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HBU_David

[城建规划] 保定市区医院高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9: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抓紧实施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作,力争“五一”前开工
=============
妇幼要搬迁了?
有灵通人士知道消息么?
搬到什么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6 19: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9: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BU_David 于 2013-4-16 19:47 编辑

省六院 新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6 20: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保定府


    这张好霸气啊!!!!!!!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20: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6 20: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252医院外科楼。摄于2010.5.3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20: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保定市市中心的百花路上,保定市第一医院和解放军二五二医院比邻而居。如果时间往前追溯100年,这两家医院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思罗医院。
   1904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路崇德用“庚子”赔款在保定西关薛刘营南侧购地96亩,建成教会医院。设有教堂、住宅二层楼八座,设有两所医院,为了纪念1900年被义和团杀死的传教士罗著志和修女侯德祚,男部称思罗医院,女部称思侯医院,1936年两者合并称为福音医院。尽管建院过程和目的带有一些殖民色彩,但客观上来讲,思罗医院引入了先进的西医理念,为当地的医疗行业做出了贡献,在当时的华北地区,有着“北有协和,南有思罗”的说法。
    1886年,美国长老会派传教士罗著志、侯德祚(女)、路崇德、辛格思等来保定,在北关张庄村东购地30亩,建立医院和教堂。他们和当时所有的洋教士一样,传播教义,广纳教徒,同时舍粥,设堂布施,行医办院。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义和团将北关的教堂和医院焚毁,罗著志、候德祚、辛格思等被杀,路崇德因送母亲经上海回国,不在保定而幸免于难。10月,英、法、德、意四国联军兵临保定城下,令全城于 24 小时内交出白银四万两 ,否则轰毁全城。当时保定商会十三行为保留城垣,恳请路崇德出面调停,表示愿意出资重修被毁的教堂和医院。乡绅程兆桐、贾文轩解囊出资三万两,又赠古磁 瓶,英国始许暂免一万两。保定商会十三行捐款购买西关外高地及菜园 96 亩 ,做为对北关长老会教堂被毁的赔偿。路崇德据此建成教堂和医院。设有教堂、住宅二层楼八座,设有两所医院,一所为男部,称思罗医院,由美军医官路长乐任院长;一所为女部,称思侯医院,由美国人慕大夫担任院长。清政府为了嘉奖路崇德调停有功,授予“四品顶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20: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思罗医院仅存的建筑
    郝奕隆于1923年到思罗医院工作,在1989年出版的《保定文史资料选辑》中,有一篇《九十老人忆“思罗”》,写的就是当时已九十高龄的郝奕隆对思罗医院的记忆片段。他写道,思罗医院初建规模较小,有一幢三层楼房,附属几排平房,门诊与住院病房都建在这座楼内,后来逐渐有所扩建。二十年代,思罗医院有美国大夫两人:路长乐和威以来,美国护士两人,罗丝顿和威特沫尔。另外还有中国大夫五六人,他们都毕业于医学院或医学专门学校,有的还留学英、美,医术水平都比较高。中国护士都为男性,以满城、清苑、完县人较多。
    郝奕隆对医护人员的工资情况还记得非常清楚,“初到的医生每月工资五块大洋,以后每年增加五元,这在当时的西医医生中是最低的工资。护士每月工资二、三十元大洋不等,比初进医院的大夫还要高,但提高工资的速度却没有大夫快。”在当时,两块大洋就可以买一袋白面,由此可见,这样的薪酬已经相当不错。
    尤文远老人出生于1930年,1939年至1941年期间,他在思罗医院旁边的烈士田小学上学,由于医院和学校同属于教会,他和医院的大夫和教会的牧师都很熟悉。他说,思罗医院是保定地区惟一的小洋楼医院。“当时美国人在医院后面有七座洋楼,美国的七位牧师、大夫每人一座,都是二层别墅,房顶是用石板弄的瓦,好看极了。楼前面有草坪,环境很好,还有网球场。”
    除现存的小灰楼,其余的建筑都因战乱,政治动乱或近几年医院扩建过程中被毁,思罗医院从最初美国人建院,一度被日本人掌管,解放后回到中国人手中。解放后,军管会在思罗医院地界成立野战军二五二医院,思罗医院也分裂成了市第一医院和解放军二五二医院两家医院。
    在尤文远的记忆中,教会的牧师和医院的洋大夫做了不少好事,“我到思罗医院小学上学,教会给补助,管吃饭,上学不花钱。”他清楚地记得,去思罗医院看病的人很多,除了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来的最多的就是普通百姓。“普通老百姓来得多,因此,医院也总是显得那么拥挤。因为教会采取救济形式,有钱人看病就要钱,没钱人就减少药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20: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之所以吸引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前来就诊,思罗医院的医疗技术不得不说。在当时的华北,除了北京的协和医院,思罗医院已经是设备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医院里设有药房、手术室、化验室,还有一台当时少见的X光机,这是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后,吴佩孚赠送给思罗医院的。
    当时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贫穷,得肺痨的人很多,思罗医院的美国大夫威以来认为肺痨的治疗方法除了适当增加营养,还应该让病人呼吸到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再加以药物治疗。根据这些考虑,思罗医院还附设了一座肺痨病疗养院。
    医院还经常派医生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通过进修,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学知识。由于思罗医院设备先进,在华北地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北京、天津,甚至东三省的人都来求医,医院的门诊候诊室里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说到慕名而来的人,有两位名人不得不提,一是张学良,一是曹锟。1927年,张学良任京汉路总指挥,住在保定光园。听说思罗医院的大名,特地前来参观。当时的情形被郝奕隆深深铭记。“当时正是下午4点,医院里的两个网球场上正在进行网球比赛。张学良见后十分高兴,说我也很喜欢打网球,但在保定还不曾遇到好球手,以后欢迎你们到光园来打球。以后,张学良经常打电话到医院来,邀请姚寻源(医院的中国大夫)与我以及保定青年会一姓王的干事到光园陪他打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21: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定光园还曾经是民国第八任总统曹锟的府邸,1917年至1923年,曹锟一直住在光园,在那里导演了直、苏、鄂、赣、奉、吉、黑、豫八省同盟,策划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其间他曾给思罗医院赠送了一块牌匾,写着“太和春煖”。曹锟题词“太和春煖”意境深远。“太和”指春暖、夏热、秋凉、冬寒而言,四时之气均处于非常协调状态,不越自然规律。“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理想境界。“春煖”来自杏林春暖的典故。三国时期,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医生董奉,专门为穷苦人看病,却不收任何报酬。病人痊愈后,董奉就叫他们在附近种植杏树,在他家周围渐渐地杏树成林。不出十年,杏树结了果实。董奉把收获的杏子全部换成粮食,用来救济穷苦的人民。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此,许多中药店都挂上了杏林春暖的匾额,杏林也逐渐成了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由此看曹锟“太和春煖” 的题词内涵丰富,意义深刻。他对思罗医院的希望、勉励、肯定表达得贴切自然,对思罗医院仁心医术的赞颂也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思罗医院在保定地区最早引进了西医,洋医生的职业操守也影响了当时在思罗医院工作的中国大夫,郝奕隆就是其中一位,他对美国人的工作态度记忆犹新。“路长乐(医生)就住在医院北边的楼里,常常半夜里来了急诊病人,不管是否是他值班,他一定来到病房参与抢救或实施手术。一次有一个铁路工人重伤进院,由于伤势十分严重,需要做大手术,而思罗医院又正缺少这种手术器械,必须马上移送北京协和医院。路长乐毫不迟疑,回办公室带上火车通票就带病人去了北京,到吃饭的时候,路太太到处找他,才知道他去了北京。”
    医生如此,护士也如此。威特沫尔护士长22岁来到中国,67岁才回国。他为护士们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工作制度,比如值夜班时绝对不允许睡觉,要轻手轻脚巡视病房,为病人关窗盖被。为了监督护士履行职责,越是刮风下雨下雪的坏天气,威特沫尔就越要站在楼外的高坡上,从窗户里观看值班护士是否在认真工作,常常一站就是半个小时。身为护士长,凡是脏活儿苦活儿他都抢着干,为了节省纱布,他把除病人用过之外的纱布都亲手洗过、烫过、晒干后再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21: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思罗医院最后一批女护士
    思罗医院有着百余年的历史,这已经是一份无价的遗产,而在这百年历程中,思罗医院的名字几经更改,以至于只有六七十岁以上的保定人才对“思罗医院”有所认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罗著志的孙女曾经来保定,她提出能否改回“思罗医院”的名字,然而,由于一些原因,她未能如愿。

摘自 《河北青年报》——思罗医院:见证“西医”的起步
      《保定日报》——曹锟为“思罗医院”题匾由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6 21: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妇幼保健院。摄于2012.2.25.



司罗医院帖子占了几楼,为不影响连续阅读,本帖插楼后删除并重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6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HBU_David


这个图里妇幼和五医院、儿童医院都搬到了北二环以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6 21: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Where  is  the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21: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保定府


    给力!仨医院挨着呢啊,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19:58 , Processed in 0.04464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