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0-28 14:3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泉朝游洛阳八大景之一,李德裕的山庄,被称为“仙府”。唐康骈《剧谈录》载:李德裕东都平泉庄,去洛城三十里,卉木台榭,若造仙府。《旧唐书 李德裕传》云:“东都伊阙南置平泉别墅,清流翠筱,树石奇幽”。山庄具私家郊野园林特征,形胜甲于一时。 平泉山庄位于梁村沟附近,是个风水宝地,四周十二峰簇拥环抱,沟内平地涌出无数泉眼,泉眼日夜流淌汇聚成河,由于水温较高,谷内气温较低,冷热相激腾起阵阵烟雾,山峰林泉在烟雾中隐现,真如人间仙境。此处平地涌泉,人们称之为平泉。当旭日东升,整个平泉披上了金色霞衣,令人心旷神怡。 平泉沟与北边的张沟、毕沟一带在东汉时是皇家狩猎场,汉亡废弃,公元418年5月,白马寺僧人释妙琦在平泉沟东南侧平台上建平泉寺,唐太宗、武则天、唐德宗等十二位帝王到此参禅礼佛,鉴真大师早年往来于京洛之间,在此访问修行,留下许多传说与故事。 李德裕讨厌佛教,他将平泉山庄建在平泉寺北约两里处,平泉山庄先废,再后来,平泉寺毁于战火,目前平泉寺旧址是明清时建筑。他在龙门得到了乔处士故宅后,就精心营建了平泉别墅。建有书楼、瀑泉亭、流杯亭、东溪、西园、双碧潭、竹径、花乐栏等庭台楼榭百余所,又购得各地珍木奇石百品以上,列于庭间。据《洛阳志》载:平泉有醒酒石。据说醉酒的人卧在上边,凉沁脾胃,酒气顿消,故名醒酒石。 李德裕将平泉沟划成五块,第一块地种花。第二块布石。第三块地种茶。第四块地种树。第五块地为主宅。在这五块地中间,依据溪流落差,建堰挡水,下流百尺成瀑布,瀑布下有潭,潭外依据水势及流向,建百余亭台,亭台间用小桥木廊相连。平泉山庄规模宏大,方圆10里。内筑亭台楼榭100余处,遍植奇花异草,广集珍木怪石。有鸣皋山、瀑泉亭、双碧潭、垂钓台、丛竹幽径、醒酒石等景点。李德裕最喜欢平泉山庄的两块石头,一块是睡眠石,颜色浅黄,冬暖夏凉。另一块是醒酒石,浑身赤乌,躺上去清凉似水,两石各丈余,仅容一身。 李德裕虽然在平泉住的时间很短,但平泉山庄在李德裕的心中极为重要,写过八十多首平泉的诗作,平泉山庄建成时还在外做官,看到山庄的画作作诗。 李德裕称平泉为“桑梓邑”,他在《平泉记》上教育他的子孙说,如果谁将来把平泉卖掉,就不是我的子孙。即使把平泉的一树一石给别人,也不是我的好子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