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2-20 21: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颖强调,必须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硬道理,坚定不移落实“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经济大区真正挑起大梁。要下好创新先手棋,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创新策源工程”,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落户,持续做强创新策源能级,做大创新人才蓄水池,做优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要推进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优结构。坚定不移支持阿里等头部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壮大抖音等腰部企业,以数实融合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数字经济二次攀峰。要牵住项目牛鼻子,扩大投资稳增长。发挥好三大平台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结合明年政 府投资项目计划,持续发力招大引强,努力在百亿级重大项目招引上实现突破,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要勇闯改革无人区,打造营商最优区。以三个“一号工程”为牵引,放大在全市率先启用“一中心一平台”的先发优势,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深化国企改革,加快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要备足政策工具箱,畅通内外双循环。抢抓宏观政策加力机遇,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动态调整完善产业政策“黄金68条”和人才政策“黄金20条”,加强政策宣传和兑现,让企业和人才有更多获得感。
必须坚持文化赋能,坚定不移打好“良渚牌”,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持续提升余杭美誉度影响力。要面向全球,提升国际影响力。做好“良渚论坛”后半篇文章,在体制机制、永久会址建设、论坛影响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构建“经贸论坛有博鳌、文化论坛看良渚”的国际论坛黄金赛道体系,打造享誉国际的文化盛会。要面向未来,增强文化感染力。坚持保护第一,努力破解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难题,以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为牵引,精心守护文明圣地,做好良渚文化展示文章,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要面向市场,打造国潮新势力。坚持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潮”起来,利用好闲林老街、瓶窑老街、安溪古镇等文化资源,加快布局文化创业产业,着力以可感可亲的文化IP聚集人气、激发消费活力,努力推动人气转化为“财气”。要面向群众,激发共富带动力。深入实施“文化地标工程”,结合“原住民”需求推动千年古镇复兴、历史街区建设等,讲好“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千万工程”余杭新实践等品牌故事,将文化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胜势,助力老百姓持续增收。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