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路筱河潺潺

[江城资讯] 2016年12月23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3 1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大科学中心这个一定要全力争取。科学技术可是产业升级的源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10:06: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武汉几年了,第一次拜码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10: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合肥已经是了,武汉一定要争取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10: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danny1988 发表于 2016-12-23 09:48
只搞比较清洁的乙烯就行了,希望别搞其他化工产业链,这么好临江地块,长江新区的中枢,重新规划引入其 ...

你看看乙烯占的地盘多大,按你说的只搞乙烯,那就不应该叫化工区,直接改名乙烯得了。
乙烯处理后排出的废水都卖给园区内其他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10: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化工区可以搞,关键是化工区不能只做初级产品,最好是能引入知名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公司入驻,这些企业都是材料行业的顶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10: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danny1988 发表于 2016-12-23 09:48
只搞比较清洁的乙烯就行了,希望别搞其他化工产业链,这么好临江地块,长江新区的中枢,重新规划引入其 ...

我在想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强,其实化工区应该也能做到没啥污染,而且高科技起来了,说不准以后看着也霸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10: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有周大福的消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10: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都是光谷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10: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首条BRT将于28日通车 社会车辆占用将罚款50元
2016-12-23 08:17长江网-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魏娜 通讯员张鹏 张勇)雄楚大道BRT将于28日投入运营,交管部门提醒,社会车辆占用BRT廊道,将罚款50元。

       0时至5时社会车辆可借道廊道

雄楚大道BRT廊道每日5时至24时禁止除公共汽车外的其他车辆及行人通行。社会车辆每天0时至5时可借用BRT廊道通行,其余时间不可驶入。

雄楚大道BRT西起武昌火车站,经福安街、静安路、雄楚大道、佳园路至光谷火车站。沿线设站14对28个,其中城投段(武昌火车站至虎泉街)9对站,光投段(虎泉街至光谷火车站)5对站。

雄楚大道BRT通车以后仅允许公交车通行,避免社会车辆与公交车交织。根据交通研究院数据分析,沿线公交线路通行效率将提高30%。

武汉交警提醒,雄楚大道由于道路施工等原因,易出现拥堵,请广大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如社会车辆在禁行时段内通行BRT,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湖北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的规定,罚款50元,不计分。

  雄楚大道虎泉至拥军路段或成瓶颈

BRT马上通车,公交车提速了,但不少私家车主担心可能会影响小车通行。而交管部门也对雄楚大道虎泉至拥军路段感到头疼:该段开通BRT后,只留下双向2车道,可能成为整个雄楚大道最大的交通瓶颈。

据介绍,由于种种原因,雄楚大道虎泉至拥军路段扩宽工程还没有推进,而整个雄楚大道基本是双向6车道,除去BRT通道,还剩双向4车道,车流一旦进入雄楚大道虎泉至拥军路段,立即进入瓶颈。

  电动车过街只能在带标识路口

除了部分路段还不够完善外,由于BRT设置的乘车天桥没有预留电动车通道,电动车还要在地面层与其他车辆交会,将成为雄楚大道上的通行难点。

据悉,交管部门会在几处路口增设电动车过街标识标线,调试信号灯。地面层会出现人车交会点,电动车只能在有限的几个路口过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10: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物流业跨越千亿元大关
2016年12月23日10:12&#8194;&#8194;来源:长江网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一直是内陆的物流枢纽重地。作为中国中部地区海陆空交通的重要连接节点,首批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全国综合性物流节点城市、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四大枢纽之一,武汉被誉为“祖国立交桥”。

这座因商而兴、以商而盛的城市,2012年发出宣言: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加速迈向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城市,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动强大引擎。
历时4年,武汉高度重视物流发展,坚持顶层设计先行,相继编制出台了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园区控制性详规等。全市物流业在整合提升、转型升级中健康、快速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8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实现1018亿元,首次跨入全市服务业两个“千亿板块”。

预计今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突破3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80亿元,继续巩固 “千亿级”服务业重要板块地位。

在全国60个城市物流质量评价中,武汉排名第五位,深圳、上海、广州、天津分列前四。

在2015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中,武汉货运指数仅次于广州、位居全国第二。

我市物流行业交出了五年满意答卷。

      提升功能 “一港六园八中心”园区化初具规模

武汉是国家确定的全国性物流节点、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和全国性交通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5年前,我市通过了《武汉市物流业空间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末,实现内陆第一大物流枢纽城市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5年来,武汉立足区位优势,以铁、水、公、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为依托,实现多维一体“无缝衔接”,助推武汉国际商贸中心的快速发展。

重点围绕商贸物流、制造业物流、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四大物流产业的集聚发展。规划建设1至2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引进20家左右世界500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武汉建立区域总部、区域分拨中心。

在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了“物流总部+综合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物流设施布局方案,重点形成“一港六园八中心”的物流体系,“一港”即江南机场国际物流港,“六园”即汉口北、天河空港、阳逻港、东西湖、郑店、花山港综合物流园,“八中心”即阳逻钢铁、古龙、东湖保税、北湖化工、金口、纱帽、常福、朱家湾物流中心。

这5年,我市累计完成物流建设投资超过400亿元,园区开发面积达 28 平方公里,东西湖综合物流园成为全国首批示范物流园区,东湖保税物流中心基本建成,金口物流中心、阳逻港综合物流园初具规模,天河空港、汉口北综合物流园加快建设,基本形成了 “一港六园八中心”的全市物流空间布局。

      瞄准一流 物流巨头聚力产业成效显著

大企业是推动市场升级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力量。

武汉市民上午在天猫上购买的商品,下午即可享用,这得益于阿里巴巴在武汉建成了菜鸟物流网络。武汉是菜鸟“地网”全国8大核心节点之一,也是华中唯一的核心节点。武汉市民最快3小时就可收到货,武汉周边城市也能在24小时内收到。

前不久,武汉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正式开园,开园首日来货量约达6000吨,来自山东、广东、广西、福建及武汉本地等百余种优质蔬菜,送上武汉及周边地区居民的餐桌。

敦豪、普洛斯、招商局、顺丰、苏宁、京东等一批国内外九大电商、十大快递和普洛斯、安博、盖世里、嘉民等全球著名物流地产商抢先进驻。

目前,全市A级物流企业143家,位居内陆城市首位、全国城市第三位(上海、宁波分居前两位),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70余家。

今年,我市加快培育一批本地领军物流企业和“种子选手”。同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创新以“龙头企业+衔接配合企业”为支撑的物流发展模式,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全产业链”服务的物流企业群。

这5年,武汉已成为中西部重要的汽车、家电、医药、冷链、电商、快递等重点领域物流产业的集散分拨中心,在全国城市物流质量评价排名中名列第五。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更优质、更丰富的服务。

     创新转型 瞄准“互联网+”打造物流新蓝海

这5年,“互联网+”货运物流已经走入大众视线,成为未来“互联网+”传统产业发展的焦点领域。

2015年初,快货运选择武汉作为项目的第一个试点城市,以“最大程度地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为设计理念,以小版本快速迭代为开发策略,以被市场接受为唯一检验标准,快货运在6个月内成功实现了“30秒匹配完成,30分上门提货”的极致用户体验。

另外,斑马快跑、58速运等一批创新型企业研发应用“互联网+”货运服务平台,推动同城绿色配送发展。

东风股份开发的“快召货车”,提供标准化的车辆及专业设备,打造租赁车队,用于城市配送;专注于同城快运的O2O企业——北京速派得物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速派得”APP,同时提供体积计费“拼货”和“整车送”服务。

当下,武汉物流正处于传统方式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过渡期,本土及外地企业纷纷将武汉作为物流创新“试验田”,截至目前,20多个城市物流配送APP项目正在武汉“试水”。

此外,武汉东西湖综合物流枢纽公共信息平台、武汉新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武汉汇通货运信息服务平台等一批融物流信息、物流应用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建成落地。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标准化加快推进。

      构建“米”字形快速铁路货运网络 辐射国内重要经济区和重点城市

日前,武汉市物流局发布“十三五”规划:2020年,我市将努力建成国家物流中心,同时基本形成时速80-120公里的“米”字形快速铁路货运网络,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国内重要经济区和重点城市。

武汉现代物流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军丽介绍,快速铁路货运网络最主要特征是列车运行速度快。以前一般只有40—60公里/小时,1000多公里的路程要走四五天。快速班列开行速度有80—120公里/小时,从武汉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一天即可抵达,速度是以前的2—3倍。

目前很多货车都是在老铁路线上运行,许多区段限速较低,当时条件有限,建设标准较低。如果改在单线电气化甚至双线电气化线路运行,货车速度则会大幅提高。比如武汉至西安高铁开通后,现有的汉丹铁路运力紧张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货车开行在这条电气化铁路上,效率自然更高。

此外,快速货运班列的开行也将减少货物在路上的中转时间。

武汉铁路局汉西车务段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吴家山中心车站已开通至沈阳、西安、成都、贵阳、广州等地的班列,这些班列速度为80公里/小时。此外,武汉至广州大朗、拉萨的快速货运班列速度可达120公里/小时。

据了解,为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货物快运网,不断满足企业运输需求,未来5年,我市将加快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货物快运“米”字形快速铁路货运网络。

今后从武汉出发,货运班列一天可抵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北向将增开北京、天津等京津冀区域的班列;东北方向有至沈阳、大连的班列;东向开通至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经济区的班列;东南开通至南昌、漳州、福州等地的班列;南向开通至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区域的班列;西南新开至云贵等地的班列;西向开通至成都、重庆等地的班列;西北开行至兰州、乌鲁木齐等地的班列。

市物流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3年以来,全市物流建设投资每年均保持在100亿元以上的高位运行,“一港六园八中心”的物流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将继续落实国家物流中心的规划目标,有力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关键词 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指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

目前,武汉已初步形成吴家山—阳逻多式联运项目、汉口北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港、东西湖汉欧国际综合物流园多式联运、阳逻港综合物流园多式联运、安吉物流华中整车物流枢纽、吴家山铁路物流园、武汉化工区物流园、汉南港宇丰多式联运中心等8个项目。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抢抓获批国家货物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机遇,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成为全国多式联运发展示范枢纽。

       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的兴起与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和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密切相关。主要是普及低碳理念,鼓励低碳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仓储设施,提高标准化器具和包装物的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物流车辆,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城市配送

城市配送关系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十三五”期间,我市重点加强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在三环线周边主要交通节点规划建设城市配送中心。建立层次清晰、衔接有序的“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城区配送站”三级节点配送体系,形成城市“一小时”配送圈。随着武汉升级为国家物流中心城市,市民收、发快递更加快捷,“网购商品,次日送达”将不再是梦想。

数读

1049亿元
“十三五”期间,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项目分为货运枢纽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口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 5 大类共 80 项,总投资约 1049 亿元。其中总投资在 10 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 31 项,总投资约 861 亿元。

1000亿元
去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8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分别为“十一五”末的1.9倍和1.8倍;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14.19%,较“十一五”末下降1.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物流业的规模效率明显提高,成为现代服务业又一“千亿”板块。

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5万亿元左右,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

六大目标
“十三五”规划提出实现六大目标: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成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航空货运网络和航空物流中心;到2020年,航空货邮吞吐能力达50万吨;基本建成“米”字形快速铁路货运网络,辐射国内重要经济区和重点城市,中欧班列(武汉)双向常态化运营,中欧班列(武汉)、国内城市“五定班列”数量、运量“双倍增”;基本建成长江铁水多式联运中心,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500万标箱;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公路零担、快件集散(分拨)中心,公路货运量达4亿吨,基本建成中部地区聚集度最高的物流集中发展区,形成服务中部、辐射全国的公路运输服务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1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qdwxzzy 发表于 2016-12-23 10:31
我在想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强,其实化工区应该也能做到没啥污染,而且高科技起来了,说不准以后看着也霸气

化工区内有的企业毛利能保证5个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11: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筱河潺潺 于 2016-12-23 11:46 编辑

华师一附中首次 网络直播上课
累计6000余人观看



昨日,地理老师顾世成在给学生上课,同步网络直播引来不少留言  学校供图

长江日报讯(见习记者占思柳 通讯员王丽)直播成了人们生活中的热门词,昨日,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三位老师首次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上课,同时在线听讲的人数超过2000人,访问总数超过6000人。
   
12月21日晚,华师一官方微信公众号对22日的直播内容进行了预告。
   
次日上午8时35分,长江日报记者扫描华师一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的二维码,课堂全景便清晰地显现在了手机屏幕上,数学老师曹宗庆声音洪亮、饱含激情地讲了《一类轨迹问题的研究》一课。随后,生物老师陈成、地理老师顾世成分别讲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我们身边的水循环》。
   
中午12时,记者看到,直播页面下方的评论区有十几条留言,如“哈哈,陈老师好有范”“希望这样的直播经常有”。据负责直播后台维护的信息老师张战胜统计,直播一开始没几分钟,就看到访问人数飙升,他担心画面会有停顿,不过总体较为流畅,最高峰时,同时有2000多人观看,三节课下来,累计访问人数6000余人。陈成老师说,为了准备这次直播课,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打磨课件,“平常我们上课可能只会考虑落实知识点,但直播就希望不仅让学生有收获,也希望让看的老师有收获”。
   
华师一附中校长周鹏程表示,直播这种形式便捷、受众广,鼓励老师直播上课,是希望老师们能将更多精力放在课程的打磨上,也希望社会能关注教育,“效果不错,以后还将继续尝试。”湖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靖国平教授说,直播上课可以让华师一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和社会共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11: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筱河潺潺 于 2016-12-23 11:22 编辑

东湖绿道灯如昼 明处无障碍跑步 暗处抬头看星


昨晚,亮灯后的东湖绿道如一条宝石项链  记者胡九思 航拍

长江日报讯(记者黄师师 马振华 实习生刘玲艳 通讯员田立平 王欣 杜凯)昨晚,东湖绿道路灯和部分景观灯试亮调试。点点灯光点缀在蜿蜒的步道上,如一串宝石项链,漂浮在静谧的湖面上,异常迷人。

  全线1280盏路灯,温和不刺眼

主持东湖绿道灯光设计的专业人员认为,灯光的扬抑、隐现、虚实、明暗、动静,可以建立起光与色的构图、秩序和节奏,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境。

东湖绿道,一个市民可以亲近的绿色的公共空间,提供的是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安静、舒适的城市静生活。如何让灯光从亮到美,由美到雅,成为东湖绿道亮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昨晚的试亮现场来看,这一想法得以实现。

记者走在绿道上,节能LED灯发出的光,透过掩映的梧桐树枝,照射在绿道上,让绿道显得敞亮。东湖绿道的路灯选择清一色的暖白色光源,照明度足够市民散步或慢跑,不会感到刺眼。在人流聚集的路口、节点,亮度适当增加。据悉,东湖绿道全线共有1280盏路灯。路灯杆外形采用庭院式,与今年杭州G20峰会的杆型以及改造后的中山大道相同。

  根据天气自动亮灯,保留暗天空

行走中发现,东湖绿道非步道区域并非很亮,局部区域甚至有些“暗”。

设计人员解释,这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暗天空。“东湖绿道处于自然的生态景区,并不是城市商业中心,因此照明设计不仅要保证人的活动安全,更要保护动物植物乃至整个区域环境,保留暗天空,让环境可以休养生息”。

亮化方案设计之初,设计师考虑的,就是使整体环境明暗有序。让人们可以看见天空中的星星,可以沐浴在月光中。为采用更为自然的方式进行夜空间的塑造,东湖绿道并没有过多的针对植物、山体、堤岸等做照明,景观节点照明则多采用泛光。

另一方面,东湖绿道路灯也纳入了我市智能路灯系统,将根据天气自动开启亮灯,天空达到一定暗度,路灯会通过变压器感应到,自动亮灯,从而实现节能。

  光雕塑光小品点缀,或可放河灯

记者昨日在东湖绿道边还发现,变电箱被公益广告宣传箱取而代之。武昌配电运检负责人说,东湖绿道在我市景区中首次引入了地埋式防水变电箱,变电箱埋在1.2米的地下,有自动报警系统。地面上只有控制系统,变电箱改造成公益广告宣传箱,如不仔细看很难看出来。

与此同时,东湖绿道还多了让人亮眼的光雕塑和光小品。白天,这些区域是景观的组成部分,到了晚上,则能呈现另一种奇妙的体验。

在湿地,游客可看到稻草景观灯、荷花灯、荷叶露珠等。在梅园或磨山北门,以城市夜景为背景,观看城市天际线的同时,可观看水面灯光表演。按照设计,在传统节假日,市民还可以举行放河灯活动。

在灯光中欣赏湖景,最大的感受是,现代化的电力设施完美地融入了周边的自然美景,丝毫没有突兀的感觉。黄鹤飞介绍,这正是东湖绿道照明设计最关键的考虑,为此,有一项设计在武汉景区中是首创——在东湖绿道全线走一遍,看不到传统的路灯箱式变压器,取而代之的是11块安装有LED屏的地埋式变压器。“它让人感到这不是一台变压器,而是一道景观。”记者观察发现,这种新型景观“箱变”是“超薄”型的,由于它身体的一部分埋进土里,占地面积只有普通箱式变压器的四分之一左右。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东湖景区的特殊环境,它还具有防水和自动报警的功能:能够浸泡在水里30天仍保持正常工作,在雨季也非常稳定可靠;一旦非管理员撬开它试图破坏,不仅蜂鸣器立刻出声报警,还会发送短信到后台。这11台地埋式变压器与7台户外环网“箱变”,共同承担起为景区及沙滩浴场、东湖驿站等公共设施供电的任务。

绿道电力设施的另一项特色,则是和中山大道一样,将景区原有的杆线全部入地,共铺设了13千米入地电缆。据了解,为了保全东湖景观的天然意蕴,整个绿道上的电力设施总投资接近4000万元。

地产集团透露,东湖绿道目前仍处于局部灯光调试阶段。预计今明两天,可实现全线亮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3 11:1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烽火的动作也是够快的,合资公司是存储项目的配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11: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市领导视察 中山大道和东湖绿道

长江日报讯(记者唐煜 通讯员阮鹏)昨日,市政协主席胡曙光视察中山大道及东湖绿道建设收尾工作。
   
在即将开街的中山大道,胡曙光在武汉美术馆门口、水塔节点、民众乐园节点,听取建设者们的介绍,并询问了收尾阶段的相关建设情况。中山大道改造工程西起武胜路、东至一元路,全长4.8公里,分为西段(武胜路至友谊路)国际商贸区、中段(前进一路到黄石路)购物天堂核心区、东段(黄石路到一元路)慢生活文化体验区三个部分。中山大道倡导“公交优先、步行优先、绿化优先”三大规划原则,这条历史名街从交通性干道变为生活性街道,将带给市民交通出行、文化休闲、街区生态新体验。
   
在即将建成开放的东湖绿道,胡曙光视察了湖光序曲节点、湖心岛、湖光阁、鹅咀、西梗节点、塘野蛙鸣节点、落雁景区、磨山景区等处,在询问收尾阶段的建设情况时说,游人安全、森林防火、工作人员素质、游客须知等事项都要跟上,并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据了解,东湖绿道全长28.7公里,分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条主题绿道,沿线有21处景观节点、25处驿站。
   
市政协副主席李传德、谭仁杰、胡继堂、何艳,市政协秘书长倪子林,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主任陈光菊参加视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4 17:57 , Processed in 0.04673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