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26 15: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黔中腹地生态领航 不断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发布时间:2017-01-25 14:15:31
黔中腹地,生态领航。
建设“一河百山千园”是贵阳构建山水林田湖良好生态系统的主要抓手,是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重要载体,对改善贵阳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推进“一河百山千园”工作,同样也是双龙的使命。以打造绿色生态经济区为目标,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双龙正以高规格、高标准的要求,做足“水”文章,念好山字经,打好“千园”牌,着力构建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生态绿色经济区。
做足“水”文章:打造宜居宜业水环境
治水,是做好生态文章的关键点;治理好了水,就是牵到生态问题的“牛鼻子”。
经济区以找准问题、精准施策,注重顶层设计,注重源头治污为导向,强化全流域管理、全社会监督,进而以流域治理带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让老百姓更加亲水,让母亲河更加亲民。
重规划,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目前,经济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已编制完成,待省水利厅审查;防洪规划已通过评审,待省水利厅批复。待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通过评审后,将立即制定河道景观生态工程实施工作方案。
重落实,扎实推进河流治理,打造宜居宜业水环境。当前,经济区对河流保护开展工作不遗余力。通过PPP方式建设,总投资42.7亿元,启动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现雨污分流,保护好鱼梁河水质,工程内容包括5座污水处理厂,鱼梁河二期、三期2条截污沟,10条排水主干线,以及鱼梁河河道清淤、景观提升等工程。目前,龙洞堡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完工、鱼梁河二期截污沟已建成,整体工程于今年3月通水运行。此外,经济区还大力实施整村搬迁工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了原区域污水横流、垃圾乱堆、农村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现象,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并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打下基础。
念好“山”字经:厚植“绿色发展”理念
经济区的“百山”建设,从始至终都具备着双龙的特点;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是经济区一贯秉承的做法。
以塑造独具生态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贵州门户”为发展要求,经济区着重以山头绿化、环境提升、景观美化为重点, 着重考虑机场周边、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城市主干道范围山体,既守好生态底线,又赋予人文精神,让经济区的山头支撑起绿色发展的高峰。
保护为主,辅助修复,最后再加以提升改造。这是经济区念好“山”字经的关键。
根据发展规划和时序对“百山”任务要求,经济区目前已确定“百山”任务共11个,其中需提升的山体共6座;需修复的山体共5座,总面积1084亩。经济区的“百山”工作,计划在2017年完成全部治理目标内的山头绿化保护、提升及利用工作。
“通过山头的治理和保护,配合正在开展的‘一河、千园’工作,厚植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改善经济区生态环境。”经济区生态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打好“千园”牌:园在城中,城在园中
自然生态和现代城市紧密融合,拥有更多更美的环境,整个城市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生活便利的大公园,这是经济区全部居民的共同愿望。
愿景美好,如何实现?摆在经济区面前的任务是1座森林公园、5座湿地公园、2座山体公园、3座城市公园,9座社区公园——这是经济区的目标,更是经济区打造“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驱动力。
结合经济区的地形特点,融入经济区的定位要求,利用现有的山、水、林地等自然风貌,通过改造和提升,加强对山体和水体的保护,并适当的进行开发和利用,与正在开展的“一河、百山”工作计划优势互补,以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和森林公园为重点打造的公园体系正在逐渐向世人揭开她美轮美奂的面纱。
经济区总投资共计16.9亿元,大力实施中央生态公园、营盘山山体公园和首开紫郡中心绿地社区公园的建设。
强化示范带动,做出亮点,以中央生态公园为标杆,树立经济区千园之城建设的典范。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中央生态公园累计完成投资9.5亿元,已完成云谷穿越、云盘唱晚两个景点的全部建设,完成其余景点70%的工程建设;
高质量推进公园建设,以高要求高质量推动营盘山山体公园为例。公园投资3.5亿元,依托规划展示馆为主要景点,通过对山体绿化提升、配套完善、道路改造等手段,打造功能互融、山馆相映、绿色支点公园;营盘山山体公园已基本建成,实现部分开园。
公园贴近民生,更要服务民生。以首开紫郡中心绿地为代表的社区公园,就为经济区的公园做了重要的补充。首开紫郡中心绿地定位于社区公园,占地0.13公顷,总投资1500万元,建设内容包含亭子、儿童游乐设施、老年休憩设施、花架、健康步道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