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jnjnjn1980

[精彩街拍] 逝去的 俺们那些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4 16: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丁家庄原名定妖庄!那这么说此庄应为古时镇邪而设置。随着拆迁的开始,这个妖精会不会放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4 16: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SOM 发表于 2017-2-24 16:16
丁家庄原名定妖庄!那这么说此庄应为古时镇邪而设置。随着拆迁的开始,这个妖精会不会放出来?

没事,嘉佑年间洪太尉就把他们放走到梁山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4 18: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工业南路上有一个村叫丁家庄,虽然名“丁家”,但在这个村的老村民中,却没有一户姓丁的人家,这是为什么呢?
    据传在明朝永乐年间,丁家庄的庄内有口古井,这井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何人所挖。因为古井是一眼泉井,所以每到大旱之年,井里的水位就会下降,给村民吃水带来困难。村民为吃上水,每天半夜或很早起来就去打水。有一天,一个很晚才去挑水的村民,听到井中有哧哧的响卢,以为有鬼怪藏在井中,吓得他也没有敢挑水,就急急忙忙跑回家去,跟家人说了井里的情况,家里的人不相信,就跑到井边去看个究竟,结果什么也没有看到。这件事却在村里传开了,人们半信半疑,越传越悬乎,越传越离谱。又有一天,一个村民起早到井上去挑水,在距离水井很远的地方,看见井上有一火烛在晃动,且只见灯晃不见人影,吓得这人水也没有挑连忙跑回家,告诉了家人。这件事又在村民中传开了,妖怪藏在井里的说法“深入人心”,以后很早很晚的时候再也没有人敢在去挑水了。因为这口井是眼泉水井,井
水甘甜可口,所以村民又不舍得把它填死,后来经过大家合计,村民自愿捐款,在井旁修建了一座真武庙,请真武大帝来镇住妖怪。说来也怪,自从这真武庙修成以后,井中再也没有出现怪事。因此人们把村定名为定妖庄。后来人们觉得“定妖庄”这个名称不雅,于是,在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定”字谐音“丁”字,定名为丁家庄,并沿用至今,因此丁家庄并无丁姓人家。
    其实在大旱之年,泉水水位下降是自然的。而因为水位太低,人们起早摸黑地到井里去用瓢舀水是很正常的事,可能是天黑视野不清,点上蜡烛也就很平常,也不是什么妖怪在作怪。另外,因为天黑,人们白天劳累,晚上神思不定,就误以为妖怪作孽。远处看到灯光晃动,那是因为有人正从井口出来。由于过去人们缺乏科学知识,神鬼观念较重.就难免以讹传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4 18: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别把古庙拆了就没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4 18: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太渣,我国城市真不能细看啊,跟日本差距几十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4 18: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有感觉了{: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4 20: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jnjnjn1980 发表于 2017-2-24 18:14
在工业南路上有一个村叫丁家庄,虽然名“丁家”,但在这个村的老村民中,却没有一户姓丁的人家,这是为什么 ...

估计有神兽存在。旧村改造也应该考虑历史延续和风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4 21: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5_122:}{: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4 21: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发展不能忘了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4 21:4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听我爸这么说的:很久很久以前村里有人刨地刨了个葫芦,打开之后钻出来一个大妖怪。妖怪为非作歹,百姓深受其害,到处请高人也没有办法把它治服。后来来了个老道士,说要和妖怪比试谁的本领大。先比谁能变的大,道士赢了。妖怪不服气还要比变小,道士就说谁先变小近进葫芦里就算赢。等妖怪变小钻到葫芦里,道士就赶紧把葫芦盖上盖,用法力封住口,让大家把葫芦埋到深井里了。从此妖精定住了,这个庄就叫“定妖庄”了。我小时候听的,大家开心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4 22: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17-2-24 21:46
我小时候听我爸这么说的:很久很久以前村里有人刨地刨了个葫芦,打开之后钻出来一个大妖怪。妖怪为非作歹, ...

后来深井里的葫芦发了芽,长出了7颗新葫芦。突然有一天,7颗葫芦里蹦出了7个娃,老大力大无穷,老二千里眼顺风耳,老三铜头铁臂,老四会吐火,老五会喷水,老六会隐身,老七有个宝葫芦,举起来大喊一声:“妖精!”定妖庄的妖精就又跑出来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5 13: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历史价值,能够体现城市文化的老物件还是应该保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5 17: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牌子弄得太俗气了,强烈建议不该铺设大红地砖,改成有艺术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5 19:2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豪一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5 21: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用心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9 19:25 , Processed in 0.04511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