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1-9 18:47: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要有更加强烈的竞争意识
长江日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武汉就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您对武汉建设“超大城市”有什么建议?
杨开忠:国家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把武汉定位为三个超大城市之一,这是国家战略定位上的优势。但实际上武汉能不能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武汉要有更强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没有更强的紧迫感、竞争意识是不行的。
与武汉竞争的城市至少有长沙。武汉有武汉的潜力和优势,但长沙也有其不可忽视的潜力和优势,二者面临相互很激烈的竞争。武汉应该看到的,一是在内河水运时代,武汉是毋庸置疑的长江中游地区中心,但现在不是内河水运时代了,而是综合运输时代。除水运不具优势外,长沙航空运输、高铁运输、高速公路的地位和作用很难说不如武汉,两个城市其实都差不多。因此,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下,武汉要保持自己的中心城市地位,没有绝对的交通运输优势可言。二是武汉居“天下之中”,但换个角度,情况又不同。我们未来的经济机会,站在全球来看,世界人口和经济增长中心是北起黄渤海国家和地区、经过东海、南海国家和地区,再到南亚的新月形地带,珠三角大致处于这个新月形地带的中心。相对武汉,长沙距这个中心更近一些,整体上对这个新月形地带进入性更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后,这个新月形地区对我国地区发展的意义更重要了。武汉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占优势。三是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表明,一个地区发展能不能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看它能够有效进入的本地市场大小。在我国,这个本地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行政区划界定的。武汉所在的湖北省人口5800多万,而长沙所在的湖南省人口6700多万,比湖北人口多900万,而且长沙与株洲、湘潭具有紧密的同城化联系。这样,单纯从行政区划角度来看,武汉本地市场潜力相对小些。武汉不仅要更加着力加强与湖北省其他地区合作,而且也要更加着力加强与湖北省外的周边地区合作,如果不在这方面取得优势,武汉在服务的本地市场上就会彻底地不占优势。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武汉要有更加强烈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