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18年7月4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4 22: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引进哈佛终身教授,华科引进科罗大终身教授,西交大牛回华科

80后公社
百家号07-04 17:28


杨荣贵和尹晓波展示新型辐射制冷材料
打破传统物理观念的材料科学家
相比哈佛大学的知名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很少人知道,这所著名的高校在最新的美国联邦基金研究排名中,该学校位于全美大学的第6位,科罗拉多大学对全由学生操作的太空人造卫星引以为荣,曾经登陆太空的太空人,有18位是该大学的毕业同学。杨荣贵作为科罗拉多大学的终身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航天材料学科,2017年杨荣贵和同事尹晓波共同研发了一种新型辐射制冷新材料,震惊了当时的世界科研界,这种新材料不用插电,不用烧油,自己就能降温;不把负担转嫁给地球上任何别的东西,直接把多余的热量送到外太空,这种绿色环保的新型辐射制冷材料打破了传统物理制冷的方式,也让人类未来航天材料应用领域多了一种低能耗的选择。

麻省理工机械系主任陈刚
西交学子回归华科
杨荣贵是在1996 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学位,1999 年获得清华大学工硕士学位后,远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留学,就读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1 年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师从陈刚教授和Mildred S.Dresselhaus教授,于2006 年2 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杨博士从2006 年1 月起任职于科罗拉多大学博德分校,于2011 年提前两年晋升副教授(终身教席),并于2016 年晋升正教授。杨荣贵一直致力于纳米材料、器件和系统的能量输运机理和热控制研究,是声子导热的多尺度模拟和超快激光探测方面的国际权威,在纳米复合热电材料和器件、锂电电池的三维纳米电极、高功率电子设备的热管理技术等方面有着开创性的贡献,已在《科学》《自然-材料》《先进材料》《物理评论快讯》等顶级科研刊物发表了120 篇期刊论文,并在国际会议和科研机构做过100 多个特邀讲座。他的论文已被 SCI 引用4600 次、谷歌学术搜索引用7400 次,作为西安交大和清华大学培养的学子,最后回国后选择华中科大,其中他的博导陈刚起到关键的作用,陈刚作为华科知名校友,不但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还是麻省理工机械学院的系主任,陈刚的研究涉及热传递、纳米技术和能量转换,主要包括微米和纳米尺度能量转换与传输机理的实验、理论和数值计算 。这些年华科青年科研人员的引进,离不开在海外扎根的知名华科校友的推荐。

华中科大东湖论坛网罗科研青年
华中科大的东湖论坛网罗科研新秀
2018年准备以国家千人全职回国的杨荣贵将正式入职华中科技大学之前,杨荣贵就参加过华中科技大学组办的东湖青年学者论坛,当时由华科邵书记和根叔主持,杨荣贵的加入,未来会带动华科本身就具有优势的材料学科,杨荣贵的成就不比全职回北大的谢晓亮成就低,当发现新型辐射材料事,全球顶尖的科技媒体《自然》杂志、《科学》杂志网站、老牌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和《福布斯》立即跟踪报道,天气频道,权威研发杂志《R&D Magazine》、科学时代《Tech Times》、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在线报道;中东、英国广播公司( BBC)等欧洲多国国家媒体蜂拥采访报道杨荣贵教授,在材料物理领域的任何重大发现都会对人类的未来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理科论文分布情况
华科材料和光电学科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从目前来消息,杨荣贵回国全职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虽然没有确定具体岗位,但是从华科强势学科材料和光电领域,未来杨贵荣一定会选择这两个学院中的一所,杨荣贵选择华科不光是博导陈刚的推荐,本身杨荣贵的研究专业方向和华科的强势科研平台相关联,期待未来杨荣贵教授可以在华科继续创造出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4 22: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科罗拉多大学杨荣贵和尹晓波教授研制划时代意义的降温材料
2017-02-14


两名在科罗拉多大学工作的华裔教授,杨荣贵(Ronggui Yang)和尹晓波(Xiaobo Yin) 教授最近在顶级科技杂志《Science》发表了一项发明。他们研发出一种有划时代意义的降温材料。不用插电,不用烧油,自己就能降温;不把负担转嫁给地球上任何别的东西,直接把多余的热量送到外太空。节能,低碳,高效,环保……这简直就是现代人最理想的降温材料!

先来看看新材料长什么样子吧。  


从微观上看,这种新材料是由许多直径在8微米左右的小玻璃珠子随机地镶嵌在透明塑料中制成的。



普通的塑料,普通的小玻璃珠,组合起来,却是一种室温辐射的“黑体”。这个黑体薄膜材料可以以远红外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而且这种材料发射的电磁波波长是8-14微米。对这个波长的电磁波,地球的大气层几乎是透明的。也就是说,这些被发射出去的热量几乎不被大气层通过反射、吸收和散射等方式“转换消化”掉,而是直接就穿过大气层,进入外太空,一去不回头。形象地说,这种“塑料”是咱们居住的室温环境和外太空零下270℃的极冷环境的能量输送通道,可以源源不断地把地球上利用不了的热量输送出去。

如果在材料的背面再镀一层纳米级别的金属膜,那么降温效果就更好了,不仅可以把热量送走,还可以把太阳光反射走,不让需要降温的物体因为吸收阳光而变热。实验显示,这种材料在中午阳光直射下最高可达93W/平米的辐射冷却功率,可以轻松让与它接触的物体降温10-16 ℃。

不用插电,不用烧油,自己就能降温;不把负担转嫁给地球上任何别的东西,直接把多余的热量送到外太空。节能,低碳,高效,绿色,环保......这简直就是现代人最理想的降温材料!

这项发明最近刚在顶级科技杂志《Science》发表,已经引起了一大票国际顶尖媒体的关注。咱们华人更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因为它的发明者是两名在科罗拉多大学工作的华裔教授!

杨荣贵(Ronggui Yang)和尹晓波(Xiaobo Yin)教授



两位教授和他们的新型辐射制冷材料。

两位教授的研究课题是为目前咱们的房屋空调和大型电厂的冷却寻找一种更节能环保的方法,其中辐射制冷一直是这个课题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们积极探索的方向。

2014年,斯坦福的另一位华裔教授 Shanhui Fan率先在实验室制成了一种辐射制冷纳米光学超材料,顶尖科学杂志《自然》当时对Fan教授的报道表明,他设计的材料在烈日下可以让接触的物体降温5℃。但可惜的是,Fan教授的材料对生产条件要求苛刻,生产成本过高,无法大规模推广。



而尹教授和杨教授的方法则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目前已经在实验室制作出了成型的材料生产线。


被制成卷轴的产品,成本只需要$0.5/平米,就是个塑料价格!

地球变暖一直是人类面对的一个共同课题。这种利用外太空零下270℃的冷源的新技术是解决地球变暖问题的一个新的探索方向。教授们目前正在努力,争取把这个材料早点商业化,让更多人享受到它的好处,让地球变暖的趋势可以早日减缓。

将来大家会用这个材料:

冷却水循环系统中不需要制冷设备降温了,用这些塑料膜就可以......

生活在热带的可以直接用这材料盖房子,做大棚,做衣服。从40℃降温到30℃,那就是幸福......

把它包在手机,电脑上,就不会过热了......

把它贴在房顶上就不用开空调了,不过冷的地方到冬天得撕下来。那也没关系,反正便宜......

大家一起来畅想一下这种新科技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4 23: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烟厂缴纳的税收比三桶油交的钱加起来还要高,这都是烟民的贡献啊!没必要对烟民集体排斥,他们交的税可比不抽烟的多多了,而且经常抽烟肺癌几率大,早去世不占用医保额度,典型的燃烧自己奉献他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4 23: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youryuan 发表于 2018-7-4 22:38
科罗拉多大学杨荣贵和尹晓波教授研制划时代意义的降温材料
2017-02-14

大牛啊,重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5 00: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晓亮虽然是哈佛终身教授,他全职回国报道铺天盖地,但杨荣贵的成就不在他之下。祝贺华科了,顶尖人才永远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对城市还是学校来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5 00:27: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省政府领导有没有魄力共建一所清华大学武昌校区,主打新能源汽车,材料,光电,智能机器人,芯片微电子,清华清华学艺在清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5 06:3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神奇的材料,期待尽快投入生产,湖北夏天太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5 08: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楚人 发表于 2018-7-4 18:39
说经开引资低端,这样说不太负责任啊

听起来高大上,什么汽车,通用航空,都是工厂,制造制造制造,大量的技工,研发力量太薄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2 17:27 , Processed in 0.04022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