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落飞

[江城资讯] 2017年4月9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9 14: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转自:http://news.qq.com/a/20170218/020288.htm

79所大学130万在校大学生,数量世界第一,这一直是湖北省会武汉引以为豪的一件事。但来自武汉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的留在武汉的大学生为10.4万人,到2016年的15万人,过去4年武汉的毕业生“出走”人数虽有下降,但仍是人才输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4: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招才顾问”陈东升:要把泰康人寿互联网总部设在武汉

九派news
百家号|04-08 15:29
为了参加今天武汉招才局的成立大会,泰康人寿的陈东升说自己是昨夜飞“红眼”航班赶来的,转点才到。这么晚,接机是武汉市委组织部长,这让陈东升着实感受到他这位“招才顾问”在武汉人心中的分量。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为陈东升颁发聘书。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在今天成立大会的现场发言中,陈东升以雄安新区为参照,分享了他看好的武汉在全国几个重要发展点位中的区位优势。“目前全国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区域战略分布,武汉在这个架构中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打造高铁经济米字经济,不只八条线还有一个黄金隧道。”他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再就是大武汉,做企业的投资就在这几个点布局,泰康也是按照这几个点布局。

武汉市处在中心地带,高铁经济,黄金隧道,一定是武汉可以支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区域,武汉在中国全面崛起后形成经济地理格局板块,武汉扮演的角色超级多种,这也是三架发动机的科研基地,也是他们的后援基地、培训基地。

据陈东升介绍,泰康人寿在光谷早已设立了自己的“后援基地”,规模大约5000人。同时,其养老社区项目也已动工。下一步,他将把泰康人寿互联网总部也放在武汉。

(昨天湖北卫视新闻中,陈东升说到四个中心放在光谷:后援中心、灾备中心、电话中心、财务中心,我觉得最牛的还是财务中心——资金放在武汉结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4: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binlin127 发表于 2017-4-9 14:45
敢不敢把小米总部搬回武汉

不敢!!!{:mocs_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4: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陈东升也做了雷军不少工作,他是老大哥,对武汉特有感情。他会对雷军说:小老弟,别到处瞎搞,以后多投资老家,投资武汉。我们两个这样可以对武汉人才一留一回起带动作用。至少武大华科的学子们在看着我们俩。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5: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qcwh2017 发表于 2017-4-9 14:48
以下转自:http://news.qq.com/a/20170218/020288.htm

79所大学130万在校大学生,数量世界第一,这一直 ...

全球最多大学在校生,就是全球最大人才培养基地,全部留在武汉可能吗?就像一个全球制造基地,产品不可能都是本地消费一样。

每年40%的毕业生生留在武汉,这已经是很不错了。一个每年能吸纳十几万高校毕业生的城市,显然是充满前景的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5: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17-4-9 15:01
全球最多大学在校生,就是全球最大人才培养基地,全部留在武汉可能吗?就像一个全球制造基地,产品不可能 ...

留下百万大学生是市领导喊出来的口号。

我并没有说40%毕业生留汉比例很低,只是相比目前的状况,觉得5年留下百万这个目标任重道远。于我自己而言,当然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留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5:2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军加大在武汉投资就是多开两家小米之家?这也能说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5: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qcwh2017 发表于 2017-4-9 15:14
留下百万大学生是市领导喊出来的口号。

我并没有说40%毕业生留汉比例很低,只是相比目前的状况,觉得5 ...

那是宣传口号,其目的是让本地各级领导重视人才,重视智力招商。不要机械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5:38: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米这两年下滑的厉害啊,手机领域被华为和步步高两个品牌给夹的很尴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6: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预告

本帖最后由 lili5512345 于 2017-4-9 16:58 编辑

预告好像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6:25: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工资待遇和创业环境。这是留住人才的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6: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lili5512345 发表于 2017-4-9 16:08
凤凰卫视问答神州本期人物武汉cyx

什么时间播出?想看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7:15: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联想代工小米有消息了吗?现在很多还是在南京产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7:1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留十万,回流几万,就很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7: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城市格局重大转折:海运城市见顶,内陆城市复兴
2017-04-08 刘晓博 中国经济学人


作者:刘晓博
来源:刘晓博(微信ID:liuxb929)
中国经济学人已获授权发布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以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将如何影响世界?在中国,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不太多。

最近,雄安新区的横空出世,更进一步证实了我的判断:

中国乃至全球的海运正走向大的、周期性的低点,衰退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由于高铁的兴起,陆地交通的时空格局正在被重塑。在这个大变局里,中国具有“后发优势”,正率先在全球实现“内陆的复兴”。

未来,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兴起是否会重振“大海运时代”,仍需观察。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全球化始于1410年代开启的大航海时代,从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到英国,轮流称霸全球。中国在“大航海时代”是被动挨打的,充满了惨痛的民族记忆。

1949年到1979年,由于冷战和欧美的封锁,中国被迫重回“海禁时代”。国家备战备荒、建设三线,所以沿海城市的地位均有所下降。1979年之后,大概2002年之前,中国的增长模式是“制造业+出口”。我们通过“产能、资金引进来,产品卖出去”的模式,迅速成为世界工厂。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内地基础设施落后,所以外资选择沿海城市建厂,这样物流链条在中国国内比较短,便于运输。于是,沿海城市迅速崛起,尤其是港口城市。所以我们看到,最初开放的城市都在沿海,5个计划单列市也都是港口城市。

由此,中国也进入了港口建设最为疯狂的时期,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002年之后,房地产崛起,中国加快城镇化,增长的主动力从“制造业+出口”转向“城镇化+大基建+房地产”,也就是我常说的“印钞票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是,国家通过货币超发,让买房者享受到财富增长和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获得感”,而未买房的家庭则坐等财富化水,只能被迫加入抢房大军。于是,城镇化、房地产就可以推动庞大的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

在这个阶段,同样需要大港口。大基建、房地产需要大量生产钢铁,并拉动汽车、家电消费,所以中国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甚至煤炭。于是,港口仍然需要扩大。

最疯狂的时候,就连北京都要建设自己的港口,天津不配合,就跟唐山合搞了“京唐港”。至于香港、深圳、广州、东莞的港口之争,浙江、上海的港口之争,都是中国经济史上无法回避的话题。

最终,当中国钢产量达到全球一半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这样令人震惊的事实,全球最大的10个港口,有7个在中国。比如按照货运吨位排行,2015年全球港口是这样排序的:

宁波-舟山港、上海港、新加坡港、天津港、苏州港、广州港、唐山港、青岛港、荷兰鹿特丹港、伊朗黑德兰港。

按照集装箱吞吐量排行,全球10大港口则是:

上海港、新加坡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香港港、韩国釜山港、广州港、青岛港、阿联酋迪拜刚、天津港。

在榜单前列,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港口消失了。但这些国家因此而衰落了吗?当然没有。他们转而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比如芯片,这些体积小、附加值高的产品主要走空运,而不是海运。

事实上,到目前中国最大的单一进口商品已经不是石油,而是芯片。因为中国生产了全球最大量的智能手机、电脑、家电,但芯片绝大多数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

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开始到现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全球化出现了见顶趋势,其标志是2016年6月英国退欧,以及11月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其次,中国虽然仍然靠“大基建+房地产”稳增长,但事实上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都已经见顶。所以,中国才在钢铁、煤炭、水泥、建材上出现那么多的过剩产能。

人口红利、汇率红利的消失,加上通胀带来的营商成本高企,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正在式微。无论是铁矿石进口需求,还是产品出口需求,都在下降。当然,这其中还有几个小因素不如忽视:空运日益发达,管道运输日益发达(中国通过管道从中亚、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未来还会通过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修建管道进口中东原油),中国出口产品升级换代开始走空运等。

第三,中国正在开创人类史无前例的高铁时代,中国的高铁迅速延伸,并结成了网络。而这,无论是欧美日,都还没有经历。高铁的快速、大运力,改变了内陆城市的时空格局。所以,我们看到类似郑州、武汉、西安、成都、重庆、长沙、合肥、济南等一大批内陆高铁枢纽城市迅速崛起,当然,这里面还有北京,以及刚刚宣布建立的雄安新区。

我研究过2008年到2015年主要城市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的变化,有以下事实提供给大家:

1、2008年的时候,大连的“资金总量”超过沈阳;2015年,沈阳实现了反超。

2、2008年的时候,天津汇聚的“资金总量”是北京的22.8%,到了2015年下降到21.9%。

3、2008年的时候,青岛汇聚的“资金总量”是济南的97.2%,到了2015年下降到92.8%。更早的时候,青岛是超过济南的。

4、2008年的时候,连云港汇聚的“资金总量”是徐州的47.8%,到了2015年下降到45.6%。

5、2008年的时候,宁波汇聚的“资金总量”是杭州的56.1%,到了2015年下降到了54.2%。

6、2008年的时候,苏州汇聚的“资金总量”超过南京,到了2015年,只有南京的89%。(苏州、南京都是内河港口,苏州更接近于海运,吞吐量是南京的2.6倍)

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是经济运行的结果,也是未来运行的基本动力。根据我的研究,它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指标,远远超过了GDP。上述6组城市对比,证实了我所说的“港口城市式微,内陆中心城市复兴”。


上图:高铁网络、经济转型、内需崛起、全球化见顶,正在改变中国的城市格局,内陆中心城市在复兴。

在这个港口城市衰退、内陆城市崛起的时代,只有上海和深圳例外,原因其实很简单:它们都是国家钦定的金融中心,是“首轮政策”就可以照耀的城市。当然,深圳还有靠近香港,以及市场经济机制完备的因素。

也许有人会说,厦门也不错呀。的确,厦门发展势头似乎没有被福州遮蔽,但福州其实也是港口城市。其次,我们要注意到:福建的经济总量第一始终是泉州,资金总量第一始终是福州,厦门只是一个小而美、小而贵的城市。

现在,雄安新区横空出世,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陆城市,它唯一的码头,就是白洋淀上的游船码头。有人建议,给雄安新区开条运河,让它也拥有可以直通渤海的港口。其实,这完全是画蛇添足,没有看清楚当今大势。

有高铁、有机场、有轻轨、有高速公路,顶多再加上管道运输,这就足够了。

雄安新区旁边,天津有滨海新区,这是一个基于大海运的国家级新区。这两个新区站在一起,就是两个时代的象征。一个即将崛起,未来将雄霸华北;一个正在衰退、边缘化,斯人独憔悴。

中国目前已经公布了8个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他们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郑州、武汉,其中海运城市只有上海、天津、广州,江运城市是武汉、重庆,至于郑州、成都、北京是100%的“旱鸭子”。今年是中国加快布局国家中心城市的年份,未来能列入其中的至少还有深圳、南京、杭州、沈阳、西安,其中沈阳、西安都是“旱鸭子”,南京、杭州有江上码头,深圳是海运城市。

可以看出,未来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里,真正的海运城市并不多,而那些江运城市其实也越来越依赖铁路、公路。

一个内陆中心城市复兴的时代正在到来,这里面有世界格局的变化(全球化见顶),也有中国自身的变化(高铁时代、启动内需、不再依靠大基建房地产)。

至于中国的海运城市,如果不像深圳、上海、香港那样实现向金融中心、科创中心的转型,则未来的发展将陷入僵局,在新时代的竞争中不进则退。

看懂这个时代,才能更好地看懂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1 04:01 , Processed in 0.04717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