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2-12 22: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 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3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群打造杭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第239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发改委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杭州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
       近年来,浙江省和杭州市突出“创新制胜”导向,以超常规举措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为创建杭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自主创新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梯队,杭州位居“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全球科技活动集群排名第14,“自然指数”2022全球科研城市第19,2022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第3。高端创新平台快速建设,拥有浙大超重力、北航极弱磁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实现突破,之江实验室等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全国重点实验室18个、省实验室7个,中科院杭州医学所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有序建设。高校优势学科实力强劲,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除北大、清华为自主权下放试点高校外,浙江大学一流学科入选数(21个)和新增数(3个)均为全国高校最多,2022年8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和与北京大学并列全国第1位;西湖大学集聚有施一公等顶尖科学家,在生命科学、化学等学科领域优势显著。人才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连续12年入选“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截至2022年底,拥有在杭院士65名,省级领军人才及以上达3200 余人 ,全球顶尖科学家(世界前2%,斯坦福大学统计)411名。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万家,拥有阿里、海康、吉利、新华三等领军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283家,总家数和总市值均居全国第四;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1家,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全力打造创新策源地,作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平台,集聚了全省超7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超80%的国家“杰青”“优青”人才,累计实施国家和省重点研发项目占全省1/3。
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本要求与存在差距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批复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等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西安和成渝地区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根据已批复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来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本要求包括:一是建有一批大科学装置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设施平台,一般要求有3个以上大科学装置或国家实验室。二是科学中心应有明确的地域范围,集中布局,一般面积在100平方公里左右,依托于科学城来建设。三是充分整合利用中国科学院、“双一流”大学等创新资源,打造多层次的创新体系。
对照要求,杭州的短板和挑战也是较为明显。一是大科学装置布局较少,已启动建设2个大科学装置,数量较少、功能还未显现,且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或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产业孵化平台—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关联性较弱。二是创新资源布局分散,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科院杭州医学所等重要平台分布在滨江区和钱塘区。三是高校、中科院资源缺乏,杭州仅有浙江大学1所双一流高校,中科院杭州医学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中科院资源均处于初创阶段,中科院机构布局明显不足。
       三、我市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预研情况
目前,在市领 导的亲自关心下,市科技局已在跟踪对接的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有5个:
一是重离子研发中心,由中科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牵头建设,从以前的大科学装置Spin off出的大科学应用平台,总投资15亿元。建设该中心,填补我国重离子(国产)临床转化的空白,提升肿瘤等方向疑难病的诊疗能力。
二是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DDE),由周成虎、王成善、王坚3位院士牵头,是首个为全球地球科学家服务的大科学数字基础设施,旨在用计算能力赋能地球科学家,继而孕育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形成新的地球科学国际合作新格局。
三是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由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牵头,是全球指标最高的地面微重力实验平台,能为世界各国空间站、卫星等科学实验项目提供理想的地面微重力实验环境。
四是地球磁场模拟与监测系统,构建国际性能最高的天、地、空、海一体地球磁场实时监测网络系统和地球磁场模拟系统;开展磁屏蔽材料、磁屏蔽舱、磁场测量装备集成、芯片化高精度磁强计、可穿戴式心磁/脑磁监测设备等领域的共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五是“原子制造”大科学装置,通过极端时空、跨时空表征能力确保原子到产品的大规模精确制造,快速提升我国超精密制造、关键零部件研发、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引领国际原子制造发展的新方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市 委市政 府的有力领导下,在市政协环境资源界别各位委员的关心指导下,市科技局将会同市发改委等职能部门,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为杭州超重力场、杭州极弱磁场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服务保障,进一步争取国家、省、市支持,推进所在区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二是推进省发展改革委、市发展改革委开展预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推进启动预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市重大项目,给予适当支持,加快预研,争取相关项目列入国家“十五五”布局。三是加快完善《杭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方案》,尽快报送省政 府研究,争取早日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