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6-3 00: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轩辕井天
作为海龟一员,这个还是知道的。同样地,我中小学同学,包括亲戚当中都有不少在世界名校遨游中海龟,这个真有。
但是,也有在剑桥读到医学博士后也不过在伦敦一家医院当个普通行政人员的。文凭真不是保证书。
不扯远了,长沙说是要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但是
1) 没有自己的航空公司,甚至是给力的基地航空
国内广布航点,广开支线这个思路是对的,这是指国内。但是能开得出国际航班,或者做国际中转却寥寥无几。
最大地主南航这么多年了也就一条法兰克福比较给力,但考虑到在北边开了莫斯科与旧金山,真突出了小地主的优势了吗?
厦航就不知怎么了,机场边的办公楼是修得不错。但是开航线就更有意思,老要往它福建拐一下,长沙吉隆坡,以前杭州新加坡都是如此。
而且这些航空也基本以填满它们的大本营为主。
2)机场设施建设一直滞后于航空客运增长
新航站要2020,第三跑道可能要等到2021年以后。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没有机场的基础设施作保障,何谈枢纽?
我记得05年前就决定机场东扩,可是扩建的结点就一直处于落后。既然知道先是近跑道提升不了多少流量,就必须要有艰苦的准备。
之后的东航站区和三跑必然是工程量极大,资金投入也不会少。但这是形势所需,西扩绝对打乱城市框架,星沙各种限高和噪声,
阻碍长沙的发展。所以东扩的苦值得吃也必须要吃,但是现在真要上工的时候却使不上力。
反观情况与我们相同的重庆,客流量达到1800万(2010年)的时候就开始T3与三跑道的修建。
而长沙去年客流1802万,二跑道才实质性开始土方工程!
3)过境政策争取
比如72小时免签过境。连桂林、哈尔滨等城市都争取到了,长沙没有这绝对是对建设国际枢纽的打击。
国内的机场中转流程本来就不适合国际中转(包括北京上海),但是没有中转何谈枢纽?尤其是在初期国际航班量少时,过境也成必然。
4)机场配套少
很多国际航线是半夜或者清晨出发的,必然有住宿需求,酒店是必须的,比如南京禄口机场的铂尔曼酒店,然而长沙机场却没有一个上台面的酒店。
只有县城一般的招待所。更不用说像伦敦机场那样,有专门服务巴士穿梭于紧邻机场的各个宾馆了。机场周边还有农户私搭的停车场。
长沙的优势在于机场与高铁的相对位置,快速上马磁浮是不错的。上海有长沙不具有的巨大优势,但是国际中转是国内机场的新挑战。
长沙的具体情况上海也未必能给出很好的答案。相互切磋是好,但还是要结合实际。我觉得长沙目前也先不要好高骛远,扎实搞好基建,优化机场,补上差距就行了。
很多管理和软件上的,比如到达层拉客、卫生问题、显示屏翻页故障,能先做好吗…… |
评分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