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52大武汉

[江城资讯] 2017年4月12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2 12: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飞行的坚果 发表于 2017-4-12 11:50
光谷七路,有轨电车,开始铺草坪了


好图,草坪和车站都很耐看,不过有个疑问,这草坪不会被车损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2:0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2: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击的欧吉桑 发表于 2017-4-12 11:58
武汉,襄阳,荆门,十堰今年还不错。宜昌一季度痿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名义才不到5%。

宜昌2016年人均GDP逼近10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2: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光之外 发表于 2017-4-12 12:07
讲道理,今年前两月湖北规工增速中部倒数,要有危机感了

直接看第一季度和上半年的,前两个月没有可比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2: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三个月,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在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总数增至246家。

——————————————————

早日破300,武汉这方面还是很强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2: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伯纳乌的云 发表于 2017-4-12 09:48
你去搜搜他引入金融资源的报道是多的不要不要的,而且你这动不动完了听起来也挺可怕的

金融这一块是武汉的短板,这块真的需要恶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2: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不要跟没脑子的人纠结,没必要。当真就拉低自己智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2: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比较重视实际到位资金,还想看一下一季度固投和工投的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2: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堰是个惊喜,荆门很不错,最可惜的是黄石,湖北在国内的位置相对武汉在国内城市的位置已经不错了,希望还能再进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2: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政府不差钱,既有金融出身的书记,又在土地财政收入上NO1。
FGW 为什么还要砍掉武汉的地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2: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一季度的GDP还没有出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3: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光谷东的住宅配套设施太少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3: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启全:长江存储自主3D NAND,DRAM研发欢迎美光一起加入
作者: DIGITIMES  2017-04-10 16:14:00 查看源网址 阅读数:1212
台湾DRAM教父高启全转战大陆紫光集团操盘记忆体大计已超过1年,日前晋升长江存储的执行董事、代行董事长,在接受DIGITIMES独家专访时,高启全公开了长江存储的未来规划。他指出,已聚齐500名研发人员在武汉投入3D NAND开发,也考虑研发20/18奈米DRAM,但在技术开发具竞争力后才会开始投产。高启全欢迎美光加入合作,双方合作可实现两利,且时间会对长江存储有利!

长江存储计划记忆体的研发,制造基地在武汉、南京两地,紫光2017年1月底资金到位,现阶段长江存储的股权结构是大基金占25%、湖北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湖北投资集团占24%、紫光集团占51%,高启全从2月底成为长江存储的执行董事、代行董事长。

高启全独家在DIGITIMES公开长江存储在技术和量产的规划,技术开发大本营在武汉,现已投入3D NAND研发,2017年底提供32层3D NAND的样本,将是公司技术自主的里程碑,之后从事64层技术,待该技术成熟后,长江存储才会投入3D NAND量产,届时与三星电子(三星电子),SK海力士(SK海力士),东芝(TOSHIBA)等国际大厂的技术差距会缩短至一代左右。

再者,长江存储也考虑自己开发技术的DRAM,可能的切入点是18/20奈米制程,无论是3D NAND或是DRAM,一定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不会再走过去台湾技术授权的老路!

高启全表示,无论是DRAM或3D NAND技术,最好的合作伙伴是美光,但现在政治气氛不对,美国对大陆半导体产业的积极度有被威胁之感,因此洽谈的时间会再延长,但美光1年来全球DRAM市占率从28%掉到18%,不快加入长江存储的阵营一起奋斗,未来只会更辛苦。

长江存储分为武汉和南京12吋厂两大据点,各自单月产能都是30万片规划,外界对于这样的产能规模,以及何时量产都有很多疑问,他强调,12吋厂规划不会是虚晃一招,但技术没成熟前也绝对不会冒然投产,长江存储的记忆体规划是有计划,慢慢做,千秋大业是急不得,我们也不会去打乱市场的行情。

高启全指出,这样的12吋产能规模将会成为对抗三星电子(三星Electroncis)的充裕子弹和最佳利器,欢迎美光加入,现在南韩控制全球DRAM市占高达80%,NAND闪存高达60%不出几年的时间,南韩就会掌握全球90%的记忆体晶片,这是全世界都该害怕的事情,三星是全球科技业的威胁。

他进一步表示,一定要有人扮演在全球平衡三星的势力,对台湾亦有利,以大陆有计划的布局可扮演此角色,且只有大陆才有这个资源投入,长江存储就是基于这个出发点而诞生,也是大基金唯一真正投资的记忆体阵营。

他分析,大陆每年进口的晶片金额高达2500亿美元,当中以记忆体晶片为大宗,但自己制造的主流和DRAM NAND闪存晶片却是零,大陆有半导体政策要做,出钱出力,给时间让技术落地生根,大家应该更正面去看长江存储的规划和发展。

他强调3D NAND DRAM和技术绝对在大陆自主开发,技术不成熟时不会冒然投产,另外,我们不会再走回过去台湾技术授权的失败老路,发展自有技术同时,侵犯别人专利会付钱,且长存已累积多个3D NAND专利,别人用到也要付费,唯有合法来源取得技术,持续前进,才能吸引到全球人才,打造国际级的规格。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3: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飞行的坚果 于 2017-4-12 13:12 编辑

【重要的人口流入数据】小学新生入学突破10万创8年新高!武汉今年将新增1.8万个学位

2017-04-12 11:24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记者今天获悉,今年全市有约10.3万名小学新生入学,是8年内入学人数最多的一年,小学在校生约为53.3万人。而去年小学新生人数为9.68万人,在校生总人数为50万人。此外,有约7.3万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初中在校生约为21万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人数约为74.3万人。

  为努力缓解局部地区入学矛盾和“大班额”问题,今年年内,武汉将改善70所薄弱中小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推进115所中小学配套建设,完工20所,新增1.8万个学位。

  据了解,今年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坚持“划片对口、免试就近”原则,以单校划片为主要方式,落实就近入学要求;据实际情况,确有需要的地方,可试点探索多校划片的方式,逐步缓解“择校择生”热。各区教育局将根据本区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社区单元等因素,合理安排学校招生计划,为每一所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划定服务范围,并于6月15-18日向社会公示。

  相关文件要求,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采用统一笔试或者任何变相形式的统一知识性考试方式选拔生源。学校不得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或与社会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提前选拔、特殊培养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或学习等级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新生入学报到时间均为7月5-6日。


【疑问?】武汉小学生人口增幅和每年成交住房套数增幅似乎不太吻合,是否说明新增住房中投资比例过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3: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一方面要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很关键。

武汉工业发展“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透露,到2020年,武汉市将形成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初步框架,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将完成7600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270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将累计超过100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5%以上。未来四年,武汉市在工业创新上,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2%。掌握100项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形成3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创新产品。

湖北的产业转型做得不错,再接再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1 04:04 , Processed in 0.05019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