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陈加盛

[经济] 长沙当务之急——乘着放宽户籍制度东风最广泛吸收常住人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9 10: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SSMD


    非常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0: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hongyixu


    非常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1: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agen 于 2015-10-9 11:15 编辑

回复 17# hongyixu

    谁说没有,之前也吸得很厉害,特别是搞IT的和电子的,都往深圳跑。连公务员,也是深圳的比广州难考,因为深圳的普通公务员月薪上万,而广州市直的发到手平均只有五六千。广州主要靠对外贸易和轻工业,以及靠日资发展起来的汽车制造业,在新兴产业布局和发展上,差深圳一大截。深圳根本看不起广州,早就想另立门户,成为直辖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2: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确实应该大力吸纳高素质人才,扩大城市规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3: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目前的落户门槛是省会中间最低的,购房即可落户,而且没有购房的面积与区位限制,而且没有限制商品房非得是商品住宅。也就是说,哪怕只是商铺,都可以落户;哪怕只是二三十平米的房子,买了就可落户。基本上就是十几万元,首付几万元就可落户了。落户门槛非常低。但统计上的人口增速较低。这也与很多来长沙买了商品房并实际居住的省内群体就是不把户口迁移过来有很大关系。户口放到家,还可以享受双重红利。而且长沙的教育医疗资源也不是非本地户口不可,关键看家长的经济实力。老人小孩来长沙享受资源,关键是自己有钱而非有本地户口。自己还在原籍有房有车有社保甚至有土地,干嘛放弃掉?譬如湘江世纪城,实际入住人口已经接近10万人,因为户均人口不是3个,而是五六个,主力家庭都是小两口,老两口,外加两个小孩,住三室两厅的主力户型。此外大量房屋里面住着底商或周边务工经商群体,三室两厅130多平米住六七八个人,人均还多于16平米,条件还可以,比北上广深蚁族人均3平米要好太多呢。但真正户口在这里的却只有1万多人。但统计局不对正规商品房内部实际居住但却没有迁移户口的人纳入统计,所以通常会严重低估。统计局的人口统计,主要是在本地的户籍人口,以及登记在册办了暂住证的外来务工经商群体。大城市人口严重低估是常态。长沙由于过去十几年人口增量主要体现在商品房居住群体中,所以统计人口低估尤为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3: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赞同几位说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发展符合本地优势的产业。房地产业其实也是长沙放到全国来说的一大比较优势产业,为一线城市湘籍群体提供后花园与基本退路。但仅仅依靠房地产业也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能够集聚全国性的需求,带动自身人口集聚力的其他产业。现在移动互联网大力招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产业不仅人才密集,能够带来大量年轻人,而且要想长期留住,对于长期生活成本也非常敏感,包括房价,包括城市紧凑程度与便利程度等等,而这些恰恰正是城区面积小、房价低、麓谷距离五一广场才几公里的长沙所难以比拟的优势。既把长期生活成本低的优势利用起来,也把高校资源不错、产业较为多元化、生活服务业在中西部较为发达的优势结合起来,这其实已经跨越了产业链单线条招商的阶段了,而进入到产业结构综合比较优势招商的阶段了。长沙目前也在努力作为中,我们可以更多的为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3: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xczz


   同意,实际常住人口应比户口人数多很多,我都想迁回老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5: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本地的高校和科技研发资源完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学研合作应该加强,同时应该鼓励创业创新,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要鼎力扶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5: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shanghaitan

低房价,还是有吸引力的,别把低房价当成阻碍人口流动的要素。

不要认为那些买不起房的人,都是二流的人才;也不要把房价泡沫当成万能的法宝和城市的终极价值

低房价可以吸引新兴产业,能够支持创新业态的落地,也能留住渴望安居乐业的年轻人。

不可否认,长沙现在最紧迫需要吸引各种类型创新企业落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但是如何让本地生根的创新小企业发展壮大,也同样重要,事实证明,长沙知名的企业都是土生土长,自力更生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6: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把创业良好的环境搞起来,吸引湘籍人才回湘发展,把盘子做大了,周边省份的人才会向大长沙靠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7: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扶持本地企业,使其具备足够的自生能力,让其能够持续壮大,这一点真的真的特别特别重要。现在老是看不起本地的小微企业,小便利店,小理发店,私房菜,小维修铺,这些其实在很多新城区楼盘里都很有生命力,而且也不给社区造成噪音、空气污染或是占用高层电梯等负面影响,反倒很温馨,改善了社区治安,有了更多的人情味,老人小孩多的地方也便利了很多,真的很好!就是要看如何能够协助这些企业持续发展壮大,让它们玩出更多的新花样,而不是想着一味消灭这些企业,用大工业去取代。很多时候,招商引资与本地培育扶持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长沙小微经济其实很有活力,而这与长沙较低的房价房租有很大关系。譬如芙蓉广场韭菜园那里面,很多三室两厅老房子出租给小微企业做办公的,月租就两三千元,可是区位超级好,这一百多平米的房子要放在北京的同等地段,一个月就要七八上十万元啊!长沙低房价,低房租,是没有透支未来,是更贴近普通老百姓实际,是真正让社会中低收入群体也能有机会宜居创业的好基础。天天想着如何让房价尽快涨上去,很容易自毁长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7: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做大的突破口,楼主觉得有以下几个:1、行政区划调整及融城:长沙县整体划区势在必行;加强望城区与市中心的各种对接,使之确实能够获得市区的利好;2、脚踏实地,重点引进一些能够大量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项目(完成工业化再说);3、鼓励企业对员工提供免费住房或政府建立针对外来就业人员的低价租住房,提高归属感;4、鼓励企业去沿海人才密集的城市进行现场招聘,是人才回笼,提高长沙城市声誉;5、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和公共交通建设,提高人口承载力和舒适度;6、城市向南,为今后长株潭融城做最现实的铺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9 18: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ytracy 于 2015-10-9 18:47 编辑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第一,湖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其他地市的人怎样才能汇集到长沙来而不是大量流失到外省,当然主要就是广东。第二,长沙高校和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也还可以,怎样让他们毕业后留在长沙,而不是去周边省市或者回老家。
湖南其他地市那么多人,但是在珠三角工资确实比长沙高的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因为家乡情节或者单纯离家里近一点而放弃那点工资差额选择来长沙的。毕竟长沙也不是他们真正的家乡,而且他们去珠三也方便得很。这种情况下,除开等珠三饱和,就只能提高长沙的工资和福利或者通过更低的门槛(生活成本和就业要求)吸引他们来。把长沙的工资提高到和珠三同等水平很难实现,那就看长沙又没有其他方面是珠三没有或者和那里水平一致的。比方说,长沙的基础教育就很不错,医疗也还行。要吸引他们就要发扬这些优势并且再创造新的优势。长沙的低房价可以算是一个吸引力,但也没怎么发挥出来。
再说到高校毕业生,长沙的产业发展应该和高校结合。产业发展规划适当地针对长沙高校的优势专业以及学生多的专业,让他们可以留在长沙顺利就业。另外,感觉外地来长沙的大学生普遍对长沙信心不足,一毕业那叫没跑得赢。长沙要多像这些高校毕业生介绍长沙的发展和规划,每天讲些周末焰火什么主题哪怕讲磁悬浮地铁通车也是不够的。多宣传一下招商招到的企业以及长沙企业的发展,要让他们觉得长沙正在快速发展,实现赶超,他们留在这是有希望的。在长沙吃喝玩乐四年也腻了,要追星的也追了,要毕业了就该正儿八经找出路,不要再试图用娱乐和轻松留住他们。也可以多到全国顶尖的高校去搞搞宣讲,哪怕去听的都是湖南籍的也很有必要。我身边的这些高中四大名校毕业然后在所谓C9读大学的同学普遍对近年来长沙的发展知之甚少,甚至误解到离谱的地步。比如前阵子和我一个清华理工科的高中同学聊的时候,聊到她之前去昆山搞调研,昆山gdp很高,她以为昆山gdp比长沙还高呢。这也不是个例,我的很多同学都差不多是这种情况。
长沙现在需要改善的方面有很多,各方面都需要重视需要花钱的赶脚,不过还是希望能抓住重点,早点出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0 00: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地处内陆,没有靠海商品运输的优势,很吃亏。作为中部省份,没有那种边境贸易,政策上也吃亏。没有铁路局,将来开国际货运班列也占不得先机。这些确实不得不面对。

而优势在于处于国家中心,东西南北都是人口大省,出路在于深挖内需市场,做活国内贸易,省际贸易。必须加强与周边省份的贸易往来,不能因为怕人口被虹吸而闭关锁城,这样人们只会更不了解长沙。比如淘宝上面那些产品,生产地大部分还是来自东部沿海,湖南本地实在寥寥无几,还是处于一种被商品倾销的状态。

长沙要上档次,没有省内地级市,众多县乡的经济水平相配合是不行的。没有底层良好的经济基础,是堆积不出一个负有吸引力的千万级大都市,不可能出了省城就是非洲。农村包围城市不无道理,而湖南的底层经济结构与农村建设确实有比较大的问题,其生产力水平难以充分释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0 09: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也要尽力争取国家的支持,放一些央企军工的项目到长沙来。内陆有内陆的优势,而且非常的大,各位大可不必妄自菲薄。别看沿海经济搞得不错,真的打起仗来,分分钟就成了废墟。国家不能把一些关键性的东西放在沿海的,沿海的发展的东西应该都是战时来可以放弃的。就像国家在上海可以搞民航大飞机,造战斗机还是只能在成都。造一些普通的海军舰艇可以在沿海的军工厂生产,但是核潜艇之类的大杀器就只能在武汉了。可以把金砖国家银行放在上海,但是更加重要的亚投行及必须在不靠海的北京。长沙的累计可能不是那么快,但是建设起来的东西也没那么容易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9 11:08 , Processed in 0.050342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