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逸雪霁蓝

建设“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 ”谋划高能级“杭州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7 00:58: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长生 发表于 2025-1-26 14:15
温州医科大学,拿下双一流的大概率。
现在期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能有机会。
另外,西湖大学是否具备 ...

只要省内高校能拿下双一流都是好事,教育资源这块全省算是共享的,现在交通发达,来去也方便。西湖大学很难说,毕竟不是公办学校。单论学科实力肯定没问题,主要还是看zc。不过西湖大学本身也不考公家给经费,上不上双一流影响也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8 00: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5-1-27 11:44
浙工大下轮双一流已稳,不用再以进双一流为目标,而是以一流大学体系下综合进一步更高层级提升为目标。温 ...

这是中 央 明确增加双一流名额的,等下下轮名额度满了,难度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6 17: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打造 具身智能望远镜发布

       2024年11月26日至30日,天文信息学与虚拟天文台2024年学术年会在浙江新昌成功举行,来自各天文台站、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天文信息学与虚拟天文台学术年会上,由之江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打造的具身智能望远镜亮相。本届年会由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新昌县科学技术协会、新昌县天姥巡星会承办,浙江省天文学会协办。

       具身智能望远镜是基于AstroOne天文大语言模型、可实现全自动观测的望远镜及其网络协同。与传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望远镜相比,其不仅具备基本的自动化功能,还拥有决策能力、工具调用能力、意图识别能力、经验分析能力、语言总结能力等高级功能。具身智能望远镜目前已经实际应用于“近邻星系巡天项目”。该项目利用分布在河北兴隆、甘肃平凉和云南玉溪的近10台科普级望远镜,形成了一个覆盖广泛的时域观测网络。

       观测者利用具身智能望远镜,能自动生成观测计划,驱动望远镜阵列进行多个台址协同观测。望远镜阵列接到指令后,根据天气情况执行计划并获取观测数据。采集到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管线处理后,和已有的天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新增暂现源,并将这些暂现源加入新一天的观测计划中,实现观测全流程自动化。

       同时,在之江实验室和国家天文台共同打造的AstroOne天文大语言模型支撑下,具身智能望远镜可以高效整合天文理论知识、观测数据和前沿技术,帮助天文科研工作者快速分析跨领域问题,发现潜在规律与关联,在假设、实验、计算、论证、发现中助力天文全流程科学研究。

       通过将观测经验集成到模型中,具身智能望远镜降低了天文观测的技术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天文研究之中。未来,面向科研、教育、科普等不同场景,之江实验室将提供开放平台,接入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望远镜,推动形成遍布全球的新一代智能观天阵列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20: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江实验室委员会关于十五届省委第三轮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

       高质量编制新一轮发展规划。坚持立足浙江、为国担当,高质量编制完成《之江实验室发展总体规划(2023—2027年)》,围绕智能计算科研主线,明确了“1397”战略路径,聚焦智能计算,实施高效能计算系统、天基计算系统、智能计算基础设施等9项重点科研任务,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世界领先水平创新基地。《规划》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2024年4月22日由之江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实施。

       进一步聚焦科研布局。完成科研体系系统性整体性重塑,将原7院32中心调整为11个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全部聚焦智能计算。加强基础研究布局,制定《之江实验室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构建战略需求牵引的基础研究总体布局、建设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科研组织体系、形成以重大任务为核心的体系化基础研究能力等8项重点任务。制定2024年15项重大科研任务榜单,已完成13项任务立项评审。大力提升科研成果质量,推动产出了GeoGPT地学领域模型、蛋白质语言模型、星载智能计算机等6项高水平科研成果。制定《之江实验室科技奖励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推动形成以创新价值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

       围绕智能计算的主线任务,借鉴航天系统工程组织管理经验,自主成立4个科研任务总体部,依托自主科研力量推进有组织科研。自主研发蛋白质语言模型,开发了“数据+计算+AI”多元驱动的材料智能计算平台等一批创新成果。实验室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发挥创新策源地的引领带动作用,助力浙江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服务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

       积极承担国家任务。完成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目前共获资助项目44项。对接国家发改委,完成2项超长期国债项目申报。全力支撑DDE国际大科学计划,发布GeoGPT地学领域模型。支撑CSST国家大科学工程,完成CSST数据处理平台内测版开发。举办第四届智能计算创新会议,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构建全链条合作生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发展的机制,聚焦智能计算,深化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协同合作。联合浙江大学申报和共建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浙江省人工智能学院;与浙大城市学院重点围绕智能计算赋能新材料协同推进关键技术开发。联合省内优势单位,共同推进实验室智能算力中心建设,助力算力强省建设。发起成立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全面梳理前期合作事项,对合作内容不聚焦、能级不高、成效不好的合作项目予以终止。

       深化“一体两核”运行机制。在新一轮发展规划中,将“一体两核”的“两核”拓展为深化与高水平大学和创新型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一体两核”优势,设立“罗布泊科研攻坚场”,共建高标准智能算力中心。与杭州市共同推进公共算力服务体系建设,为杭州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和模型输出地提供服务和支撑。制定2024年发展合作工作要点。目前,以生命科学、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典型应用场景为导向,与优势单位紧密合作,打造领域应用模型和智能计算开放平台。大力推进教科人一体化贯通,印发《之江实验室关于加强教育科技人才融合贯通促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3 21:1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长生 发表于 2025-1-26 02:37
这太好了,间接助力了浙江工业大学拿下双一流。

我怎么感觉第三个应该是20秒电磁弹射微重力大科学装置?空应中心的大装置。
太阳能那个进度没这个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3 21:26: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s200052 发表于 2025-1-27 00:58
只要省内高校能拿下双一流都是好事,教育资源这块全省算是共享的,现在交通发达,来去也方便。西湖大学很 ...

如果按照三大一基的标准,这一轮西湖大学没希望,除非标准有变化。
西湖大学还是缺公家资金的,杭州就投了不少钱,而且入双一流对招生宣传还是有益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21: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江大河坎 发表于 2025-2-13 21:17
我怎么感觉第三个应该是20秒电磁弹射微重力大科学装置?空应中心的大装置。
太阳能那个进度没这个快

最早提杭州第三个大科学装置时省市区三级官方都明确落地在余杭,中科院空应中心电磁弹射微重力是拱墅区引进。另外第三个大装置应指获批国 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即十四五批复项目,不该是十五五申报项目。

24年官方就说城西科创大走廊形成“2+3+5”大科学装置集群,其中“3”个创建大科学装置符合国 家报批条件,拱墅区电磁弹射非大走廊,加上杭州至少现已4个以上成熟十五五申报项目。因此单独重点提除的第三个大科学装置应不在4个十五五申报项目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13 22: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江大河坎 发表于 2025-2-13 21:17
我怎么感觉第三个应该是20秒电磁弹射微重力大科学装置?空应中心的大装置。
太阳能那个进度没这个快

既然第三个大科学装置落地余杭,余杭官方信息重点提出是浙江大学原子级制造、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极端核磁、浙江工业大学太阳能高效转化利用这3个大科学装置。其中太阳能高效转化利用其实是十四五获批的国 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华北电力大学牵头。

24年5月28日浙江工业大学与华北电力大学战略合作签约,战略合作包括围绕共建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平台。结合上述已知信息判断,最符合地三个大科学装置条件的是太阳能高效转化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4 09: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5-2-13 22:11
既然第三个大科学装置落地余杭,余杭官方信息重点提出是浙江大学原子级制造、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极端核磁、 ...

“太阳能高效转化利用”已经落地北京了吧。
《昌平区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日期:2025-2-11 10:24:16
里面有提到:
6.打造先进能源技术产业化服务链条。围绕先进能源领域技术升级及转化需求,以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为核心区域,布局发展研发、工程技术、技术转移转化等科技服务链条。激发国家能源北京低碳院、华能清研院等央企创新活力,持续参与怀柔实验室建设,加快战略性、关键性技术突破。推进华北电力大学“太阳能高效转化利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卓越工程师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双碳研究院实体化落地。建立未来科学城先进能源创新成果转化信息平台、产业创新中心、中试服务平台,打通成果转化关键环节。支持碳力加速器申请北京市标杆孵化器,提升孵化服务能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14 10: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youxiaer 发表于 2025-2-14 09:13
“太阳能高效转化利用”已经落地北京了吧。
《昌平区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太阳能高效转化利用”是华北电力大学牵头申报十四五批复20个进入优先项目的国 家重大科技基础之一,按理说原是该建在北京。但去年开始余杭区官方信息不断强调重点推进的大科学装置理包括浙工大高翔院士牵头的“太阳能高效转化利用”。

另外24年5月28日浙工大与华北电大战略合作签约,战略合作项目其中就包括围绕共建大科学装置。再结合省市区官方不断强调的第三个大科学装置,且北京那里也一直没开建,前期预开建信息也没。所以只能判断官方所说第三个大科学装置就是“太阳能高效转化利用”,华北电力与浙工大共建,浙工大方面牵头首席科学家即校长高翔院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0 18: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航三院大会联合召开 | 大装置院开展“0→1”的科学发现

       1月1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院首次联合举行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大会暨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航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大装置院院长,极弱磁院和地磁院首席科学家房建成,杭州高新区(滨江)管委会副主任王理生、科技局副局长孔照哲,德清县副县长施敏丽,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地信发展中心副主任路明以及大装置院、极弱磁院、地磁院三院员工共计千余人参加会议。在房建成院士的带领下,三院联合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协同创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简称“大装置院”)以800余名的师生力量,面向科学前沿,在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地磁模拟与导航等领域开展原始创新、探索颠覆性技术(科学0→1)。杭州极弱磁场国 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简称“极弱磁院”)不到两年时间汇聚了400余人的专职科研队伍,支撑极弱磁大科学设施建设,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创新成果转化(技术1→10)。浙江莫干山地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简称“地磁院”)组建了一支200余名产业化技术创新队伍,瞄准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孵化科技创新企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10→1000)

       2024年,三院汇聚1400余人的强大科研创新力量,携手推进极弱磁大科学设施建设、加快地磁大科学设施培育、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及创新人才培养,共同回溯2024年成绩,表彰优秀、奖励先进,展望新岁新征程。大会还举行了极弱磁院与地磁院新入职员工聘任仪式。房建成院士、王理生副主任、施敏丽副县长以及两院**分别为新入职员工颁发聘书并佩戴工牌,对人才的加入表示热烈的欢迎。

       房建成院士发表讲话,并作《零磁医学及新一代功能信息成像技术装备》学术报告。房建成院士在讲话中强调,2025年是三院产业化年,也是三条链既独立运行又紧密配合的一年。希望三院敢于创新、不断颠覆,将中国的原创变成中国的技术,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科研产出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对接国 家战略需求,打造人体功能性疾病诊疗及高端装备领域的国 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地方体系化布局医疗装备产业,构建战略科技力量矩阵提供坚实支撑,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专题学术报告中,房建成院士展望了零磁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有组织的医工融合研究,推动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技术的医学应用,建立“临床大数据-AI大模型-功能信息生理机制”新范式,形成心梗、脑梗、肿瘤等重大疾病诊治的“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7 18: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湖畔,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余杭区政 府与浙江大学“联姻”的成果,于2022年建设落成。两年间,研究院汇聚了“脑机医疗”交叉研究领域国内外的顶尖人才,形成了一支由双院士领衔、1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13名国家级青年人才组成的百余人科研队伍,前沿技术成果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申请多项专利和软著,参与立项2项国 家标准。

       目前,研究院拥有1000多套总价值7500多万元的科研仪器设备(持续采购中),建立了动物实验室、十万级GMP实验室、微纳加工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了脑机接口、脑疾病基础研究、脑机材料与仪器、脑机药融合调控四个研究中心,同时与浙大一院、浙大二院紧密合作,搭建临床平台,支撑脑机接口与脑机医疗技术链研发,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基于此,研究院的基础理论研究向产业化迈进了一大步

       2024年12月,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孵化成立第一家脑机成果转化公司,即杭州青石永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目前全球脑疾病患者有10亿人,中国有3亿人,其中抑郁症患者9500万人、癫痫患者1000万人,帕金森患者300万人,还有强迫症患者、精神分类患者等。对于这类脑疾病的治疗,国内外的需求极大,我们面对的市场是万亿级别的。”公司总经理胡雄杰说。

       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与杭州青石永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秉承“院企融合”的合作理念,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共建脑机医疗实验室,同一园区办公,融合双方优势,在基于脑机接口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等新方向实现前沿突破与产业应用

       眼下,该公司正在主攻“深部脑刺激自适应神经调控系统”,包含“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DBS)治疗装置”“神经信号记录和刺激仪器”和一款AI辅助诊疗分析软件,用于难治性重症抑郁症的治疗。顺利的话,2027年,产品有望在浙大二院开展注册临床试验,2030年实现临床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7 17: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动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金华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加强合作,依托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通过设立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建设合肥光源金华线站、建设浙江产业光源这“三步走”战略,推动大科学装置异地赋能、“沿途下蛋”。第一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指导下,金华市与浙江师范大学成立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并完成浙江省首套、国内一流的直线段超高真空仪器互联系统的建设,聚焦产业端技术创新,已与西湖大学、今飞集团、浙江雪波蓝有限公司等开展科技合作,已孵化引育企业17家,横向输出技术额5000余万元。第二步,建成金华驻合肥飞地实验室。“金华线站”是中国首个、国际第三个软X射线共振散射束线实验室,目前已经投入试运行,并开始服务浙江有关高校院所、企业的产品检测等;“金华先进线站”,已经启动预研。第三步,建设浙江产业光源。针对浙江及长三角地区产业的特点,瞄准医药健康、高新材料等关键产业领域,建成一系列具有高效率、高分辨能力的成像、谱学、散射与衍射等先进实验方法,围绕大科学装置,催生浙中地区先进产业集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7 17: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年中日韩三国(A3)复杂氧化物新奇物性研讨会成功举办

       11月1日-5日,由浙江光电子研究院承办,浙江师范大学、金华市数字经济学会支持的2024年中日韩三国(A3)复杂氧化物新奇物性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陈仙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科技大学校长、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封东来教授,日本东京大学荣誉教授Atsushi Fujimori,韩国首尔大学Changyoung Kim教授等国内外60余名专家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上,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浙江光电子研究院院长李盛致辞。他首先对来自中日韩的各位专家和研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光电子研究院的整体情况,并对各位专家将进行的精彩报告表示了热烈期待。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科技大学校长、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封东来教授,日本东京大学荣誉教授Atsushi Fujimori,韩国首尔大学Changyoung Kim教授作开场报告。

       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学者发表了精彩的报告,介绍了他们在复杂氧化物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带来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方法,为复杂氧化物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大会闭幕仪式上,举行了东京大学荣誉教授Atsushi Fujimori,首尔大学实验室主任Changyoung Kim受聘浙江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仪式。副校长李盛为两位客座教授颁发了聘任证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7: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主体完工,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入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挂牌成立杭州细胞技术与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浙大科技园启真脑机智能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等平台。深化与浙江大学的合作,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量子研究院建设,聚力机器人、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等产业领域的探索。

       二、2025年工作思路:专人跟进深时数字地球项目、量子研究院、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新增项目,协助推进原子级制造大科学装置落地,保障超重力场大设施“两机一中心”顺利运行,持续推进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争创临港国 家实验室浙江基地牌子。加快浙江大学成果转化基地、良渚实验室博士双创院等成果转化载体创建,推进人工智能算力调度平台、浙大启真脑机智能概念验证中心、天目山智慧通航与低空经济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9 14:22 , Processed in 0.05683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