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5-1 19: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5-1 19:39 编辑
制造技术不是凭空开发呀,紫光当年投资长江存储的作用这里就出来了。
未来紫光的DRAM生产,首先会在武汉新芯做工艺开发,搞产品中试生产线,然后再将相关技术移交到重庆。
高启全之前在武汉新芯当CEO就是看中了可以利用武汉的现有工厂搞DRAM的制造技术。
至于长鑫的竞争关系,本来这项目就是地方自己强行上马的,国家又没给他们“国家存储器基地”的招牌,国家钦定武汉这个招牌的时候本来就不止搞3D NAND,还要搞DRAM。
长鑫也有自己的问题,那就是朱一明当长鑫的董事长和CEO,本来就是自己打的好算盘,本身就是在投机。
他本人是大股东的兆易创新根本就没往项目里投钱,如果长鑫的DRAM项目成功,虽然2万片每月的产能挣不到钱,制造这块赔钱了,他的兆易创新可以通过代理销售DRAM赚钱,还可以通过做DRAM模组赚钱。堪称名利双收。
就算长鑫的DRAM项目失败了,朱一明也稳赚不赔。因为他的兆易创新可以接盘,最后让长鑫变成NOR和MCU代工厂。
现在兆易创新的短板就是没有自己的NOR工厂,也没有可以控制的代工厂,兆易创新入股中芯国际,就是为了获得稳定的产能。反正合肥长鑫做DRAM是当地ZF要干的,到时候做不成DRAM,给兆易创新转做代工,ZF还得感谢他出面帮忙收拾了这个烂摊子。兆易创新则以轻资产的形式,获得了产业规模扩张和稳定的代工产能。
无论长鑫的DRAM成功与否,朱一明都不赔的。这也是兆易创新一分钱也不投资给长鑫的原因。因为投资长鑫是赚不到钱的,但只要控制了长鑫,兆易创新是肯定赚的。
现在朱一明就想着怎么用长鑫的项目把国家大基金二期的钱套进去,所以他才说什么长鑫的技术来源于奇梦达,通过与奇梦达合作,将一千多万份有关DRAM的技术文档(约2.8TB)收归囊中。
但奇梦达是从英飞凌拆分出来的DRAM公司,而英飞凌是从西门子拆分出来的。奇梦达早在2009年1月就破产了,破产前有两个研发中心,一个在慕尼黑,一个在西安。奇梦达的慕尼黑研发中心早就不见了;而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这个被紫光给收入囊中,就是前面我们讲到转让给紫光存储的西安紫光国芯。
朱一明说的奇梦达合作根本和整个时间线对不上,难不成2009年之前合作了?当年奇梦达是主要是研发的Trench,现在据说长鑫用的是Stack,到底用的是什么?各种问题一大堆。
赵伟国和朱一明是大哥别说二哥,他会心慈手软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