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城建] 天价国宝皿方罍将回归湖南永久珍藏省博,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4 11: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pytracy


    上次去北京,,,国博在修整,,,没见到,,,那都是顶极的国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1: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rqw96


    我暑假去的,排了一小时队,这还快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15: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人竟然要我们理性的自信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3: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宝“方罍之王”皿方罍预计月底回归长沙

2014年06月05日12:00  红网

     红网长沙6月5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徐海瑞) 在外漂泊90多年之后,皿方罍(léi)“归湘”的脚步越来越近了。6月4日,记者从湖南省博物馆获悉,在与纽约佳士得方面沟通之后,湖南交接工作组将在6月5日下午启程赴美,进行皿方罍的交接工作,这件被称作“方罍之王”的国宝重器计划在6月底回到长沙。
今年3月19日,商代晚期青铜器皿方罍器身,在经过湖南方面与纽约佳士得多次接触后,最终由湖南洽购成功。全程参与洽购的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著名文物专家熊传薪告诉记者,罍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最盛行的一种青铜器,它是当时王室和高级贵族在举行盛大宴饮和祭祀活动时必备的一种大型盛酒器。“从目前全国各地考古出土的青铜罍的数量来看,它的数量,远不及青铜鼎、壶、簋等,但很多青铜罍都是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熊传薪说。
熊传薪说,皿方罍通高达85厘米,比一般的青铜方罍形体都大,是中国目前为止发现最大的一件方罍,不愧为“方罍之王”。继3月19日洽购成功后,湖南方面一直与纽约佳士得保持沟通。今天下午,湖南工作组将启程飞赴美国,进行交接工作。据了解,正式的交接程序计划在6月12日进行,湖南卫视计划对交接过程进行现场直播。
根据工作安排,皿方罍有望在本月底回到湖南,此后,湖南还将举行皿方罍身盖合体仪式,并将合体后的皿方罍进行公开展览。
据熊传薪介绍,来自文物部门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根据常德桃源县地方文献的记载,皿方罍应在1919年出土,出土地则是漆家河的一个丘陵,出土时间并非此前传说的1922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5: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铜器与中国制造

日期:2014-06-05 作者:黄栋华 来源:新民晚报

青铜器与中国制造

  黄栋华

  一件身首分离80余年的国宝青铜器“皿方罍”,今年4月经湖南省博物馆牵头,由该省多位企业家出巨资,把它的器身从海外购回,使这件青铜重器终于盖身合一,回归祖国供国民参观。这件3000多年前的“工业产品”,器型外观设计相当漂亮,工艺制造何等精密、精致,彰显了3000年前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通过这件国宝文物,国人再次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2001年,“皿方罍”由佳士得拍出924.6万美元的“天价”,创当年中国青铜器拍卖的世界之最,引起轰动效应。当时,笔者也心潮澎湃,产生了把它复制下来的想法。在国家文物局有关人士的安排下,笔者与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秦永福、新民晚报记者林明杰等一行四人到达长沙,然后兴致勃勃地来到马王堆边上的湖南省博物馆。

  在湖南省博物馆贵宾室,工作人员戴上白手套,从库房中双手捧出这件“名声在外”的“皿方罍”之盖,轻轻放在茶几上。我们一行四人,也带上白手套,拿起放大镜,怀着一颗激动、自豪的心,仔细认真地开始欣赏,观察这件多少人想看却看不到的国宝文物。其器盖有30多厘米高,40多厘米长,30多厘米宽。我们一行也算见多识广,但还是被眼前这件“国宝”震住了:“皿方罍”制造于3000多年前,经过多少风风雨雨,还保存得如此精美完好,真不可思议。这件商代青铜酒器,体型壮硕,全身以云霄纹为底纹,铸造得很精致,云霄纹比头发丝粗一些,但每组纹饰都非常清晰,立体感很强。3000多年的风雨锈蚀,居然对这件重器毫无作用,它仿佛新的一般。在底纹上再饰以兽面纹,这是全器的主纹,空隙处填夔龙纹,非常富丽堂皇。四个角和四面中间饰八条粗大扉棱,在主棱和扉棱上再饰云纹。我们四人边看边轻轻抚摸,无不赞叹老祖宗了不得。这件青铜器的纹饰有四个层次,仿佛是一层叠一层,但没有杂乱的感觉,其工艺复杂,制作精美,器型漂亮,真是绝无仅有。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结果,秦永福还真看出了点门道——这件器盖的纹饰有个规律,它以四个角和四个面扉棱为中心,每个扉棱两边的云霄底纹都是对称的,但盖顶处有一对云霄纹却不对称。也就是这一不易被人察觉的“细节”,使我们明白,这样一件精美的重器,是不可复制的!它的纹饰太复杂了,今天能如此轻轻抚摸,零距离欣赏,已大饱眼福,心满意足了。

  2013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中国的出口产品,尤其是机电产品,总给人不够精致的印象。说起制造,在世人的记忆之中,美国是休闲制造,英国是经典制造,法国是浪漫制造,日本是经济制造,德国是精密制造。相比这些制造业大国,笔者认为,中国在3000年前已把如此精密、精美的大器制造出来了,制造水平已是世界一流!在现代中国,尤其是造船、汽车、飞机、装备业等重工制造行业,都应该去湖南省博物馆好好看看老祖宗在3000年前制造的工业“重器”,研究探讨一下先人为何能做到世界一流,为何能做得如此精美、精密,应该是会受到启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1: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宝皿方罍将回归湖南 洽购价低于预拍成交价一半左右

2014年06月06日14:36  红网  
  
  滚动新闻记者 徐海瑞 通讯员 李叶 长沙报道

  6月5日,陈建明再次来到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等待他的,将是一次意义深远的飞行。作为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此行的目的地是美国。根据约定,他所领衔的工作组,将在6月12日与纽约佳士得完成皿方罍的交接。在经历近一个世纪后,湖南省博物馆历任馆长为之努力的“完罍归湘梦”,即将变成现实。
  在工作组赴美之际,湖南省博物馆首次发布官方资料称,在各方善意的促成下,湖南方面以低于预计拍卖成交价一半左右的价格,与卖方及佳士得公司达成了皿方罍购买协议。根据协议,购买方承诺,皿方罍将永远不会再出现在拍卖会上,并最终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据了解,购买皿方罍所需资金,并非出自湖南省博物馆,而是由湖南出版集团、华菱集团、中联重科、湖南中烟、湘投集团以及湖南广电等湖南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共同筹得。
  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透露,湖南方面已为皿方罍的回归做好了一切准备,皿方罍回国的运输、保险工作,也将由国际专业公司负责。根据工作安排,皿方罍回到长沙之后,湖南将举行皿方罍学术研讨会及罍身、盖合体仪式。此后,青铜器研究专家还将对皿方罍进行全面“体检”,针对皿方罍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也将全面开启。
  [定身世]器身被古玩店主买走,器盖被用来抵学费
  关于皿方罍出土的时间和详细地点有多种说法,经深入实地调查及查阅《桃源民国志》等相关档案、资料,湖南省博物馆认为,皿方罍1919年出土于桃源县水田乡茅山峪(其地名多次变更,2011年之后称为架桥镇栖凤山村毛山峪组),具体地点为杉窝山的说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另据当地老人追溯,皿方罍是经艾清宴父子发现、挖出,出土之初,身盖完好保存于艾家。1924年,益阳百乐斋古玩店石瑜璋出重价买走器身,而器盖则被艾清宴充做学资,抵为其子艾心斋在新民学校的学费。由此,皿方罍的器身与器盖开始了各自的流离颠沛命运。
  皿方罍器盖送到新民学校之后,被辨识出铭文,确认为商代器物,引起该校校长钟逢雨的重视,并开始追索皿方罍器身。钟校长在长沙《大公报》(1925年6月11日)刊登了关于皿方罍器身事宜,引起教育总长章士钊的注意,章要求省长追查(该年7月5日的长沙《大公报》有报道)。长沙内务司要求益阳县查办此事,当年7月26日的长沙《大公报》报道益阳县长的回复,指出该器身在长沙杨克昌古玩店,无法查扣,已责令石瑜璋五日内归案,将器物缴呈。之后,事情不了了之,皿方罍器身不知踪迹。
  值得庆幸的是,皿方罍器盖一直线索清晰,自发现者艾清宴父子将其转到新民学校校长钟逢雨之手后,不久便到了周磐之手(据《彭德怀自述》载,1925年,周磐为湖南陆军第二师三旅六团团长),周磐给予钟逢雨5000块银元和5000元期票换得。据查《周磐自传》(原件藏邵东县档案馆)、《彭德怀自述》等,1925年4月至6月,周磐驻军于桃源漆家河,7月离开桃源到了澧县。1952年周磐交出皿方罍器盖,同年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金明将皿方罍器盖交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并嘱“妥为保存”。1956年省文管会与省博物馆合并,器盖也移交给了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
  [谈洽购]藏家提议放弃竞买以避免炒作价格
  皿方罍成功洽购回国,其间有哪些力量在买方、卖方及纽约佳士得之间做出努力,实现多赢的平衡?湖南省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详细梳理。
  皿方罍洽购发端于2013年11月。当时,湘籍收藏家谭国斌在香港佳士得贵宾展厅见到“皿方罍”再度成为拍卖品,并获悉其将于2014年3月20日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谭奔走呼吁,务必使器身不再流离海外。湖南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等向国家文物局汇报情况,争取支持。
  与此同时,海内外华人藏家纷纷表示支持并建议湖南方洽购。知名藏家曹兴诚提议海内外收藏家和企业家放弃竞买,“不让人来炒作价格”。
  3月17日,湖南代表团一行抵达纽约展开商谈,国家文物局也与佳士得方面联系,希望对方能促成皿方罍的洽购。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专家还在纽约现场帮助鉴定,上海一著名收藏家还委托谭国斌在湖南方面放弃举牌之后,代理他继续竞拍,授权资金高达数亿元人民币。
  3月19日,在各方促成下,湖南方面与卖方及佳士得公司达成购买协议。3月20日,也就是原定的“皿方罍”拍卖时间,佳士得拍卖师在现场正式宣布皿方罍撤下拍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1: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工作组赴美参与“方罍之王”交接

2014年06月06日10:40  金羊网-新快报

  据新华社电 5日,由湖南省文博机构、湖南广电和民间收藏人士组成的10余人的交接工作组,赴美国纽约佳士得参与皿天全方罍的交接工作,并将于6月下旬归国。届时,分离近1个世纪的皿天全方罍将再度身首合一。

  皿天全方罍,全称“青铜饕餮纹方罍”,是商代晚期铸造的盛酒器,被称为“方罍之王”。1922年出土于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被发现后随即盖、身分存异处,器盖于1956年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器身流失海外。

  根据工作安排,皿方罍器身归国的重要节点有,湖南省交接工作组启程(6月5日),并初步定于6月12日美国纽约佳士得器身交接、6月24日长沙海关入关、6月25日皿方罍身盖合体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2: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盖身为何分存异处 专家揭秘“皿方罍”身世

2014年06月06日19:11  中国新闻网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皿方罍器盖(资料图)

  中新网长沙6月6日电 题:盖身为何分存异处 专家揭秘“皿方罍”身世
  记者 邓霞
  “从事文物考古近50年,值得骄傲的是挖出了一位老太太(指西汉女尸辛追夫人),也为皿方罍回湘做了应有的贡献。”曾主持发掘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官方和民间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之下,分离近一个世纪的青铜重器皿方罍将于6月底在长沙“身盖合一”。6日,与流落海外的皿方罍器身有过两次亲密接触的熊传薪,向媒体揭秘了皿方罍的前世今生。
  出土不久 身、盖分存异处
  20世纪20年代左右,皿方罍被湖南省常德桃源县的一位农民无意中发现。出土之初,器盖和器身完整一体,因其铭文而被称为“皿方罍”。
  皿方罍器盖高28.9厘米,铸有“皿天全作父已尊彝”八字铭文,呈庑殿顶形;器身高63.6厘米,铸有“皿作父已尊彝”六字铭文。罍身全器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四面边角及各面中心均装饰突起的长条钩戟形扉棱。整器造型雄浑庄重,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
  “从铸造工艺来说,皿方罍的价值不亚于四羊方尊。”熊传薪认为,皿方罍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堪称“方罍之王”。
  记者从湖南省博物馆了解到,关于皿方罍出土的时间和地点有多种说法。经深入实地调查及查阅《桃源民国志》等相关档案、资料,最新的调查结果认为,它应是1919年出土于桃源县水田乡茅山峪,具体地点为杉窝山。
  皿方罍出土后不久,一位湖北的石姓商人闻讯而来,以低廉的价格将器身买走;器盖也被物主抵为其子在新民学校的学费。从此,皿方罍的器身与器盖开始了各自颠沛流离的命运,再也没有见过面。
  值得庆幸的是,皿方罍器盖的线索颇为清晰。1952年,器盖被交给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妥为保存”;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与省博物馆合并,器盖也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
  “罍是当时祭祀用的一种礼器,用来盛酒的。”熊传薪介绍,从该器铭文、纹饰等考证,其年代应为商代末期。
  流落海外 器身创拍卖纪录
  皿方罍器身被石姓商人买走之后,几经辗转,流落海外。
  熊传薪第一次亲眼见到皿方罍器身是在21年前。“那是1993年6月下旬,我和同事在日本收藏家新田栋一的家中看到的。”熊传薪回忆说,他当时担任湖南省博物馆馆长,从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处得知皿方罍器身被新田栋一收藏,并受后者邀请赴日考察。
  “在此之前我们根本不知道皿方罍器身流落何处。”初次见面,熊传薪就对其精美的工艺和高大的造型大为惊叹。他和同事通过对皿方罍器身和器盖接口处尺寸大小的比对,以及其纹饰、铭文、铸造工艺、铜质的研究,认为两者确是同一件器物。“以商代当时的情况,这种大型的青铜器不可能做第二件,它没有模子。”
  新田栋一和湖南省博物馆都希望能得到对方的藏品,让皿方罍“身盖合一”,新田栋一甚至开出以一个商代的青铜器盖加50万美金的价格换购皿方罍器盖,但双方都未能如愿。在无法得到器盖之后,新田栋一又提出双方将器物运至上海博物馆、新加坡联袂展出,也因种种现实原因最终没有实行。
  2001年,新田栋一家族将皿方罍器身交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上海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联手筹集了一笔巨款,赴美竞买,但最终被一位法国收藏家以924.6万美元的高价拍得,打破了当时中国青铜器以及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
  2004年,熊传薪正式退休,没能让皿方罍器身回湘,与器盖“合体”也成为他文物考古生涯中的一大遗憾。
  多方努力 器身洽购回湘
  2013年11月,有消息称皿方罍器身将于2014年3月20日在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再度拍卖。当月,湖南收藏家谭国斌在香港佳士得贵宾展厅中见到皿方罍器身,遂呼吁尽湖湘公私各界之力,筹资竞拍,务使器身不再流离海外。
  2014年3月,熊传薪与谭国斌,以及湖南省广播电视台、省博物馆相关领导专家组成代表团,一起前往美国纽约参与竞拍。同时带去的还有皿方罍器盖的3D模型。经文物专家认定,该模型的高精密度与原物完全一致。
  当3D模盖契合地盖在皿方罍器身上时,皿方罍的最终归宿或已有结论。最终,湖南代表团以低于预计拍卖成交价一半左右的价格,与卖方及佳士得公司达成购买协议。购买方在协议中承诺,此器物将永远不会再出现在拍卖会上,并最终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我们这次是有备而来,对实现盖身合一很有把握。”年逾古稀的熊传薪说,与第一次见到皿方罍器身的“惊叹”相比,这次更多的是“满足”。
  他还透露,3D模盖与皿方罍器身99%都是吻合的。且几经辗转,但皿方罍器身现今仍保存完整。“皿方罍‘身盖合一’后,将作为重要的实物标本资料,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研究湖南3000多年前的发展情况。”
  据悉,根据安排,6月12日,湖南交接工作组将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举行皿方罍器身交接仪式。回国后,湖南还将举行皿方罍身盖合体仪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2 20:11 , Processed in 0.030114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