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4-16 21: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定光园还曾经是民国第八任总统曹锟的府邸,1917年至1923年,曹锟一直住在光园,在那里导演了直、苏、鄂、赣、奉、吉、黑、豫八省同盟,策划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其间他曾给思罗医院赠送了一块牌匾,写着“太和春煖”。曹锟题词“太和春煖”意境深远。“太和”指春暖、夏热、秋凉、冬寒而言,四时之气均处于非常协调状态,不越自然规律。“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理想境界。“春煖”来自杏林春暖的典故。三国时期,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医生董奉,专门为穷苦人看病,却不收任何报酬。病人痊愈后,董奉就叫他们在附近种植杏树,在他家周围渐渐地杏树成林。不出十年,杏树结了果实。董奉把收获的杏子全部换成粮食,用来救济穷苦的人民。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此,许多中药店都挂上了杏林春暖的匾额,杏林也逐渐成了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由此看曹锟“太和春煖” 的题词内涵丰富,意义深刻。他对思罗医院的希望、勉励、肯定表达得贴切自然,对思罗医院仁心医术的赞颂也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思罗医院在保定地区最早引进了西医,洋医生的职业操守也影响了当时在思罗医院工作的中国大夫,郝奕隆就是其中一位,他对美国人的工作态度记忆犹新。“路长乐(医生)就住在医院北边的楼里,常常半夜里来了急诊病人,不管是否是他值班,他一定来到病房参与抢救或实施手术。一次有一个铁路工人重伤进院,由于伤势十分严重,需要做大手术,而思罗医院又正缺少这种手术器械,必须马上移送北京协和医院。路长乐毫不迟疑,回办公室带上火车通票就带病人去了北京,到吃饭的时候,路太太到处找他,才知道他去了北京。”
医生如此,护士也如此。威特沫尔护士长22岁来到中国,67岁才回国。他为护士们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工作制度,比如值夜班时绝对不允许睡觉,要轻手轻脚巡视病房,为病人关窗盖被。为了监督护士履行职责,越是刮风下雨下雪的坏天气,威特沫尔就越要站在楼外的高坡上,从窗户里观看值班护士是否在认真工作,常常一站就是半个小时。身为护士长,凡是脏活儿苦活儿他都抢着干,为了节省纱布,他把除病人用过之外的纱布都亲手洗过、烫过、晒干后再用。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