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thonytsing

[数据时讯] 洛阳文旅新举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8 10:35: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龙台是曹操的点兵台,它前面的广场是演兵场。地址在瀍河西岸,九龙台街路南,原来是一座高台,有台阶百级,外面砖砌,内用土夯实,有长长的砖台阶。上面建有三,四进殿房,院舍,戏楼等,跨院有水井。如果你去过开封的龙亭,它们基本相似,台子高低却差不多。 关公保着二家皇嫂,被俘到洛阳。一天关羽为了探听消息,骑马来到瀍河东岸。看到曹操正在九龙台上点兵,他就勒住战马,想听听风声(曹操的军事情况)。后人为纪念关公的忠义,就在这里盖了一座庙宇,叫勒马听风,供奉关公。这就是现在”勒马听风“的由来。解放前庙址位于瀍河区体育场附近,原为一河边高地,高台边还有古槐一棵,庙内有关公勒住战马,作听风姿势的塑像,解放前这里曾是一所村办小学。 曹操为关羽请战功,皇帝封关羽为汉寿亭候。 解放前是戒烟戒酒的地方,上面有一茶馆,有人住着。 在战争中,据守洛阳的206师师长邱行湘把九龙台挖成防御工事。由地下直挖到上面,全部挖空,分修了碉堡,能上能下。所以解放洛阳战役一打响,解放军头天晚上就俘虏了敌人哨兵,攻到了碉堡上面。但是找不到入口,只得又退了下来。一直到洛阳城都攻开了,才解放了九龙台。今为洛阳一街道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8 10:38: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龙台和勒马听风这么霸气的名字应该高标准展示。勒马听风街还入选最美街名。九龙台历史也很多和龙亭规模一样,可以借鉴一下龙亭景区建造,上面整座曹操点兵雕像。附近整关羽骑马勒马听风雕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8 10:4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九龙台打造成开放式历史文化公园,兼具市民休闲娱乐和历史文化普及,九龙台还有老照片战争时期作为防御工事的历史都可在顶上建筑用展厅展示出来。九龙台以前还做过茶馆,可以在上面开一个九龙茶馆等休闲业态。前面整个大广场,演兵场,塑一尊关羽勒马听风雕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8 20:3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方馆位于定鼎门外,为隋唐时期接待外国使者的外事管理机构。拟结合这一史实,按照唐代风格规划建设“四方馆”,与城墙、城门、护城河互为补充和映衬,精心打造既充满历史文化内涵,又极具时代气息的景观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8 20:35: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因应开放形势,加强涉外管理,隋炀帝在洛阳定鼎门外设置了“四方馆”,专门负责对外事务。隋朝四方馆有三个基本职能:一是接待安置国外使节和商团,二是主持藩属诸国的政治、经济事务,三是主持中国与外商的贸易事务。隋炀帝时的涉外公务活动要在四方馆处理,同时,来洛阳的国外使团和商团也要居住在四方馆里。    唐因隋制,在东都也设有四方馆。所不同的是,唐朝把洛阳的四方馆设在了皇城之内,不许外人进驻,是纯粹的外事部门,专门处理涉外公务,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而当时来洛阳的国外公务人员,则主要安排居住在从善坊内。据有关资料推断,隋朝东都四方馆遗址,约在今洛阳市关林一带;唐朝东都四方馆遗址,约在今洛阳市玻璃厂南路与凯旋东路交叉路口一带,唐朝定居洛阳的国外人员,主要居住在今洛阳市楼子村一带。隋唐在东都设立四方馆,专门处理涉外事务,可见当时来洛阳的周边政权和域外人员之多,也说明当时朝廷对外交的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8 20:3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重启定鼎门口四方馆建设,主要展示四方馆历史和洛阳当时外国少数民族在洛阳生活经商墓葬的内容。风起洛阳大火可以和爱奇艺合作增添风起洛阳ip相关周边产品密室等娱乐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8 20:4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定鼎广场两边的楼,粉色涂料楼可以换换颜色和隋唐城一样的深红色顶部加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8 21: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0 08: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0 09: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0 10:2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滨区奥体西边的废弃厂房一定要好好利用,改造成文创创业园,可以加入朋克嘻哈风格,外立面做些艺术重金属造型,可以作为洛阳街舞滑板说唱机车等爱好者的基地,拍照摄影取景都非常合适,还很适合引进密室cs等真人体验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0 10:26: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留部分原样,部分改造外立面涂鸦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0 10:46: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老厂房进行维修改造以后还可以在这里举办音乐节各种比赛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0 10:53: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连昌宫又名兰昌宫、玉阳宫,是唐代皇家最大的行宫之一,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一说建于高宗显庆三年),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县治在今河南宜阳县福昌村)西十九里,也就是现今的宜阳县三乡镇,也就是诗鬼李贺的故乡。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等,都曾到此游玩。从隋朝大业年间初创,到唐代肃宗年间废置,连昌宫见证了约150年的历史变迁,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张云容兰昌逢春的故事,就是在这里演绎出的人鬼爱情传奇。 后来,连昌宫遗址附近又建有五花寺,这一带有三乡、东柏坡、上庄、下庄、南寨、后寨、后院等村。村村相连,绿竹成园。西有“汉山云刹(光武庙)”,南有女几山,隔洛河相望,有名的唐塔,矗立于连昌河西岸,当年的权贵名人武则天、唐玄宗、张九龄、岑参、韩愈、白居易、皇甫缇、元稹和杜牧等,在这里都有吟咏唱和的诗文。 人文历史 隋唐时期,从西京长安到东都洛阳,御路官道上除了众多驿站,还有不少寺庙道观和帝王行宫,其中规模较大的行宫,要数陕西境内的华清宫、宜阳境内的连昌宫和兴泰宫。 连昌宫的具体方位,宋代邵雍《故连昌宫》一诗写得明白:“洛水来西南,昌水来西北。二水合流处,宫墙有遗壁。行人徒想像,往事皆陈迹。空余女几山,正对三乡驿。” 这首诗,把连昌宫所在的具体位置写得很清楚,即在洛水与昌水的合流处,也就是今天三乡镇的东柏坡村。从邵雍的诗来看,连昌宫到了宋代,已经仅余“遗壁”,成了行人“徒想像” 的“ 陈迹”。 但这里的确是个好地方,登高远眺,连昌宫所处的位置,正在洛水、昌水汇流处的三角洲上,地势平坦开阔,周围还有桑竹之美。北有汉山、凤翼山,山上古柏苍然;南有女几山,山势巍峨,气象万千。 其实,此宫在隋代已经有了,估计是隋炀帝建的,但却没有隋炀帝来此游玩的记载,却有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来此消遣的记录。 唐诗人元稹写过《连昌宫词》,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来此游玩时的情形:“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这是说连昌宫里的绿化好,桑竹遍地,但在诗人眼中,因“岁久无人”之故,昔日繁华的行宫,已呈现乱竹丛生、落花满地的破败景象。“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上皇正在望仙楼, 太真同凭阑干立。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这几句是通过老翁之口,回忆玄宗、贵妃行幸之时,连昌宫满园宫娥,花团锦簇,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景象。接下来,又进一步描绘当年宫中的行乐图:“初届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 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 特赦街中许燃烛。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 二十五郎吹管笛。”这是说,寒食节又称禁烟节,民俗是严禁烟火的,但天子行幸连昌宫,却不需顾忌这些,不仅宫中灯火辉煌,还“特赦街中许燃烛”,全面开禁了。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连昌宫上通宵行乐,让琵琶高手贺怀智现场演奏,又命高力士寻找著名歌女念奴唱歌助兴,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然而乐极生悲,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忘情享乐,终于引发了一场社会大动乱——就在他行幸连昌宫的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几乎要了他的命。所以这诗歌的后半部分,就借老翁之口,叙述了安禄山叛军攻破东都洛阳,沿着洛阳——宜阳——陕州方向,西取长安,使百姓们颠沛流离,受尽了战乱之苦。 安史之乱后,连昌宫成了废墟。诗写玄宗战后又一次路过连昌宫,看到的是玉榻倾斜,香案生菌;贵妃当年梳洗化妆的端正楼,珠帘反挂,人去楼空。玄宗睹物伤情,挥泪离去,从此连昌宫便彻底荒芜了,以至“ 夜夜狐狸上门屋”,盛唐时代结束了。 所以,自古行宫易荒废,仿若一本兴废书,一个个王朝的背影,也就这样从行宫的废墟中渐渐隐去了…… 传说故事 张云容何许人也?她原是杨贵妃的一个侍儿。杨贵妃死了,侍儿张云容也跟着同赴黄泉。不过,张云容死前服了一粒绛雪丹。这粒仙丹是一个名叫申天师的人送给她的,申天师同时还叮嘱她:死后要做一个大棺材,埋葬在洞穴相通的墓中。百年后,只要活人与她“亲热”,张云容不仅能获得新生,还能成为地仙。她死后,家人按申天师的吩咐把她埋葬在兰昌宫。 百年之后,有个名叫薛昭的金陵人,因做县尉时意气用事,私放了一名囚犯,结果自己被流放他乡。流放途中路过三乡时,薛昭趁着夜色逃跑了,在兰昌宫一座破旧的大殿附近躲起来。此等荒凉之地,是上演人鬼故事的好舞台,于是就有3个漂亮女子翩翩而来。“落难公子”薛昭眼前一亮,皎皎明月下,簇簇野花香,相会当然别有一番情趣。倾诉衷肠之后,薛昭才知道缘分到了。3个女子都是杨贵妃的侍儿,一个是与他有缘分的张云容,另两个是萧凤台和刘兰翘。她们都葬在兰昌宫,等他已经等了百年! “英雄救美”结下美好姻缘后,萧凤台和刘兰翘当即为新人举办了婚礼。虽然没有乐队助兴,但凤台和兰翘载歌载舞,把婚礼推向了高潮。恩爱数日后,张云容对薛昭说:“我的身体已经复苏了,请开棺吧!”就这样,薛昭带着复活的张云容,一起回到金陵老家,过上了幸福恩爱的日子。 古往今来,人与鬼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色彩! 《全唐诗》中收录的4首《与薛昭合婚诗》,吟唱的就是这个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0 10:5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花寺塔位于宜阳县三乡村北,连昌河畔西岸,是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在建筑、绘画、雕塑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经千年风霜侵蚀,塔身略微倾斜,但仍屹立不倒,被当地人称为洛阳的“比萨斜塔”[1]。该塔建筑年代不详,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花寺塔,位于宜阳县三乡村北,连昌河畔,汉山脚下的连昌宫遗址上。五花寺其余建筑已不存在,仅余此塔。五花寺塔实际修造年代不详,《宜阳县志》记载其为“唐基宋塔”,专家推测,五花寺塔是宋代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部分唐代建筑材料。2013年,五花寺塔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花寺塔矗立在连昌河西岸,是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在建筑、绘画、雕塑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塔起九级,高十一丈九尺九寸,青砖结构,八角密檐。底部周长31米,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一二层以上,每层皆先用条砖一层出线,线上置斜砖,其上以叠塑十二层为檐,出际在1米左右,在一、三、四、六层正南面均设有假门,门两侧装砖刻浮雕力士或菩萨画像,刀法洗练,线条流畅,形象肃穆。这种装饰在一般塔上十分罕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这座砖石结构、八角密檐式的古塔,底部周长31米,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每层斜角处向外伸出一根木头,古代挂有铃铛,可惜木头已经朽了,铃铛早已不在,“风吹铃铛响”只能成为记忆中的风景。塔的第一层、第三层、第四层、第六层正南面均设有假门,第二层为真门。门两侧装饰着砖刻浮雕力士或菩萨画像,刀法洗练,线条流畅。 历史变迁 据三乡东村的村民介绍,当初的五花寺规模比较大,寺院山门和少林寺的山门造型一样。建国后,在扒庙建校和搞水利基本建设运动中,五花寺被拆毁了,现在五花寺其他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古塔。五花寺塔的建造年代,成了一个难解之谜。《宜阳县志》只有四个字的记载,“唐基宋塔”。 宗教界人士和建筑学者认定它为宋代建筑,主要依据是塔中使用了卧木(也叫横木,夹杂在青砖结构中,起固定和部分支撑作用),而这种建筑技术在宋代之前没有出现过。他推测,五花寺塔是宋代建筑无疑,但在建造过程中,它很可能使用了部分唐代的建筑材料,因为五花寺塔就是建在唐代连昌宫遗址上的。 为了有效保护这一“国保”,宜阳县在2010年曾专门做过测绘,对五花寺塔进行保护性修复(主要是纠正倾斜)。现在,包括五花寺塔在内的汉山文化园正在建设,五花寺塔将得到更有力的保护。“汉山文化园占地2300亩,包括五花寺塔和塔东北面的李贺文化园、汉光武帝刘秀庙,还要再建念佛堂等建筑。” 塔的用途 五花寺塔是为了盛放僧人舍利而修建的佛塔。在三乡镇当地,相传着一段话:“身上的东西被盗了,后来追回来,为防止被盗,建个东西把它埋在塔下。上述句子是典型的佛经用语,“身上的东西”是指的就是佛骨舍利。 五花寺塔名字取自达摩祖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原因是当地流传,达摩祖师曾游历洛阳,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即现在的宜阳县。 壮观古塔 俗言云:“三乡有一塔,离天丈七八。”五花寺塔雅致古朴,威武挺拔,屹立在连昌河畔,势遏行云。丽日晴空,巍然壮观,若云蒸雾裹,另有风韵。历代名人权贵,文人学士,常常到此游玩,留下许多诗文。当代著名作家李准1984年游历此地,提笔写下:“古塔笼烟水,山势寂寞雄,人说光武庙,昔日连昌宫”的诗句,并在塔下留影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8 15:30 , Processed in 0.087325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