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22 08: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末,乐清县城由北大街、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四条主要街道构成,交接处的十字街口,俗称“市头”。有一条路从车站一直延到上市头。
公家单位陆续沿这公路两侧占地造房,以致现在的南大街取了这公路原走向,呈括弧状曲线。“我七十年代初在日用品公司后面买地造私房时,房子按生产队的田地轮廓来造,根本没有总体设计,小巷只要人能通过就行,最窄处只有1.2米。”石进才说。
文革时期在南大街老消防中队大门前,即现街心公园西边,竖起了一块巨大的红色语录牌,行人车辆分流而过,成当时一景。
城市就这样自然地向南发展。各种建筑一点一点地多起来。
再以后,县城“二怪”成为市民饭后谈资:有桥无路,是说云浦桥的东端无路相接,与云浦路交汇时,“高悬”在那里,常发生交通事故;有路无桥,指的是建设中路西端到西河,无桥相连,路到尽头
八十年代开始,县城开始新建或改建一批街道巷路,至90年代初,逐渐形成南北大街、环城东路、环城西路的“三纵”,公安路、东西大街,建设路的“三横”为主的街道网络,全城交通初步通畅,“二怪”随之成为历史。这期间,1984年编制了《乐成镇总体规划》,为乐清第一个城镇规划。
道路改建与持续到目下进行的旧城改造,算为对二十年城建混沌状态的纠偏。
1993年12月,千年古县乐清举行撤县设市庆典,从此结束了1600多年的县建制历史,进入城市发展时期。
街上行人车辆逐渐拥挤起来,有人建议在建设路和南大街的“下市头”十字路口设红绿灯。对此提议,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时任市委书记拍板:拨5万元,搞一个!
乐清市第一个红绿灯诞生了。行人走过这十字路口,抬头端详红绿灯,恍然大悟:哦,我住在城市里了,我是市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