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布政使

[古城影像] 【爱国教育基地】保定陆军学校(全贴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4 15: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自1902年起,保定先后开办了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以及陆军预备大学堂,1912年正式创办陆军军官学校。1923年8月因军阀混战,财力拮据,学员断接,军校被迫停办。在先后二十余年中,保定共开办军事学校达十五所之多。从广义上讲,又可把十余所军校统称为"保定军校";从狭义上讲,"保定军校"之称也可专指民国元年建立的陆军军官学校。在其开办先后二十余年中,这里共培养出11000余名军事领导人才,仅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500余人,是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摇篮"。其中的许多人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保定军校也因此蜚声海内外。它所培养出的大批活跃于民国舞台上的著名军事人物,被人称之为"保定系"。

  军校的历史沿革及体制

  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引进了东西方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开办了一系列军事学堂,其中最主要的是北洋行营将弁学堂。1903年又开办了全国最大的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孙传芳、齐燮元、孙岳、李景林、周思诚等均毕业于此校。1906年改为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蒋介石也在1907年7月入该校,次年2月肆业后留学日本。

    1906年又设培养高级军官的陆军军官学校,1911年改称陆军预备大学堂。1912年2月,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把陆军预备大学堂迁北京,改称北京陆军大学。

    为培养北洋初级军官,遂在保定速成学堂和预备大学堂的基础上,又开办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下均简称:"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从组织机构、教学骨干、教育体制到教育理论等方面都仿效德、日等国家的军校。该校首次改变了清末各军事学堂的取官制度,设有校长、教育长、副官等。下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科。在校各级长官及教官多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正规军事教育。如第二、三、五、六、八任校长蒋方震(字百里)、曲同丰、杨祖德、贾德耀、孙树林及各任教育长毛继承、张承礼、程长发等均系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尤其是被称为军事理论家和"兵学泰斗"的蒋百里,是先后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和德国陆军大学的高材生。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现代军事理论和实践素养。在教育体制上,保定军校形成了一套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新式完善的军事教育体制。学生一般须接受从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到陆军军官学校的三级正规教育,尔后才到部队见习,从而受到严格、系统的军事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内场(校内教课)与外场(校外训练演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军校专业科别分为学科与术科。学科主要讲授战术、兵器、地形及筑垒、交通等四大教程;术科则讲授器械体操、刺枪、劈剑、马术等。其教学设备比较齐全,是当时中国第一流的,不仅早期的武备学堂、速成学堂所不具备的,就是初期的黄埔军校在这方面也不及。

  保定军校具有以上种种优越条件,它还是一所全国性的正规化的军官学校。所以,当时全国各地的优秀陆军中学毕业生纷纷前来报考入学。保定军校从成立起即以"不问政治","服从命令"为宗旨,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北洋军队的顶梁柱。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这批学生与清末入军事学堂的学生不一样,他们不同程度地受过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熏陶和反满斗争的实践。因此第一期学生中许多人参加了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少数人甚至还当过将级的司令官、参谋长。在不断变化的政治形势下,不少学生具有一定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倾向,有的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或与革命党人保持种种联系。许多学生对社会腐败深恶痛绝,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等历次政治活动。八期步科生金佛庄、郭俊等,"尤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于1922年春在军校秘密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发起了由四十余名军校生成立的进步团体"壬戌社"。提议通过由个人(低级)、部分(中级)、全体(高级)三过程,运用武装力量达到"改造中国"的目的。金佛庄、郭俊、茅延祯三位军校生分别在1922年和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北伐时期的国民革命军将领,亦都先后牺牲在北伐战场上。

  保定军校的学生分散到各地各部队去,逐渐形成了所谓的"保定系"。其中虽也有不少人分配到北洋各军中,但随着政局的演变和国民革命的胜利,"保定系"便成为国民政府军队的一支重要派系。

  在近现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保定的军事教育处于清末民初政治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保定军校所培养出的学生在中国近现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辛亥革命期间,在革命风暴的影响下,军校的学生凭着满腔热血投入到推翻封建清王朝的行列里去。在此期间,吕超在京、津、沪、川等地发动革命,施从云、孙岳、何遂等在直隶发动起义,张钫、钱鼎等在陕西率部起义,刘建藩、张廷辅等在桂、鄂起义,李济深等在粤、苏等地率军讨清兵,蒋介石、杨杰等在江浙组织起义活动,商震在辽、鲁组建民军,发动起义。李凤楼、刘云峰及军官学堂监督曲同丰等为云南起义重要人物,朱鼎勋等在山西举义。在起义斗争中,有不少革命志士壮烈牺牲。蒋卫平为东三省革命党领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以身殉国。施从云、熊朝霖、云振飞等发动滦州起义,在雷庄与清军激战中被俘遇害,张廷辅(协统)于武昌起义时被暗杀。黄之萌、杨禹昌行刺袁世凯时被杀害。刘懋德在山东发动兵变,失败被杀害。各地的起义斗争对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起到推动作用。

  二次革命期间,保定军校生积极参加斗争或起义,时题吉、王正藩、朱葆诚、萧向阳等领导人于失败后被杀害。在反袁称帝和护法战争中,保定军校生已成为名地的军事骨干力量。刘建藩、林翼支、刘霖、尤民、夏述唐等领导人于战斗中牺牲或被捕杀害。

  在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保定军校生占很大比重。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张群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王柏龄任国民革命军总预备队指挥官;邓演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部主任;白崇禧任副总参谋长;黄绍竑任第七军党代表,王应榆任参谋长;唐生智任第八军军长,刘文岛任党代表,晏勋甫任参谋长;王天培任第十军军长;赖世璜任第十四军军长,熊式辉任党代表;金佛庄任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叶挺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黄琪翔任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严重任第二十一师师长等"革命军的中坚将校"均系"保定军校同学"。仅第七军团以上的军官即有12人系保定军校生,占百分之七十左右。

  在抗日战争期间,"保定系"许多将领为挽救民族危亡,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英勇作战,成为抗日名将。如新四军军长叶挺、领导东北民众抗日军的苏炳文、在绥远抗战的傅作义、参与指挥卢沟桥作战的何基沣、张克侠、秦德纯、张维藩、张寿龄、董升堂、曾国佐等,指挥凇沪抗战的蒋光鼎、张治中、陈诚、参与指挥台儿庄战役的白崇禧、徐祖贻等。还有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如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第二十三师师长李必蕃、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第一七四师师长夏国璋、第一五二师副师长林英灿、第二一五旅旅长赵锡章等。

  成为民国军政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由于"保定系"将领受过严格而正规的军事教育和训练,有着较高的军事素质,因而受到国民政府、军队和各地方集团的重视,不少人成为中央军事机关及各治一方的封疆大员。如曾任参谋总长和国民党副总裁的陈诚,国防部长白崇禧,先后任军委会政治部长和新疆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国防部次长秦德纯,副参谋总长郭寄峤、郭忏,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黄琪翔,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等。此外,在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剿总"司令以上的将领中,"保定系"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白崇禧、张治中、顾祝同、刘峙、黄绍竑、廖磊、李品仙、陶钧、胡宗铎、叶琪;晋系集团的杨爱源、傅作义、赵承绶、孙楚、王靖国、梁培璜、陈长捷;东北军的荣臻、王以哲、何柱国、董英斌、刘多荃、牛元峰、何立中等;粤系集团的李汉魂、余汉谋、邓龙光、寥培南等;川军系统的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等。这些人物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均有一定的影响。在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保定系"在相当程度和相当长的时期内,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军事实权与一部分政权,成为军政界一支重要力量。即使后来崛起的"黄埔系",也只能与之平分秋色,而未能完全取而代之。

  在近现代军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保定系"中还有不少人,成为以后许多军校的领导和骨干。保定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对后来的军事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清末到民国期间,保定军校生先后在陆军小学及各地军校任职者甚多。保定军校的教学方法和教育体制及训练方法也为以后各类军校所模仿。黄埔军校创办后,其教育体制和训练方法多循保定军校,其教学内容也多与之相似。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黄埔军校的各级领导、教官,多为保定军校生。如校长蒋介石、副校长李济深、先后任教授部主任和教育长的王柏龄、先后任教练部副主任和教育长的邓演达、学生队总队长严重、军事教官顾祝同、刘峙、刘尧宸、钱在钧、季方、金佛庄、郭俊、张治中、周至柔等。黄埔军校的军事教官除一部分是国外留学生外,多数系保定军校出身。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说,黄埔军校"诸位教员有从外国来的,有从保定学来的,但保定军校成立的时间很久,人数很多,器械又完全,我们这个学校所处的种种地位,都是比他们差得很远"。在黄埔军校领导骨干力量中,"保定系"占为多数。

  黄埔军校在各地设立了一些分校,保定军校生同样也成为这些分校的骨干。如南宁分校各任的校长俞作柏、吕竞存、夏威;洛阳分校的祝绍周等。其他军事学校或训练机构中,如陆军大学校长蒋介石、先任校长后又任教育长的杨杰、徐培根、万耀煌;中央航空学校校长周至柔;中央空军幼年学校教育长汪强;中央训练团团长蒋介石、副团长陈诚等。一些地方性军校或教育机构的主持人,如东北讲武堂教育长鲍文樾、王瑞华;东北军官训练团教育长董英斌;晋军军官教导团教育长楚溪春等,均出自保定军校生。特别一提的是,保定军校生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些军事学校也成为领导骨干,如早期的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高级班的战术教官张振汉,被誉为红军学校中水平最高的教员之一;解放初期的解放军石家庄第六高级步兵学校(后改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任副校长兼教育长的王长江;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任教授会副主任的章培等,均系保定军校生。

  保定军校对后来一些军事学校的教育体制和军事教育内容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张作霖于1919年2月重新设立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基本上仿照保定军校的教育体制,军事教育内容也基本分为学科和术科两部分,所用的教材大部采用保定军校的课本。保定军校对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更产生了重要影响。黄埔军校在编制上是仿照苏联军事院校的模式,设立政治思想教育课。但在军事教育上,基本上仿照保定军校。由于大部分军事教官出身于保定军校,所以黄埔军校的军事教程和训练方法与保定军校相似。

  保定军校不但为中国近代培养出众多将领,而且还为后来的军事教育培养了骨干。它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后来的一些军事学校不同程度地借鉴或效仿。由此可见,保定军校对后来的军事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和战争都与保定军校生有关。正如已故中国近代史学家蒋廷黻所说:"要研究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首先要研究保定军校发展史"。诚如一所保定军校史,几乎可以说等于半部中国近现代史,可谓言之凿凿。

  在以后激荡的时代风云中,保定军校的学生也分道扬镳,其中不少人投奔了革命阵营。但也有许多人追随国民党,成为其御用的军事工具,并在历次反共反人民的战争中充当了先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5: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自1902年起,保定 ...
北京一闲人 发表于 2015-9-14 15:40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4 15: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带闲聊几句凇沪会战

真的是蒋委员长的智囊团把日军主攻方向引向凇沪的吗?



抗日战争,国共谁是对抗日军的主力?

有一种说法,把国民党军队贬的一无是处,把共产党军队夸大的神勇无敌。

另外一种说法,把国民党军队夸大到神勇无敌,把共产党军队贬的一无是处。

显然,这都是不对的。

前些天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抗战史上最出色的战役策划——凇沪会战策划”。

可以说,基本是意淫性文章。

说什么,要不是蒋的国民党政府主动把日军引到凇沪来作战,苏联都被日本给灭了。现在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就是日本和德国了。脑残啊。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抗日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挑起的对华侵略战争,中国只是被动的在应战。先攻击华北?还是先攻击华东或是华南?哪里是主攻方向?哪里是助攻?这些完全掌握在日寇方面。

实际情况是,在七七事变后,日军在攻占平津地区的同时,加紧向上海附近调集兵力,积极做进攻上海的准备。

1937年8月9日17时左右,日军上海特别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与士兵一人,驾车闯入虹桥机场,开枪打死机场哨兵。中国警卫机场的保安部队被迫开枪还击,当场击毙上述两名日兵。日军当即以此为借口(因为当时上海是英美法等列强在中国吸血的大本营,是列强的利益所在。日寇要想在上海开战,就得找个借口。),从日本国内、台湾和华北,抽调了9个多师团的兵力,于8月13日起,陆续向上海及其附近地区发动进攻,开始了侵占上海的作战。

日军为什么要侵占上海?

因为蒋的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在南京,而且,当时中国是军阀割据,蒋的南京政府,90%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于江浙地区。江浙,是南京政府的钱袋子。

所以,日军逐渐增兵,蒋也大量调集军队开赴上海。

根据解密的文件,蒋的设想是死守凇沪地区一段时间,等待英美法和苏联的干涉,来逼迫日本从中国撤军。



<此文为我原创,大约七八年前首发于铁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4 15: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37年,日本陆军师团编有1个炮兵联队(团),通常装备48门75mm(毫米)口径的山炮或野炮。

1937年,中国陆军调整师(整理师)编有1个炮兵营,通常装备12门75mm(毫米)口径的山炮。

从上面对比可看,当时1个日本陆军师团的炮兵实力,相当于4个国军调整师(整理师)。

凇沪会战中,日军逐渐增兵至9个师团,中国军队此战前后总计投入步兵78个师(另据何应钦回忆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此战前后总计投入步兵85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宪兵1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炮兵7个团(为弥补炮火不足的缺陷,德国顾问建议将少量先进火炮集中编成炮兵旅或独立炮兵团,统一使用,由火力的集中调配,来达到支援作战的目的。为此中国军队组建了一些装备重炮的独立炮兵旅和炮兵团,如装备75毫米瑞典制L/14博福斯(Bofors)山炮的炮兵第2旅、装备75毫米德制L/29克虏伯(Krupp)野炮的炮兵第六旅。火炮性能最好当属装备24门150毫米德制L/32 sFH18萊茵公司(Rheinmetall)重榴弹炮的炮兵第10团(1934年采购)和装备24门150毫米德制L/30 sFH 18 克虏伯重榴弹炮的炮兵第14团(1936年采购)。),兵力总数在75万人以上。

日军逐渐增兵至9个师团,炮兵实力,约相当于36个国军调整师(整理师)。中国军队此战前后总计投入步兵78个师(调整师(整理师)占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六十个左右的师,也有炮兵)。日军投入了一个独立炮兵旅团,而中国军队投入了七个独立炮兵团。

由此可见,凇沪会战中,中日陆军的炮兵实力相差并不大,况且中国陆军的炮兵是本土作战,后勤补给较日本陆军便利。

可是,凇沪地处长江边,日本海军可以前来助战。一艘重巡洋舰的火力(通常装备三座三联装203mm(毫米)口径主炮,另有若干门100mm口径高平两用副炮),那火力也能抵得上当时中国军队三个师的炮兵火力。

实际上,凇沪会战中,小日本海军的炮火给中国军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此文为我原创,大约七八年前首发于铁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4 16: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北京一闲人"对保定军校及那个时期军事教育情况的介绍,增长不少见识。能对保定军校有如此详尽了解之人,绝不是一般的”闲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4 16: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北京一闲人"对保定军校及那个时期军事教育情况的介绍,增长不少见识。能对保定军校有如此详尽了解之 ...
suzhy36 发表于 2015-9-14 16:04


我这个很肤浅,就是个普通的军迷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个很肤浅,就是个普通的军迷水平~~
北京一闲人 发表于 2015-9-14 16: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0 21:19 , Processed in 0.04806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