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义阳府邸

[经济商业] 史上第一次寿县历代名人资源全面统计整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09: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chenyi 发表于 2016-1-26 11:13
版主太厉害,资料真多,有空慢慢看

大家一起学习,我们已错失30年,时不我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09: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是在寿县留下重要功绩的人物

孙叔敖(公元前约630年~公元前593年),名敖,字孙叔,楚国(今荆州沙市)人,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到“孙叔敖举于海”,以贤能闻名于世。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物简介  
孙叔敖孙叔敖(公元前约630年~公元前593年),名敖,字叔敖,别名蒍猎,蚡冒之后;楚国时期(今湖北沙市)人,“世为列姬,国地朝廷”,祖父蒍吕臣曾官拜楚成王令尹。父亲蒍贾,任楚国司马。出生于郢都(纪南城) 北海子湖边白土里(又称孙家山,今雨台山附近)。楚庄王时为楚国令尹,以贤能闻名于世。[1] 《淮南子·人间训》:孙叔敖在出任令尹前,“决期思之水(今河南固始县境的史河),而灌雩雩之野”,即带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灌溉农作物,这项水利工程,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期思陂”(《太平御览·地部》:“楚相作期思陂,灌云雩之野。”)。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楚国名相,蒍氏,名敖,字叔敖,一名蒍猎,蚡冒之后,“世为列姬,国地朝廷”。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相传孙叔敖少年时,曾遇两头蛇,时俗认为见此蛇者必死,他想:要死只我一人,不要再叫旁人看见。于是,他斩杀了这蛇,埋入山丘,其品德为族人赞佩(出典见《贾子》)。那山丘因而得名 “蛇入山”在今江陵城北约二十里。及成年,因父亲获罪,他举迁期思(今淮滨期思镇)邑。[2]受到了后人的传颂和尊崇。期思城西南有埋蛇岭系孙叔敖埋蛇处,也叫埋蛇冢,史志作敦蛇丘。[1]因期思县治后划入固始,《嘉靖固始志》把 "寝野歧蛇 " 列为八景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09: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义阳府邸 于 2016-1-27 10:04 编辑

孔子弟子——宓子贱

宓子贱:姓宓(fu),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期鲁国人。
有才智,仁爱,孔子赞其为君子。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小孔子30岁(《孙子家语》作49岁)。曾在鲁国做过官,鲁国君主曾任命其为单父宰,派他去治理单父(今山东菏泽单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09: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义阳府邸 于 2016-1-27 10:03 编辑

战国四君子之一——功高盖主的春申君!

黄歇 编辑
同义词 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一般指黄歇
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黄歇在前去奔丧,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又据《越绝书》表明黄歇是在楚幽王之时为楚幽王所杀。[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09: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义阳府邸 于 2016-1-27 10:02 编辑

名将廉颇长眠于八公山下!

廉颇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 编辑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以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国,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09: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义阳府邸 于 2016-1-27 10:00 编辑

淮南王刘安,豆腐,《淮南子》……

刘安 (西汉淮南王) 编辑
同义词 淮南王刘安一般指刘安(西汉淮南王)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1]
刘安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书,该书包罗万象,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文学价值。[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09: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时苗留犊 编辑
时苗留犊,典故名,成语, 【出处】唐·李瀚《蒙求》:“时苗留犊,羊续悬鱼。”
时苗:人名,东汉巨鹿人(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时苗曾是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令,上任时乘母牛驾车,到寿春后牛生一犊,时苗离任时将牛犊留下,不肯带走。后用以形容为官清廉,不贪财图利。

当时,扬州郡治所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上任之初,时苗前去拜见蒋济。蒋济平素嗜酒,不巧正遇他喝得酩酊大醉,不能见他。时苗气恨之下,回去刻了一个木人,署名“酒徒蒋济”置于墙根,早晚射之。州郡虽然也知道是其所为,实不恭敬。然而,时苗行得端、走得正,亦无可奈何。
当初,时苗为官上任时,乘坐一辆牛车来寿春。一年过后,母牛生一小犊。卸任后,群吏说:“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力劝将牛犊带走。但他却说:“令来时本无此犊,犊为淮南所生有也。”当地民众父老虽“攀辕卧辙”,时苗还是执意留犊而去。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偏激,然而,时苗却因此而闻名天下。后任太官令,为令数年,不肃而治,官至典农中郎将。后因不满曹操专权朝政,弃官归隐,正始年间病卒,年70余。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时苗为官清廉,亦把小牛饮水之池取名为“留犊池”,又在牛犊栖身地建起“留犊坊”。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州赵宗顺从民意,又在池北建祠祭祀时公,因称时公祠或“留犊祠”,池、祠之间的街巷曰 “留犊祠巷”。
时苗死后葬于今河北邢台市平乡县太平乡小漳河之滨。当地群众称其墓冢为“牛令圪塔”。自此,“时苗留犊”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历代文人墨客过此多有诗作,抒发怀古之感慨。元代监察御史王恽写有一首《题时苗留犊》,诗中有“清白居官志不贪,故教留犊在淮南”之句;清代文人孔庆珪《太平乡》一诗中有“一载寿春令,弃官归隐居。留犊语父老,清廉近何如。佳墓巍然存,大木风萧疏。爱此太平乡,醇风还古初。”诗作歌颂了时苗的高尚品德和太平乡的秀丽风光与淳朴民风。
苏轼、张軏、汤鼐和王九思等也都为时苗留下赞美诗句。明张軏《留犊池诗》云:“来一牛来去一牛,清风高节至今留。”汤鼐《留犊池》诗曰:“漫说池湮不记年,开池今见郡候贤。爱民政高向时著,留犊名从去后传。”尤其是明寿州主事董豫所作的《留犊池》一诗,读来令人深思。
“去任无惭到任时,独留一犊饮斯池。
廉名不持当时重,遗爱能令去后思。
千载清风垂古史,半池明月映荒祠。
停骖几度池边立,漫剔苍苔诵勒诗。”
寿春令时苗为官司时“有私牛于官舍产犊,及迁而留之”,为后人留下了为官清廉的千古佳话,其“来时本无此犊,犊为淮南所生有也”的无私品质,实为居官知耻的典范。
时苗为寿春令时,所带母牛产犊,卸任后带走此犊本无可厚非,当地民众父老亦“攀辕卧辙”力劝,但一世清廉的时苗却认为此举是可耻之事,力所不为,足见居官知耻之意在其心间已根深蒂固。
《论语》曰:“行已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说:“廉耻,是立(做)人之大节。康有为则说:“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纵观古今贪官犯脏,皆因寡廉鲜耻,靡所不至,其怕的是刑律,就是不怕羞耻二字。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居官者明德知耻,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
“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在为政者中培养知耻明德的风气,重在教育与“督责”。要让居官者懂得什么是可耻,什么是光荣。孔子曰:“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政,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为不正,百姓何所从乎?”耻字从而,“耻”字的原义是对可恶不伦之事的舆论鞭打与精神谴责,是骂声不绝的斥责。当下,社会舆论正在谴责腐败,党和国家正在整治腐败,只要为官者具备居官知耻的“最后底线”,相信腐败现象一定会得到大幅减少。
以“时苗留犊”这面镜子照一照,嗜欲淡,营求少,恐惧修省以治身,思患豫防以维世,高远纯洁的志向就会主宰我们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0: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义阳府邸 于 2016-1-27 10:06 编辑

苻坚 编辑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兵败淝水

王猛于公元375年(建元十一年)去世,临死时说:“晋室现在虽然立于偏远的江南地区,但承继正统。现在国家最宝贵的就是亲近仁德之人以及与邻国友好。臣死以后,希望不要对东晋有所图谋。鲜卑、羌虏都是我们的仇敌,终会成为祸患,应该将他们除去,以利社稷。”[16]  希望苻坚先解决国内鲜卑和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对前秦政权的暗藏问题。不过,苻坚在统一北方后仍未听从王猛之言,着力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且于公元382年(建元十八年)更下令派吕光等应车师前部王弥窴及鄯善国王休密驮征伐西域不服前秦者的要求,领十万大军征伐西域,并于次年正月出发。另外苻坚亦将注意力转移到东晋。
公元382年(建元十八年),苻坚在太极殿召见群臣说:“我从继承大业以来,将近三十年了。四方大致平定,只有东南一角,还没有蒙受君王的教化。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兵力,能有九十七万。我准备亲率大军东伐。你们以为如何?”面对苻坚的主张与发问,秘书监朱肜表示支持,尚书左仆射权翼及太子左卫率石越却都以东晋君臣和睦,且当时为重臣的谢安及桓冲都是人才,皆予以反对。而当时群臣亦各有意见,未有共识。苻坚见此,就说:“像在道旁建房子去问意见,就因听太多不同的议论而一事无成,我心中自有决断。”群臣退下后,苻坚留下其弟苻融继续和他讨论,然而苻融亦以天象不利、晋室上下和睦以及兵疲将倦三点为由反对。苻坚因而大怒,苻融后哭着劝谏,并重提王猛死前的话也未能说动苻坚。后名僧释道安、太子苻宏、苻坚宠爱的中山公苻诜以至宠妃张夫人皆反对伐晋,苻融等人亦屡次上书表示反对,苻坚仍然不肯放弃出兵东晋的计划,可见苻坚当时其实下了决心。相反,慕容垂向苻坚表示支持出兵东晋,苻坚听后十分高兴,于是向慕容垂说:“与我平定天下的人,就只有你一个呀。”更赐其五百匹布帛。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建元十九年)五月,东晋荆州刺史桓冲出兵襄阳、沔北及蜀地。桓冲于七月退军后,苻坚便下令大举出兵东晋,每十丁就遣一人为兵;二十岁以下的良家子但凡有武艺、骁勇、富有、有雄材都拜为羽林郎,最终召得三万多人。八月,苻坚命苻融率张蚝、梁成和慕容垂等以二十五万步骑兵作为前锋,自己则随后自长安发兵,率领六十余万戎卒及二十七万骑兵的主力,大军旗鼓相望,前后千里。十月,苻融攻陷寿阳(今安徽寿县),并以梁成率五万兵驻守洛涧,阻止率领晋军主力的谢石和谢玄等人的进攻。当时正进攻晋将胡彬的苻融捕获胡彬的所派去联络谢石的使者,得知胡彬粮尽乏援的困境,于是派使者向正率大军在项城的苻坚联络:“晋军兵少易擒,但就怕他们会逃走,应该快快进攻他们。”苻坚于是留下大军,秘密自率八千轻骑直抵寿阳。[18]  然而,晋将刘牢之及后率军进攻洛涧,击杀梁成,前秦军队溃败,谢石等于是率领大军水陆并进,与前秦军隔淝水对峙。苻坚和苻融此时从寿阳城观察晋军,见其军容整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都以为是晋军,于是说:“这也是劲敌,怎能说他们弱呀!”由此怅然失意并有惧色。苻坚及后答允晋军要他们稍为后撤,让晋军渡过淝水作战的要求,并认为能待晋军半渡淝水之时进攻晋军,获得胜利。但当前秦大军一退就出现全军溃退,苻融骑马入乱军中试图统率乱军,但堕马被杀,晋军于是追击溃败的前秦军,令前秦军伤亡惨重,连苻坚亦中流矢受伤,单骑逃到淮北。
淝水古战场
淝水古战场
苻坚败退到淮北时十分饥饿,有平民送他饭菜,苻坚于是给予赏赐,然而该平民却拒绝,更称苻坚自取厄困,自己身为其子民即为其子,不图回报。苻坚因而大感惭愧。及后苻坚与慕容垂的三万军队会合,随后一直沿途收集逃散的败兵,到洛阳时聚集了十余万人,百官、仪物和军容都大致齐备了。后苻坚返回长安,哭悼苻融并告罪宗庙后下令大赦,下令锻炼兵器并监督农务,抚顺孤老及阵亡士兵的家属,试图重建国家秩序。[14]
秦土分崩

淝水战后,前秦元气大伤,先前被统一的鲜卑、羌等部族酋豪纷纷举兵反叛,建立割据政权。先是慕容垂逃回前燕故地复国称王,慕容宗族的子弟跃马披甲,遍地狼烟;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亦在牛川称王复国;羌族的姚苌等人也重新崛起;丁零、乌丸相续起兵反叛。北方重新四分五裂。
苻坚困守长安,看见前燕贵族背信弃义,把慕容暐叫到面前大骂:“你们家族兄弟子侄布列上将,当时虽称是灭国,其实我待你们象归家一样。现在慕容垂、慕容冲、慕容泓各个称兵,你们家族真是人面兽心,枉亏我以国士待你们。”虽然如此,苻坚看见在自己面前涕泣阵诉装孙子的慕容暐等仍不忍诛杀。[20]
长安城外,慕容暐之弟慕容冲率部歼灭秦军数万,占据阿房城,步步逼近。慕容冲是个阴狠凶戾的人,十二岁时前燕国亡,曾与十四岁的姐姐清河公主一道为苻坚纳入后宫,作为娈童伺侍苻坚,姐弟专宠,旁人莫进。最后王猛切谏,将其放出外任做大州刺史。
慕容冲难忘苻坚“既往之施”,亡国受虏之恨?枕席胯下之辱?或许兼而有之。苻坚对慕容冲不薄,遣其出宫后,曾授其太守高位。想当年,慕容少年英姿,鱼水之欢,此时不忘旧情,也是情理之中。冲远道来伐,坚尤念其冷暖。想苻坚素来宽厚骁勇,若已了无旧情,也不至于以锦袍取悦而缓兵。慕容兵临城下,苻坚尤念恩份如何。此情可一叹。
鲜卑大军进攻长安城,苻坚凭城观看,不禁念旧,派人送一锦袍于慕容冲,慕容冲答道:“孤家以天下为任,怎能看这一袍小惠。如果你束手来降,我们慕容家对待你也不会比你从前待我们家差。”苻坚气得几乎吐血,大叫:“后悔不用王景略和阳平公(苻融)之言,使白虏敢猖狂如此!”(鲜卑族人皮肤白皙,故苻坚呼之为白虏)
长安城内,犹有鲜卑数千人在大宅子里住着,慕容暐时刻不闲,秘密招集族人准备埋伏人马袭杀苻坚,其间消息泄露,苻坚大惊,这才诛杀慕容暐父子及其宗族,城中鲜卑不论少长及妇女全被杀光。自此之后,灭人国者如果不忍心对亡国家族下绝杀令,劝谏者往往以苻坚为“柔仁邀名”的首例,致使后代亡国之皇族少有保全者。[21]
慕容冲在长安城外围成日久,城中乏粮,以至于出现人吃人的惨剧。苻坚倾最后家底设宴款待群臣,打仗的将军也分不到几片肉吃,塞进嘴里不敢咽下,回到家“吐肉以饴妻子”。数月之间,烟尘四起,百姓死亡无数。慕容冲率众登长安城,苻坚全身甲胄,亲自督战,飞矢满身,血流遍体。最后,苻坚听信谶言“帝出五将久长得”的鬼话,从长安出奔,只留太子苻宏守城。慕容冲纵兵大掠长安,死者不可胜计。
魂断新平

苻坚墓
苻坚墓
苻坚逃到五将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羌族首领姚苌派兵包围了他,秦兵溃奔,身边只剩下十余个侍卫。苻坚此时帝王之度不改,坐而待之,召厨师进食。
姚苌大将吴忠驰马赶到,把苻坚捆起来送到新平(今陕西省彬县水口镇),继而姚苌又派人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苻坚张目喝道:“小小羌胡竟敢逼迫天子,五胡的历数次序,没有你这个羌人的名字。玉玺已送到晋朝那里,你得不到的了!”姚苌于是又派人提出苻坚禅让给他,苻坚大骂:“禅代,是圣贤的事,姚苌是叛贼,有什么资格做这事!”苻坚自以平生都待姚苌不薄,甚至在淝水之战前将“龙骧将军”这个祖父曾受以及自己杀苻生夺位时有的将军号珍而重之的封予姚苌,现在姚苌反叛并逼迫他,于是屡次责骂姚苌以求死,并为免姚苌凌辱两名女儿,于是先杀苻宝和苻锦。八月辛丑日(10月16日),姚苌命人将苻坚绞死于新平佛寺(今彬县南静光寺)内,享年四十八岁。张夫人及苻诜亦跟着自杀。[21]
姚苌为掩饰他杀死苻坚的事,故意谥苻坚为壮烈天王。而苻坚去世同年,苻丕得知其死讯,便即位为帝,谥苻坚为宣昭皇帝,上庙号世祖。征西域后回到凉州的吕光得知苻坚去世,亦谥其为文昭皇帝。[20]
为政举措编辑
苻坚除了一系列减省奢侈品、鼓励农业、停止征战外,更建立学校,重视文教,尤其留心儒学。苻坚曾下令广收学官,郡国学生只要通晓一经或以上就获授职,亦表彰有才德和努力营田之人,令人们都望得朝廷劝励,崇尚清廉正直,物资亦丰盛。苻坚更每月亲临太学考拔学生,消灭前燕后更在长安祭祀孔子。而王猛亦助苻坚整顺风俗,令全国学校渐兴。在苻坚治下的关陇地区丰盛安定,地区回复秩序,工商业兴盛,一片繁华景象。及至后来王猛去世后,苻坚仍然尊崇儒学,不但命太子、公侯和官员之子以及中外四禁 、二卫、四军长上 的将士都要受学,连带后宫亦设有典学,教宫内宦官及宫婢经学。另亦严厉禁止老庄以及图谶学说。后来西域大宛献马,苻坚效法西汉汉文帝送还进贡的千里马,更加命群臣作《止马诗》送到西域,以示没有取千里马的欲望。最终共有四百多人献诗。
苻坚亦重视生产,遇上天旱不但曾下令节俭及开山泽资源与民共享,亦督导百姓耕种,自己更亲身躬耕藉田,让苟皇后亲身养蚕,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后又征集王侯以下及豪门富户的家僮奴仆共三万人开通泾水上流,引水灌溉解决关中水旱问题。
苻坚对于前秦这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其实没有作出融合的措施。如陇西鲜卑首领乞伏司繁投降后,只迁乞伏司繁到长安,仍留其部众在陇西地区;前燕鲜卑族人除了慕容氏皇族及部分关东豪族被迁至关中地区外,尚有大部分留在前燕故地,另亦迁原居中山的丁零族人到新安(今河南新安县);消灭代国后,苻坚虽然由北方匈奴族人代领代国遗众,但仍居北方。在苻洛叛乱被平定后,苻坚则为更好的管理关东以至各地民族,于是从原集中于关中的氐族人分出十五万户,各由宗亲率领出镇,如古分封诸侯般管治地方。然而此举却分散了氐族的民族力量,影响对各地的军事影响力,而移居关中的各民族更成前秦的心腹大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0: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投鞭断流

当苻坚决定南侵东晋时,遭朝中大臣劝谏,指出东晋由汉族人建立,受国人拥戴;而且有长江天险,不易攻下,但骄傲的苻坚却不屑地回应:“我坐拥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投入区区长江,足可把长江水断流,长江天险还有什麼好怕的?”[25]

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时,苻坚与苻登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苻登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26]


风声鹤唳

淝水兵败后,苻坚的溃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7 19: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收集这些资料很费神,表示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14: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寿县能快速发展  重整雄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0: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肖蔚 发表于 2016-1-28 14:58
希望寿县能快速发展  重整雄风

对,加油,加速崛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1 1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杰地灵的大淮南,没有理由不崛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7 16:18 , Processed in 0.04535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