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2-1 09: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这个判断,目前人口增长的政绩目标难以完成。
不过这与常住人口统计方法也有一定的关系。与长沙统计局交流过,他们对长沙常住人口统计的办法,主要是依据三项,一是户籍人口增减,二是高校招生规模增减,三是领取了暂住证的农民工群体的增减。但在长沙购买了商品房并实际入住的大量群体,却基本上无法被这三项所刻画出来。在长沙买房但不落户,早已成为常态,老家还能有地有房有福利,长沙这边只要有钱,上学看病都不需要户口。而高校招生规模日趋稳定。至于暂住证,在长沙的用处远小于其他一二线城市,因为房价低、上学看病都要容易很多,因此领取动力也严重不足。
如果以上判断大体没错,那么,我们可以估算一下长沙商品房入住群体的实际规模。长沙2007年至今的9年里,新房累计卖出1.4亿平米,约140万套,但投机投资占比已经日趋减小,因为房价从2010年起已经持续阴跌了6年,任何中短期投机投资行为都很难大规模大比例持续发生。因此,设这140万套中,有八成,也即110万套为刚需,那么对应的人口按照套均3.6人计算,将能够容纳400万人。按照2016年初这些不同年代的商品房在这一时点的平均入住率为四成计算,则实际已入住160万人。这些人口的本地需求还会带来几十万经商务工群体的需求,因此,这些人口总计能够为长沙带来将近两百万常住人口,但大部分却可能没有统计到统计局口径中。实际上,仅湘江世纪城这一个楼盘就已经实际入住七八万人,加上经商务工群体,就已经超过十万人之多,但迁移了户口的却连四分之一都不到,其他人口很难纳入统计局口径中。
以上讨论并不是说,长沙实际常住人口已经很多了。恰恰相反,即便把这一两百万实际入住的商品房人群都算进去,长沙也不过九百万左右的人口,比起郑州实际人口1100万(统计局口径九百多万,但当地媒体普遍认为有1100万),武汉1200万,成都1700万(统计局口径一千四百多万,当地媒体认为一千七八百万,实际上成都新房累计卖出要比长沙多得多,这个口径的商品房人口低估问题也可能更加严重),依然需要努力。
对于长沙来说,在基建,招商,培育这三大政策中,最直接可控的就是基建。但在基建上依然推三阻四,依然以协调等为各种借口,的确是最不应该的。本届政府上台时,口口声声:“在我手里,绝不耽误长沙”,可惜除了向往权力中心北京及那里秋天满地金黄的银杏树并试图以高成本大规模复制到长沙之外,表态似乎走向了反面。也正因为此,把更多事情留给后人去做,也或许是一件最不坏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