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8-8 23: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ze955 于 2017-8-8 23:21 编辑
看到这个帖子里某些人的言论,我感触颇深。
从2014年开始我和晟龙版主一直在关注长沙地铁命名的事情,从最开始的1、3号线命名,到后来的4号线征名,再到现在5号线征名,基本每次都积极参与了。搞不好你们觉得很多老土的名字被用上,就有我们的一份功劳。我知道估计有人要骂我了,记得之前在微博上因为提议把“开福区政府”改成“马厂"而被网友骂,这个帖子里估计也有这样的人。
其实仔细想想,北京的"三里屯"土不土?“中关村”土不土?上海的“陆家嘴”土不土?香港的“尖沙咀”土不土?其实大多数以地形结尾的地名都是很土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从土地中来的。帝都也有“土桥”这个名字的,长沙也有诸如“金鸡咀”、“罗家嘴”这样的名字的,然而为什么到了长沙来就变土了呢?
大约是因为长沙还是太穷了吧,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如果经济状况很窘迫,那么就容易对自己的各方面都不自信。换到城市来也是如此。城市文化的自信是由经济基础赋予的,为什么大家对土桥这种名字如此敏感?那是因为他的城市建设面貌,是真的很土,而又没有别的吸引人的城市特征。为什么同样土的掉渣的马栏山没人指责?原因不言自明,只可惜,芒果台无法在全长沙四处开花,不然他应该还能再给几个老土的长沙地名镀一下金。
你们把“观沙岭”改成“滨江新城”,他就能变成珠江新城那样吗?或者把5号线全部老土的名字全换一遍,万家丽路就能变成纽约的第五大道吗?
做梦。
因为城市建设水平就是如此,乏善可陈,想用几个“动听”的名字麻痹自己,掩盖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只可惜名字再好听,出了地铁站口,依旧是一排排贴着上世纪流行的公共厕所式白瓷砖安置小区,还有一堵堵屎黄色的高层住宅罢了。
有朋友说,如果一个城市全是各种塘各种岭的,那么该是多可怕的事啊!
不好意思,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事实:
这就是长沙。
湘江冲击两岸坚硬的风化层,没有形成大平原,反而形成了无数破碎的丘陵,最终形成小型平原、丘陵、山地相间的地理面貌,独一无二且不可复制。
这就是大家生活的城市。
长沙近十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然而很可惜的是,很多老地名没有和城市更新一起被用于各种市政建设中,大家一定有这种感觉,长沙的很很多公交站名都是“XX路口”或者是“XX路XX路口”,于是,地铁站名反而成了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办法。所以当你们在地铁中看到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名字,不要惊讶,他们一直就叫这个名字。
而长沙这么大,没有人能要求地铁站名都必须是他知道的名字。相反,这些土得掉渣的老地名,将和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一起,进入下一个轮回,重新焕发生机,若干年后,也许就会成为某个小商圈,或者是长沙的新名片也未可知,到那时,也许他们能够一雪前耻。
说到这里,我突然有一个想法,“马王堆”这个名字,长沙话里面容易读成“蚂蟥堆”,既吓人又老土。
不如,换了如何?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