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moyan808

奥博风云、世纪霞光、钱新夕照(第三页更新西湖钱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22: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花道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22: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丛掩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22: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华灯初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22: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1 10: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nlongh 于 2017-8-21 10:42 编辑

来张全景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1 10: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很有气势,长度、密度都已不错,如果市民中心后再加密,东西区各再来一栋300+,堪称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1 11: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几根树支架去掉就美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1 12: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银行拿地了?要建超高层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1 12: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moyan808 发表于 2017-8-20 22:13
加图~
北高峰视角,拖了很久了,每年必去,今年也不例外,西湖与城建最融合的视角,三面云山一面城,一面 ...

       每年一张成长记录定格照,似曾相似却又常看常新——不变的西湖,巨变的城市。
       只有对这座城市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发自内心的关爱,才会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遗余力去记录它成长的点滴,去探讨它建设的得失。
       所谓“三面云山一面城”——我的理解,三面云山相对是一个定量,一面城则是一个变量。三面云山基本上是自然的禀赋,虽然历经千年的人工美化,但总体风貌仍是自然的,只是更可通达可亲近被赋予了人文意蕴的中国山水式的自然而已。而一面城,其实自从有了这湖边的城之后,城址的坐落、范围、格局、样式,一直是在动态变化中的。只是囿于农业时代的生产力,变化不是很剧烈,总体而言,直到解放前乃至改开前,西湖和杭城,还是和谐一体互为表里的。
       不幸的是,旧城改造以来,几乎是和所谓的限高同步,杭州老城整体风貌荡然无存,代之以粗陋的成片火柴盒或者7、80米高的筒子楼,齐、密、丑、俗,城市样貌气质从此和西湖割裂。试想,如果,当年真的严格限高,保古城,建新城,从湖滨到贴沙河,是古都风貌,贴沙河以东到秋涛路,是绿带过渡,秋涛路以东到江边,建设新城...那么,现在的杭州,完全可以和巴黎相媲美。
       所以,当年提出限高,理念是对的,可惜不得法,也完全没限住。面对现实,在老城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楼不可能拆除的情况下,在保全吴山和宝石山山脊线背景纯净的前提下,假设没有航空限制,钱江新城及对岸的世纪城,不仅不应该限高,甚至是应该适当拔高,才能破除老城业已形成的齐密丑俗的天际,从西湖角度看,远景中段有一条甚至数条叠加的人工的起伏天际,既和其余三面云山的线型呼应,又形成一个透视焦点,从而有平远-深远-高远的景观层次过渡,成就天际加分项,再塑城市外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1 13: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moyan808 发表于 2017-8-20 22:13
加图~
北高峰视角,拖了很久了,每年必去,今年也不例外,西湖与城建最融合的视角,三面云山一面城,一面 ...

貌似博地中心平地而起,拯救了一段平齐的天际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3: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3: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城池 发表于 2017-8-21 12:19
每年一张成长记录定格照,似曾相似却又常看常新——不变的西湖,巨变的城市。
       只有对这座 ...

说的很对,三面云山属于千年静态,人文积淀,而一面城却是随历史变迁,始终是动态变化,属于市井、属于人间烟火,这才是符合天人合一又有内在源动力的传统理念。西湖要限高没错,但也要看场合,保护静态的,适度放开动态变化的,不能谈高色变,唯西湖为政治正确并不可取。在湖东岸以东的远处,以起伏的城市轮廓作为背景,只会比现如今平淡寡味的天际线更有活力,也能呼应西湖群山的曲线轮廓。而要站在西湖看远处,能起到起伏感的作用已经是相当高的海拔了,一般的摩天高度在视觉影响上是很有限的,所以,过于担心高度真的是多余的,其中一点就是不敢相信好的天际线其实是一座城市的巨大加分项,如果不是这样,何必再造保俶塔、雷峰塔、城隍阁?那也是人造建筑物,难道也要排斥吗?所以,限高可以,但不是一刀切,品质和天际线的合理经营才是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1 13: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moyan808 发表于 2017-8-21 13:48
说的很对,三面云山属于千年静态,人文积淀,而一面城却是随历史变迁,始终是动态变化,属于市井、属于人 ...

没错。现在西湖大多数角度尤其苏堤角度平视,钱新天际就仍嫌太矮太平,起伏不够,未能从原有老城寡淡天际中跳脱并取代之,即使目前东西最高的来福士和口红,都未能成为视觉焦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1 14: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钱江新城CBD 发表于 2017-8-20 22:11
今年内透还要壮观!静待

是的,一年比一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1 14: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holy01 发表于 2017-8-20 22:07
看一下这张去年冬天moyan大神的图,内透不差的

谢谢啊~moyan的照片真的很好,只可惜他经常拍上海

如果经常拍杭州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6 11:57 , Processed in 0.06867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