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giggs1988

[原创摄影] 昙华林 街拍 和想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5 10: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造非常漂亮,是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和朋友聚会散步的好地方,加油,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5 22: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根本在于 除了有老街之名 没有老街之实 想发力也就无从谈起 到底是什么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08:4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老建筑密度就不高,民居穿插其中,各种改造都需要钱,很难做到汉口里那样荒地修新古董的统一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08:46: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武汉天地汉口里比是不合适的,一个是市政老城改造,一个是地产旅游开发,从规划到运作都是完全不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08: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亮亮说的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09: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问一下啊,就是从胭脂路那个路进来昙华林时正对靠山的那一步全部围挡了,围了很多年了,几年前在高楼迷看到有规划说是给土鳖开发商圈起来了推倒建商业,现在一直没下文。因为5-6年前去的次数很多,围起来的这个范围个人认为是昙华林的精华,有很多老建筑,这里还可以上山,山上的感觉特别像鼓浪屿。如果给开发商推了真是遗臭万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09: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ushiqi 于 2018-10-26 09:45 编辑

那边都是居民区老旧居民楼连成片的,大量木头不符合消防安全吧。。老楼房改不了了嘛,总不能后续新建的还枉顾消防安全。

另外一个建议,改造需要民间共同参与,昙华林作为被各路小资青年们自发性内生性的发展所拉动起来的一块步行区域,如果会错了意强行做成所谓旅游街区改造,我认为其下场多半就是第二个户部巷了。。

所以我对昙华林的修建建议是市政部门请专注于基础设施的改善上,不要指手画脚添油加醋。。。老街坊的魅力就在于其发展是顺其自然的,而非刻意规划的。

楼主对道路两边的花篮建议还是挺不错的,那段路行人行车挺混乱的,的确需要做个分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6: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亓亓123 发表于 2018-10-24 09:05
其实可以地如其名 多种些昙花
昙花开的时候做些活动 名声一下就打响了
武大现在以樱花出名 昙华林也可以 ...

是的,昙华林非常适合大量种植花草, 这个一个契合昙华林的名字主题,也符合昙华林小清新的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16: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昙华林的改造就参照宽窄巷子就行了,只是不同的风格,但是整体的管理、景观设计,完全可以参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6: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rusvin 发表于 2018-10-24 11:03
楼主的见解很值得推荐,尤其是私车的处理、昙华林三个字的具体体现。另外,蒋民国只是历史的一部分,一小部 ...

是的,武汉现在的问题是 只利用了辛亥革命开始后的民国历史,而其他历史使用较少。
荆楚文化,武昌城的三国文化,这些没有好好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16: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宽窄巷子的风格是统一的,是清朝旗人聚集地,风格也不是川西传统民居,带有北京四合院风格民居特色。成都市**在统一营造上的确做得很成功,但由于宽窄巷子的文化传承不如锦里,所以文旅、文化休闲开发做的差一些,但高端民宿很亮眼。

武昌昙华林其实与虹口的多伦路的共性大于与宽窄巷子的共性,就是中西合璧、近代文化传承。可以沿袭多伦路的发展思路,再整合一些文化旅游与文化休闲的布局,就体现出特色了。

当然,说到文旅商业,这一块全国都缺乏特色,昙华林可以在发掘荆楚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传播的结合上做文章。结合红色文化、首义文化的基因,基本可以把晚晴、民国时期的武昌文化脉络展现出来,形成一个大的文化旅游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6: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Archerone 发表于 2018-10-29 16:27
昙华林的改造就参照宽窄巷子就行了,只是不同的风格,但是整体的管理、景观设计,完全可以参照。

宽窄巷子三条街 的规模有点大吧,而且建筑就像商业地产,风格统一且精致,感觉昙华林如果模仿它,拼不赢它。。。。

昙华林可能只能多种种植物,营造一个静谧花园的古街氛围。

宽窄巷子街道狭窄,一路上也没什么植物,全是统一风格的灰色瓦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6: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18-10-24 11:19
没有专门去寻找相关昙华林的资料,但从各位发言看,清朝时期昙华林显然是佛门净地,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但清 ...

是的,明清建筑特色 +清末民初中西结合的风格 比较适合武汉。

昙华林的历史建筑也是民国+欧式,而其他居民楼的改造**确实也是按明清去仿古的,只是感觉仿古的不走心,没有汉口里那么精致,那么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16: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giggs1988 发表于 2018-10-29 16:38
宽窄巷子三条街 的规模有点大吧,而且建筑就像商业地产,风格统一且精致,感觉昙华林如果模仿它,拼不赢 ...

为啥要拼赢他?我说的是整体改造和景观设计,能让游客慢慢走慢慢逛,累了可以找个环境惬意的地方坐一下喝杯咖啡喝杯茶,并不需要做的多么繁华热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17: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商业都有这些服务配套,不可能全是古文字画或粗糙的义乌手工艺仿货,全国各地的文旅商业的配套服务其实都差不多。但需要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主题来彰显差异化。这点,昙华林恰恰发掘的空间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0 23:22 , Processed in 0.04177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