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5-10 13: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长沙人,单位也在长沙,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在各地出差,有些意见供参考:
长沙多核发展,在建高楼也不少,但是拿得出手的城市名片建设区还没有,沿海城市就不说了,说下一些内容城市,像郑州的郑东新区、南昌的红谷滩、成都的天府新区、南宁的五象新城和凤岭中心、西安的经开区和曲江新区等等吧,长沙的新区与刚说的新区的成熟度相比,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一是在于长沙发展重点并不明确,前前后后有南城(炒作长株潭融城)、武广新城等等。而湘江新区也是多核发展,并不集中,而且与刚刚提到的那些城市新区相比,产业和交通配套处于弱势,长沙的交通枢纽(京广、京珠高速、高铁站、机场等)均在河东偏东侧,也就是说,国家南北战略大通道实际上是布置在河东偏东侧的,各种资源要到河西去,降低了整个城市的运营效率,增大了城市的社会成本,举简单例子:1)梅溪湖主打教育品牌吸引全省家长把孩子送到那边去读书,可是从高铁站出来要穿过大半个长沙才去到梅溪湖去,相比而言,东边的广益和南雅就方便太多;2)河西的企业或者长沙市政府的同志经常需要乘坐高铁或者飞机外出公差,时间成本和出行效率可想而知!规划的滞后直接导致城市运作的紊乱,以上我提到的那些城市新区,都是将高铁和机场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枢纽配套发展的。说到这,顺便提下,我看了下最近媒体报道的地铁12条线规划发现,河东的地铁线路密度远大于河西,尤其是东二环以东区域和武广片区,这又让人心生疑惑了:如果说高铁和机场不是想搬就能搬的,但是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主导权还是在市里面的。
楼主提到的高楼勿盲目建设,个人非常支持这个观点,但是作为城市地标,一个或者两个集中片区建设高楼是有必要的,说到这点,其实长沙的地标性高楼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而且位置分散而不理想。以已竣工的运达中央广场为例,周边是长沙大道以及京珠高速路,并且有大片的大桥村安置房,以及大量的高桥物流车通过通道,周边形象极差!在这个位置建地标高层、高端写字楼,并开设高端商业和酒店(W酒店和瑞吉),让人匪夷所思! 还有一个现象可以反思下,绿地集团当前的战略是“上天入地”,就是建设城市地标超高层(武汉、南昌、南宁等等大量的省会省市无一例外),偏偏在长沙没有这么做,为什么?个人认为是政府的规划不明确,让开放商无从落地!说道大型商业,长沙万达只有一个,数量少于大部分二线城市,而类似于品质更好的华润万象城等都不进入长沙,而华侨城地产、招商地产、合景泰富、泰禾、星河湾以及绿城后来都都未进入长沙,或者进来又退出了,为什么,因为这些地产公司做房产都很注重整个城市建设区域的品质。
还有个例子,城市建设超高,以商业和办公为主,超高层住宅由于“不接地气",并不多见,住宅追求的是低密度、高绿化、生态宜居,但是长沙偏偏反向而为之,在长沙,超大规划、高容积率、超高层的住宅比比皆是,超45层的住宅不完全统计,有北辰三角洲、万科金域滨江和金域国际、世贸柏翠湾、保利西海岸等等,湘江世纪城更是大大的破坏了长沙宝贵的滨水资源。尤其让人惊奇的是,梅溪湖这种主打宜居的片区,居然也有大面积的超高层住宅。各位看客,你们自己愿意住在4,50层的住宅上,每天向下望着蚂蚁样的人群,向上望着钢筋混凝土森林吗?当然,有人会说,城市用地紧张啊、湖景江景资源宝贵啊之类的理由,那反过来说,你们去广州、深圳、珠海、上海等城市看看,可见到珠江两岸有几栋40,50层高的住宅楼吗?
再比如说万家丽路,是二环以东非常好非常宝贵的一条南北大通道,现在突然上起了全长高架(声明下,本人并未住在其附近),这也是非常让人遗憾的事情,要知道,长沙的南北向的又宽、又长的路几乎就没有,芙蓉路、韶山路、车站路、书院路、东二环等等,都有大量遗憾,这么宝贵的一条路,两边已经日渐成熟,很有可能成为长沙新的发展主轴,被这种落后的高架方式打了回去,这是需要反思的。有人会说,那如何解决南北跨组团过境交通需求啊,个人认为合理的情况是把京珠高速长沙段改成城市快速通道,并在外围新建新的京珠高速长沙段(可以参照南宁五象新城的做法),这样既解决了南北跨组团交通的问题,更是拉大了长沙东西向城市骨架!!现在,长沙的东片区,一个京珠高速路、一个万家丽高架跨度路、一个高桥大市场,极大了降低了东片区的城市形象(这一带才是是所谓的外地人来长沙的城市脸面区域,是落地长沙的第一印象区域)。
等等等等吧,说回来,城市发展考验着城市的管理者,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者要秉持着善良的心去做,并多听听真正生活在其中的百姓的意见,才能减少遗憾,给市民和后人多留福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