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4-22 10: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7 于 2020-4-22 10:45 编辑
荷为君子,出污泥而不染。沧海桑田,桑亦农之本。
以荷桑冠地名,这文化含金量远比和尚坡丰富多了。
叫和尚坡,怪怪的,这儿一无寺庙,二无和尚居住,三无什么地形像僧人,这和尚坡地名缘何而来呢?
在清末民初,今和尚坡靠三桥一侧是一大片淤泥地,附近农户在滥地里种荷藕和茭瓜,久之形成荷塘。
贵阳不是产丝之地,但民间养蚕之人不乏,专业户们在房内搭多层木架,用簸箕养蚕。一般市民,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女孩子们以养蚕为乐。
养蚕需要大量桑叶,老贵阳城种桑树者不少,当地人们就把这一地段取名叫荷桑坡。
直到民国十六年(1927年)修筑黔滇公路时,占去了滥泥地及大部分坡体,荷花及桑树不复存在。
荷桑坡之地名慢慢地被外人误叫为和尚坡并沿用至今。荷桑坡之名只有在史书上才能查到。
和尚坡周围有这么丰富的人文历史,如能恢复其本名——— 荷桑坡,岂不美哉!
大贵阳有好多有意思、有历史文化的地名,希望借着贵阳地铁站点命名能恢复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地名。
在恢复之余又不要过度影响今天老百姓认知,一号线的“八鸽岩站”感觉就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