全无人工修饰的痕迹。边上有很多人围在那儿打泉水。三个禁不住诱惑,用矿泉水瓶子接了一瓶子水,三两口就被爪分完了。虽无半分味道,却有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很是爽快。早年,在陡崖之下,有一深邃的凹形沿穴,穴前有苍绿而黝黑的巨石,泉水从石下涌出。明代诗人所作《济南七十二泉·黑虎泉》一诗,生动刻画出此泉的声貌:“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此泉正以其特有之声貌而得名。清泉经三个石雕虎头涌入方形泉池内,再流入护城河,形成瀑布。如今,黑虎泉已成为 “环城公园”的一大胜景,与解放阁高低错落,相映成趣。1991年金秋季节,黑虎泉又锦上添花,在泉源东侧添有两只巨虎,一铜一石,引首奋蹄,呈猛虎下山之势,好不威风。来此观光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黑虎泉泉群是城区四大泉群中规模与流量均较大的一个。它沿南护城河两岸,东起解放阁,向西长约700米,共有白石泉、玛瑙泉、九女泉、 黑虎泉、琵琶泉、南珍珠泉 、任泉、豆芽泉、五莲泉、一虎泉(缪家泉)、金虎泉、胤嗣泉、汇波泉、对波泉等十四泉。

  黑虎泉位于南护城河东端南岸。黑虎泉之名,始见于金代的名泉碑。一说名的来源是因岸上原有一“黑虎庙”; 也有的说是因“水激柱石,声如虎啸”而得名,因此泉为一天然洞穴,内有一巨石盘曲伏卧,上生苔藓,显得黑苍苍,如猛虎深藏, 泉水从巨石下涌出,激湍撞击,再加半夜朔风吹入石隙裂缝,酷似虎啸,故称黑虎泉。跨上护城河的琵琶桥,便可听到黑虎泉的汩汩水声。 越过驼峰造型的琵琶桥上行,经过一座四角小凉亭,再穿过游廊继续东行,就到了近年新建的一座大凉亭。南面的茶室,供游人休息品茶, 观赏泉水景色。出茶室,顺假山石阶而下,即到黑虎泉。
  黑虎泉源出悬崖下深凹的洞穴中。洞内水潭宽约二米, 深二米,清澈见底,寒气袭人。紧连水潭的泉池,由石块砌成,略呈长方形,宽约15米,深约4米。泉池南壁并列三个石雕虎头, 泉水流过暗沟,经三个石虎口喷出,波澜汹涌,水声 喧腾。池水溢出,泻入护城河,形成瀑布。池北为一水闸,水在此形成水帘, 泄入护城河中。
  据《历乘》记载:黑虎泉自“崖下水出,汇为一池,汩汩有声,流入城壕,其清可鉴眉须。”明代晏壁的《济南七十二泉》诗, 写出了黑虎泉的气势:“石皤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清代的刘鹗在他的《老残游记》中, 对黑虎泉的描述也颇详尽。
  明嘉靖年间,黑虎泉洞穴上方曾建有黑虎庙,院内院外,花木扶疏,景色佳丽。如今,在黑虎庙旧址新建一处小庭院院内,东有月门、茶亭,西有曲廊小亭,假山叠布,洞壑迂回,幽静蜿蜒,清雅宜人,游人登临其中,赏泉观景,休憩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黑虎泉一带风景秀丽,情趣别致,有假山,有泉水,有厅有堂,有花木,东临解放阁,西依泉城广场,闹中取静,实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传说
  这也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的事了,只知道比那武王伐纣、周公辅政还要早上几千年。那时候,济南还只是个小村庄,有几十户人家,百十来口人的光景。在村头有一潭泉水,这泉眼有碗口粗,水清得就跟召集的自来水似的,整日价“咕嘟咕嘟”地冒个不停。村里人洗衣淘米,煮粥做饭,全靠这眼泉子。日子过得到也还算太平,大伙就给这泉取了个吉利的名字,叫太平泉。
  可惜这太平日子过不了多久。有一年早春二月,风和日丽,暖意融融,正是一派大好春光。可到了正午时分,突然间乌云满天,狂风大作,天黑得就如那三更天似的。乖乖,只见一道霹雳把天劈为两半,随即是震耳欲聋的巨响,一条青龙张牙舞爪的从天而降,那样子,胆小的人见了足足能给吓死!青龙就这么在空中耀武扬威地盘旋了几圈,便一头扎进了太平泉中。从此,太平泉再也不太平喽!
  青龙霸占了泉水,时常兴风作浪,淹没良田,扰得村民苦不堪言。有的年轻女子到泉边洗衣服,竟被青龙劫去!渐渐的,人们宁可多跑几里山路去山泉打水,也不敢再用那太平泉水了。这一年天下大旱,半年多滴雨未降,土地龟裂,河湖干涸,只有太平泉还和往常一样,泉水照冒不误。村民们只得壮起胆子到泉边汲水。为了不让青龙发怒,人们时常备好牛羊果品,到泉边焚香祷告,央求青龙体恤民情,不要发威。青龙果然不再动怒,可这三天两头的祭祀也闹得人们家贫人困,民不聊生。许多人背井离乡,奔走他方;留下的人也对青龙既恨又怕。
  村里有户姓李的人家。李老太太四十多岁生了个男孩,这孩子长得黑眉黑眼,连脸蛋都是黝黑黝黑的,浑身上下就像一块木炭,所以李老汉给他取名叫黑哥。黑哥从小膂力过人,胆大心细,长大了以后膀大腰圆,身高八尺,人人见了都夸他是条好汉。李家右邻住着户姓刘的寡妇,守着个独生闺女。这女孩生的眉清目秀,心灵手七,名叫虎妹,虎妹和黑哥同年同月同日生,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形影不离,好得就跟一个人似的。
  黑哥十二岁那年,村里人为了祭龙,杀了他养的一头小黄牛。这牛是黑哥从小喂大的,杀了它无异于剜了黑哥的心头肉。他从此恨透了恶龙,立志要把恶龙除掉。这天又是一个祭晶。黑哥来找虎妹,却看到虎妹正在院子里痛哭。原来这回的祭品是虎妹养的两只小山羊。黑哥一把抓住虎妹的手说:“虎妹,别哭了!等俺练好功夫,一定把恶龙杀掉,替小山羊报仇!“虎妹听了这话,一把捂住他的嘴,惊得脸都变了颜色:“你不想活啦!要叫恶龙听见,咱全村的人就都没活命了!”虎妹的语气平缓了些,嗔怪地说“再说,人怎么能斗得过龙?”“就凭俺这身力气,再练上一身好武艺,一定能成!”虎妹见他信心十足,便函鼓励他说:“你要真有这个志气,俺情愿一辈子跟着你!”“当真?”“当真!”
  从那以后,黑哥就天天在荒地里习武,虎妹总在一旁陪伴,为他擦汗送水。稍有空闲,就忙着织布纺线,为黑哥操持家务,好叫他安心习武。黑哥每天练啊练啊,力气增了不少,可武功总没长进,气得他直跺脚。这一天晚上,黑哥为练武的事愁得睡不着觉,突然眼前一片金光,一个白胡子老头走到他床前说道:“小伙子,你真有决心杀死恶龙吗?”黑哥见老人须发花白,仙风道骨,知道不是凡人,便翻身下床,一揖到地: “俺有决心!还望您老能指点迷津!”老人拈着白胡子,连连点头,说:“好!有决心就好!我就是千山佛祖……”“千山佛祖?啊,佛祖,请受弟子一拜!”说罢,黑哥连叩三个响头。“好,我就收了你这个徒弟。每天三更,你就上南山山腰找我,我授你武功!”又是一道金光,老人不见了。
  打那起,黑哥每天就三更上南山,五更才回来,武功大有长进,虎妹天天都在村头等他。这时,虎妹已经长得如三月桃花,够得上十分人材。李家二老和虎妹娘早早地就他俩定下终身,可黑哥和虎妹都说:“恶龙不除,绝不成亲!老人们只得由着他俩。
  这天黑哥又上南山,佛祖突然解罡身上的龙泉宝剑交与黑哥说:“快回去,虎妹有难,今日你就该和恶龙决一死战了!”黑哥恨不得插翅飞回村子。刚到村头便听见虎妹大喊 :“黑哥救我!”黑哥定睛一看,恶龙掳着虎妹正要飞起。他气得七窍生烟,‘咯咯‘地咬碎了一颗牙齿,拔出宝剑就朝恶龙砍去。恶龙丢下虎妹,闪过宝剑,掉头就朝黑哥扑来。一时间天错地暗飞沙走石。黑哥大吼一声,使出浑身功夫,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越战越勇。恶龙起初还口吐白雾,张牙舞爪,这时已经恼羞成怒,一爪向黑哥头顶压来。黑哥躲闲不及,眼看就要命丧黄泉,虎妹急中生智,抓起身边的一块白石头就朝恶龙扔去,不偏不倚正中恶龙眼睛。白石坠地,化作一股清泉。恶龙一声怪啸,扎进了池底。黑哥甩掉衣服,三步并作两步奔到泉池边,一个猛子扎了进去。只见池里巨浪翻天,恶龙又窜出水面,咽喉上还插着那把龙泉宝剑,痛苦地向南飞去,不多远就一头栽了下来,化作一座山,就是今天济南城郊的青龙山。
  黑哥却一直没有浮出水面,只见他的鲜血染红了泉水。“黑哥啊,你等着我!”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人们听了无不落泪。虎妹纵身跳进水中。只听“轰轰”两声巨响,两股泉水冲池而出,就像原来那股一样“咕嘟咕嘟”冒个不停。 从此,无论天下怎样大旱,这三股水都是这么冒着,为了纪念黑哥和虎妹,人们就把太平泉改名为黑虎泉。而那块白石化成的泉,就是今天与黑虎泉隔河相望的白石泉。

  明代诗人晏璧曾有诗描绘当时的黑虎泉:"石磻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后来人们在洞北砌一方池,在池南壁雕刻了三只双目圆瞪,大口怒张的虎头。泉水通过洞底暗道,从三个大张的虎口中喷涌而出,泻入池内。黑虎泉的涌水量在济南诸名泉中仅次于趵突泉,居第二位。当年黑虎泉那种阴森可怖的气氛虽然今已不见,但虎口喷水的壮观景象及虎啸般的水声仍可让人领略到它的粗犷美。明代嘉靖年间黑虎泉洞穴上方曾建有黑虎庙,后颓圮。1985年建设环城公园时在此处新建了观赏泉水的亭台,游人可凭栏赏看泉涌及周围景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4: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洪范池

  洪范池位于济南平阴县洪范池镇镇政府北邻的洪范池公园内。《东阿县志》载“池在城南15里群山之中……泉仰吐其上,甃石为池。”以洪水就范之意取名。泉池呈方形,以石砌岸,边长7米,深6米,周置石栏,栏外有平台,泉水自池底及四壁溢出,日涌水量约1000立方米。“不以旱涝而消长,不以冬夏而变温”。由于泉水平稳上浮,将硬币掷于水面上能旋浮多时,经阳光照射,金光闪闪。“洪范浮金”是著名的历史景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扈泉

  扈泉位于济南平阴县洪范池南约l公里处,云翠山北。因北临扈国都城(遗址)得名。源自山岩壁下部深洞,丰水时,自洞口喷涌而出,触岩击石,浪花飞溅,声传数里,经石坝跌落,形成瀑布,气势壮观。岩壁上镌明代进士孟一脉题“扈泉涌碧”巨字石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4: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泉

  华泉位于华山风景区华阳宫南侧,因临华不注山而得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有“华不注泉,方圆百步”的记载。华泉经历了喷涌、淤塞、复涌、再淤塞的过程。2001年,进行清淤挖掘,修砌泉池,池长15米,宽9米,深2米。一池清水,平明如镜,孤山及古庙倒影,与鱼池、荷塘相互映衬,别具风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4: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华泉

  皇华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柳絮泉西侧,皇华轩门前。皇华泉得名于《诗经??小雅》中的“皇皇者华”。泉池呈长方池,长6.3米,宽4.1米,深2米,周围绕以石雕栏杆。水自池底涌出,澄澈晶莹。池内北壁嵌着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题写的“皇华泉”石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4: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马泉

  回马泉位于五龙潭公园内五龙潭南侧,东邻古温泉。相传唐朝武将秦琼五龙潭内建府邸,在此遛马,战马空腾,马蹄落地处出现泉眼,故取名为回马泉。泉池呈长方形,水面与“净池” 相连,约50平方米,水深2米。池中间建一曲桥回廊,设有座栏,供游人凭栏观鱼赏泉。南岸池壁上有“回马泉”刻石。回马泉、净池的泉水汇流成一股溪流,由南向北由玉泉边上的一座小石桥下流过,注入五龙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4: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袈裟泉

  袈裟泉(曾名独孤泉、印泉),位于济南长清区万德镇灵岩寺风景区内。以泉旁有貌似袈裟的铸铁取名袈裟泉。泉水自岩洞石缝流出,汇入半圆形石砌池中,然后经曲溪由石雕龙头口中流入大型池塘。泉周危崖峻峭,丛木悬生,亭廊环绕,鸟语花香,别具风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4: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线泉

  金线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东北侧,尚志堂与皇华轩之间。金线泉池呈长方形,长2米,宽1米,深1.5米,泉水自池底两边涌出,且流势相当,在水面相交,聚成一条水纹,映日凝望,宛如一条金光闪闪的金线浮于水面,故而得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4: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明泉

  净明泉又名“明水泉”,位于济南章丘市明水镇西麻湾北。因唐王李世民东征至此兵士多患眼疾,以此泉水冲洗,疾除眼明的传说得名。因地下水被截流,停涌多年,村民仍倍加珍惜,古泉池、古庙宇、古桥、古碑皆保存完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4: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女泉


  九女泉位于解放阁南侧护城河北岸边,与玛瑙泉隔河相对。民国17年(1928年)《历城县乡土调查录》载:“在南关黑虎泉,北依城壕,现在安宅新建房内。”因临九女楼(一说因常有九天仙女于清风月夜来此浣纱沐浴的传说)而得名。泉池长8米,宽5米,深2米,自然石驳岸,半伸河中,水自岩孔涌出,形成涟漪荡漾的水湾,穿过池岸流入护城河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4: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苦苣泉

  苦苣泉又名莴苣泉,位于柳埠镇袁洪峪度假村。泉池呈井形,内径0.5米,深4米,用玻璃板覆盖,水潜流罗曼山庄院内出露地面,由高2米,宽3米的山石跌落浅池。泉旁岩壁上镌苦苣泉碑记多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4: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濂泉

  濂泉(俗称陈家池子),位于五龙潭公园西北隅,泉水以料石砌垒,呈不规格形,长、宽各20米,深2米。水自池底多孔涌出,腾起串串水泡。池上架平台,台上建亭,额题“寒玉”,亭接水廊,廊连濂轩,亭廊前石铺场地上,常有泉水漫溢,呈现出“清泉石上流”的景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4: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泉

       白云泉位于万竹园的西花园西南角,静卧在一片绿洲灌木丛中。这里泉溪相连,流水潺潺,假山堆岸,花木扶疏。泉池南端有一泻口,为自然石垒砌,呈多层叠状,水满流溢,可形成多层叠水。泉水沿着曲折的小溪蜿蜒东流,至万竹园门口与东高泉之水汇合,继续东流至趵突泉边的沟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4: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岩寺甘露泉

灵岩寺甘露泉位于灵济南长清区万德镇灵岩寺风景区内。是灵岩寺诸泉中最着名的一个,有“灵岩第一泉”之称。小泉似露珠般在石缝中泄出,叮咚作响,清冽甘美,故名“甘露泉”。泉池呈长方形,清澈见底,绿藻飘动,终年不涸。池东侧崖壁上嵌“甘露泉”石刻,为乾隆皇帝御笔。泉池西侧10余米岩壁上,嵌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山东巡抚彭黯所书“活水源头”巨字刻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13:00 , Processed in 0.04722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