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2-26 12: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密度并不必然带来交通拥堵,也并不必然造成压抑。更重要的因素其实是城市管理水平,居民素质,公共交通发达程度,智慧城市的信息化程度等。对于未来,随着时间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工作生活的便利程度会越来越重要,长沙在这方面有基础,但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目前长沙还处于大量买车的阶段,很多都还是刚刚从农村和县城富裕起来的群体。未来消费观念、全生命周期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都可能越来越重要,占有资源的时代终究会向共享共用资源的时代转变,毕竟生产力发展方向摆在那里。高密度本身不是罪过,也不是问题的根源,那只是一种物质形态,更重要的还是人的观念、信息化程度、社会治理水平等。
城市发展的目的中,比城市物质形态更为重要的,还是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密度在这方面往往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可以对此不断加以印证。
从目前来说,比起高密度这种外在物质形态,或许更值得关注的,就是城市治理能力。包括很多方面,譬如公交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但却受制于官僚系统而总是无法很好的满足,地铁建设速度与力度,城市卫生,小摊小贩是一味禁止还是疏堵结合,电线杆入地,变电箱变电站程控交换机站等强弱电设施入地,地下停车场的建设,人行天桥与地下通道的建设,户外广告牌的治理,路边乱停车现象的治理,行道树、街心小绿地多种大树、绿化提质改造,市民交通行为、公共场合行为的提升,等等。这的确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却是十分关键的工程,是软素质,是综合实力。高密度并不必然带来脏乱差,也更不是造成素质低下的根源,但反过来,综合素质、软实力不够,却可以让高密度的物质形态产生诸多问题。
从小事做起,看上去慢,但只要坚持,就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系统成长就是这样的,前面好多年都可能是打基础,看不到具体回报,但变化却实实在在发生了。一味靠房地产、靠高楼与宽马路大广场大绿化来拉动城市面貌变化的时代正在悄然过去,未来更重要的是从城市治理的小事做起,量变到质变。这也是城市品质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数量转向质量的过程中最难的地方之一。没办法,急不得,也不可能仅仅依靠物质推动而大拆大建。未来的大变样,是高度依赖今天每一个人每一个行动每一点观念的改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