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qrx12340

[2号线] 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43.8KM工程建设纪实(全线开通运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7 20: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rusvin 发表于 2020-5-16 23:52
他们这种搞法,就是在自欺欺人,关起门来自己爽。

贵阳想进一步高速发展,继续这种鸵鸟式,消极的应对民间呼声,是显然不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08: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快铁以后会和贵开线一样,成了财政包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10: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兰诺迦 发表于 2020-5-12 09:35
又不是天天暴雨,一号线地铁站屋顶你看有什么问题吗?

站在楼上往下看就会很脏,有很多灰尘和雨水混合干掉以后的像年轮一样的痕迹,很多玻璃做的平顶公交车站就是那样,只不过地铁站的屋顶不透明所以从里面看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10: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兰诺迦 发表于 2020-5-13 10:26
古时用斜面屋顶没问题,因为房屋矮,雨水集中下来力量不大,现在都是高层,用斜面那可能是瀑布了。

地铁站只有一层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10: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不见的风 于 2020-5-18 23:09 编辑
jiktom 发表于 2020-5-13 04:29
上海雨更多也没有用斜面屋顶,用斜面屋顶不是给行人添堵嘛




厦门地铁站出入口设计理念:整个作品结合厦门当地人文特色及环境,特别是闽南民居中“红砖厝”和燕尾脊的建筑元素的提取,并考虑交通的便利性及识别性,便于乘客快速进站。




西班牙毕尔巴鄂的Fosteritos地铁站

毕尔巴鄂曾是西班牙第四大城市,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座城市由于钢铁业与制船业的没落而失去了往昔繁华,这也促使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开始实施城市复兴计划。1991年,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招募设计师,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的设计以奇美的造型、新颖的钛合金包层覆盖结构赢得竞标,项目于1997年正式落成启用,博得举世瞩目。古根汉姆美术馆很快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远观如一艘外星舰船停靠在La Salve桥畔。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不仅使这座城市一夜成名,同时这座地标性的建筑直接刺激了当地的消费——3年内收回建筑成本,5年后为当地经济带来1.68亿欧元的收益,还为巴斯克**增加了2700万欧元的税收,相当于为本地增加了4415个就业机会。毕尔巴鄂从一座环境问题严重、工业结构陷入危机的城市,转变为生活、旅游、投资条件俱佳的理想城市。

虽然毕尔巴鄂地铁系统建成还不足20年,它却是西班牙第三大地铁系统了。更惊人的可能是,许多车站的入口为曲面玻璃,人们贴切地用其设计者的名字(佛斯特爵士)来为其起绰号,称之为“Fosteritos”(“小佛斯特”)。这些地铁站被认为是城市现代风格和新颖风格最佳的代表。曲面玻璃的结构能让光线在白天照进来,而晚上的时候里面也是灯光通明。

Solntsevo地铁站,莫斯科 / Nefa Architects


莫斯科这个地铁站的设计概念紧扣基地的环境特点,主要建立在两个主题之上:一是阳光,二是名为“dacha”的俄国夏季乡间邸宅所特有的建筑元素和斜坡屋顶。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主题都来源于Solntsevo地区的一段历史——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时候,这里曾是最早的指定工人定居点之一。

阳光透过地铁站地上部分的穿孔板屋顶,在地上投射下斑驳的光影效果,而在地下大厅中,建筑师也使用了相同的手法来创造光影效果,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地下大厅使用的是人造光。


地铁站的地下候车大厅,利用大小不一的圆形人工光源创造光影效果,圆柱形灯柱可作为休息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11: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不见的风 于 2020-5-18 11:06 编辑

法国,地铁站混凝土结构的曲面屋顶,多层现代交通建筑 设计邦. 2018-7-16







France Metro station shelter roof
位置:法国
分类:公共环境
内容:设计方案
设计团队:atelier d’ architecture king ko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11: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不见的风 于 2020-5-18 11:16 编辑

纽约地铁7号线延伸段 & 34街-哈德逊调车场车站 / Dattner Architects










该项目在设计过程中与以下部门都有广泛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城市规划部门、哈德逊园区(Hudson Yards)开发公司、纽约市经济发展局(NYC EDC)和发展社区。这个地铁站的设计以21世纪的乘客安全、舒适度、便捷为主,同时也承载着技术系统的挑战,如出口、动力和通风。

倾斜的电梯被用做无障碍通道(ADA access),这是他们第一次在纽约地区应用。扩建部分为34街提供了一个地铁站,也为公共广场提供了新地铁站入口,以及四个配套系统建筑,为地铁站和隧道延伸部分的运行提供电力、通风和出口。这一重大的基础设施升级给周边不发达的社区带来了发展机会,成为新商业、文化和住宅建设的催化剂。这个项目展示了现代交通设施是如何即实用、又美观,并运用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建筑师: Dattner Architects
面积: 364000 ft2
项目年份: 2015
摄影师: David Sundberg
项目主管/工程师: WSP
结构工程师: WSP
机械/电气/管道工程师: WSP
土木工程师: WSP
Geotech: WSP
照明设计师: WSP
Av & 电信: STV Inc.
顾问施工经理(Ccm): HLH7, a joint venture of Hill International, HDR, and LiRo
总承包商: Skanska and Railworks Joint Venture; S3II Tunnel Constructors - Shea / Skanska / Schiavone; CCA/Halmar Joint Venture; Yonkers Contracting Company; John P. Picone; Scalamandre/Oliveira Joint Venture
声学顾问: Ostergaard Acoustical Associates
委托方: Metropolitan Transit Authority Capital Construction (MTA 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11: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11: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出现牛气地铁站,用高架桥做屋顶  一千零一眼 18-03-22





西博城站建在天府新区福州路桥下方,层高12米,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四个常规地铁站,是成都最大的地铁站。该站采用了分散照明系统,8000多盏灯分布在头顶,乘客抬头就能看见一片星空。根据设计,1号线、6号线、16号线、18号线在此交汇。由于工程量大,设计复杂,是成都在建地铁中,唯一一个设计时间超过施工时间的地铁站,从计划到设计完成用了三年多时间,方案前后修改超过10次。

该站设计确实也很大胆,属于半封闭站厅,福州路桥的路面下方便是站厅的屋顶,随着路桥的延伸将站厅伸展开来,把站厅和路桥合二为一,“头上是汽车,桥下是乘客,脚下是地铁”是最为形象的说法。在展厅看去,不少工人还在桥边施工。

西博城站由于站厅和路桥合二为一,施工难度也相应增大。“实现屋顶的功能,桥面必须是一个整体,一滴水都能漏。”想要一体成型,混凝土浇筑是最好的办法,但浇梁宽度77.4米,达到了亚洲之最,“这个宽度对施工是一个挑战,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开裂。”中铁轨道交通工程指挥部工程部长何剑说。

为了解决开裂问题,项目部反复试验,一方面优化混凝土配比,另一方面创新施工方法,在横梁中分三层加设冷却水管,给混凝土降温。为保证工程质量,桥梁施工高峰期投入约1200人。

【视频】实拍成都规模最大的地铁站,感觉保安都在看着我,有点尴尬 2019年7月17日 大鹏游中国旅行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11: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不见的风 于 2020-5-18 11:44 编辑

台北捷运大安公园站 / Che Fu Chang Architects
















20年前,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刚开始建立地铁系统。作为地下的系统,世界各地的地铁出站口往往都是“建在街上的火柴盒”,缺乏与周边环境的互动。这个扩建计划揭晓的时候,大家才发现这是公共交通主管部门为了串联城市多个高人气地点而修建的一条的很有意义的新线路。计划的车站地点坐落于台北最大的绿地空间——大安森林公园,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地铁站设计提供了施展新思路的机会。

项目团队的方案完全超出了评审团意料。它不像一般的火柴盒设计,而是一个真正的花园里的车站,因为它打破了车站与大安森林公园的界限。但是**部门内部对此也是存在很多不同意见。从长远来看,**亲自批准了该方案,因而这个先锋性的想法能够付诸实施。方案旨在把车站这个被动交通服务点转变成一个振动的城市枢纽,它能够同时连接人与环境,如针灸的效应激活区域。把车站融入公园的策略还包括在原先较低的一个区域修建北门。 由此一来车站的可达性会得到加强,它将实现一个有趣的连结,引领人们到达不同的活动场所和目的地。


建筑师: Che Fu Chang Architects
面积: 19525 m2
项目年份: 2013
摄影师: Yueh-Lun Tsai
设计团队: Che Fu Chang Architects + Sinotech Engineering Consultant Inc.
项目团队: Yi He Hong, Heng Song Tong, Sin Sing Lin, Jackson Huang, Pei Chen Yang, Chung Yin Wang, Ru Ting Zheng, Ren Yu Fang
结构工程师: : Sinotech Engineering Consultant Inc.
机电顾问: : Sinotech Engineering Consultant Inc.
景观设计师: SWA Group+ Sinotech Engineering Consultant Inc. Lighting: CMA Lighting Design
照明设计: CMA Lighting Desig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11: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西萨尔瓦多地铁2号线车站 / JBMC Arquitetura e Urbanismo

每个车站都是根据不同的居民居住环境,及其形态,需求和模块间的相互作用条件下开发设计的,并考虑了特定的条件,以让整个系统达到一个综合统一的形式。该车站是一个舒适的,快捷施工的建筑,同时还是萨尔瓦多低预算的典型项目

这个经典的车站为两层楼高,包括站台和上面的夹层。建设采用了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合理化的和预制造施工方法进行,这极大地缩短了施工进度,并且项目在设计上与工程决策保持一致。这里的支柱,桁梁材和板材由于其部件的高重复性而采用了预制混凝土设计。而柱子的设计方式根据瓷砖本身的曲率设计,很好的减少了建筑体积,由于车站融入了这里高密度道路之间的小区中,并很靠近小区右面的区域,那里有公共过道,紧急疏散通道和自行车车道。

整个建筑的跨度约为23米,采用自支撑金属瓦结构和双重隔热和隔音保护层,并在施工现场进行格式设计。人行道和封闭结构都位于金属结构之中。这是为了车站的体系结构采用的解决方法。从水平面倾斜10度,自支撑钢屋顶部分(“天花板”型)与水平面呈10度角,这既有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又能够形成一系列拱形棚。由于萨尔瓦多是一个热带气候城市,城市中的太阳能发电量很高,该车站在设计上有效的利用了大量阴影区域,并且交叉通风良好,烟囱的排风系统对用户的热舒适性有积极作用。这个方案在车站内部能够形成一种动态的和不寻常的空间特性,这是由其形状大小和色彩搭配形成的。

建筑师: JBMC Arquitetura e Urbanismo
面积: 9007 m2
摄影师: Nelson Kon
厂家: Hunter Douglas, Açoport, IBPC
团队: Beatriz Pimenta Corrêa, Cecilia de Sousa Pires, Clarice Barbieri Shinyashiki, Cynthia Melo, Emiliano Homrich Neves da Fontoura, Frederico Barros de Freitas, Gabriela Assis Guerra Costa, João Batista Martinez Corrêa, Raffaella Saad Yacar, Sandra Mayumi Morikawa
合作伙伴: álvaro Macedo, André Delfim, Carina Oshita, Carlos Grasso, Cleide Cesario, Danilo Cosenza, Frederico Teixeira, Gabrielle Rossini, Gustavo Hannun, Henrique Borçato, Isabelle Soares, Júlio Campos, Lucas Martins, Mariana Portella, Marina Lima, Marysol Ribas, Nara Borges, Penélope Casal de Rey, Reinaldo Nishimura, Sergina Machado, Tais Ossani, Vitor Aguiar, Vitor Delpizzo
室内设计师: Laura Aguiar, Livia Guazzelli, Nabila Sukrieh e Tatiana Ordine
房地产公司: Flávio Baraboskin, Marco Pelaes
咨询公司: Anésia Frota
工程咨询: Paulo Ricardo Mendes
Bim咨询公司 : Ivo Mainardi
工程公司: Promon Engenharia
客户: CCR Metrô Bahia/ Governo do Estado da Bahi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12: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扎哈事务所将和 A-Lab 建筑事务所共同设计挪威奥斯陆地铁站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和 A - Lab 建筑事务所的设计灵感来自挪威的自然风光,他们希望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保留一些景观元素。尤其是 Fornebu Senter 站点的设计,让人能够联想起该国著名的峡湾和峡谷,这条流动的人造自然景观为公众集会提供了空间。而在景观广场的两端是进出车站的升降梯。 在夏季,该地区将成为人们沐浴阳光聚集地;而在冬季,其宽阔的广场又能够呈现出美丽的冬季景观。

相比之下,Fornebuporten 车站则与城市环境相呼应。 在车站南面,游客会看到一个与周围的几何结构融合在一起的正方型展馆和公共广场。而车站的北面朝向一个公园开放,在那儿建有一个椭圆形的亭子。

考虑到在奥斯陆采光的极端情况,设计团队希望在每个车站入口都能够反映出天空的变化。隧道内的灯光照明将根据一天的时间而变化 —— 这一设计方案得到了最近大量关于昼夜节律的研究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12: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不见的风 于 2020-5-18 18:01 编辑









阿尔托大学地铁站 / ALA Architects + Esa Piironen Architects

埃斯波, 芬兰
建筑师: ALA Architects, Esa Piironen Architects
面积: 15500 m2
项目年份: 2017
摄影师: Tuomas Uusheimo
厂家: Forssan Sisärakenne, Kone, Metek, Seroc
其他参与者: 主要承包商,车站
客户: Länsimetro
项目顾问: Sweco PM
协调者: CJN Arkkitehtitoimisto
地理,轨道和岩石工程: Konsulttiyhteenliittymä FKW
结构设计: Insinööritoimisto A-Insinöörit
暖通空调: Pöyry Building Services和 Insinööritoimisto Olof Granlund with Konsulttiryhmä Nissinen-Niemistö, YIT Rakenn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12:5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市西路这里修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8 13:4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贵阳如果要修上面的这类进出口也不是科幻,只不过要多等几年才能开通,我宁愿先开通再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9-13 16:08 , Processed in 0.09885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