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16 20:1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虞世南,“飏影过伊洛,流声入管弦。”,“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日斜青琐第,尘飞金谷苑。” 虞世基,“凤阙暧西临,星桥耿南注。” 张九龄,“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河洛荣光遍,云烟喜气通。”,“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三月三日登龙山》 宋之问,“乘舆历万户,置酒望三川。”,“朝游伊水湄,夕卧箕山趾。”,“山游杳何处,迟回伊洛间。”,“莫令金谷水,不入故园流。”,“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池平分洛水,林缺见嵩丘。”,“伊洛何悠漫,川原信重复。”,“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西夏黄河水心剑,东周清洛羽觞杯。”,“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因为这首《龙门应制》,武则天把赏给另一位大臣的锦袍转赐给宋之问,从山水楼台可以看出当年龙门周边寺院众多的情景,和白居易的“龙门十寺,香山首焉”,乾隆的“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高阁聊登望,遥分禹凿门。刹连多宝塔,树满给孤园。 香境超三界,清流振陆浑。”王维曾被困于龙门菩提寺,可见龙门周边当时寺庙之盛)。“嚣声引飏闻黄道(黄道桥),佳气周回入紫宸。”《龙门应制》 上官仪,“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天津一别九秋长,岂若随闻三日香。”久居洛阳死于洛阳,有“上官体”《入朝洛堤步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