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20年9月14日(周一)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4 11: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征程,再出发!原航发集团、碧水集团、环投集团改革重组为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

武汉SW研究决定,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碧水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环境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重组为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9月12日下午,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干部大会在市政研发中心305报告厅召开。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董丹红出席会议,宣读《武汉市委关于新组建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改革方案》,对改革重组提出工作和纪律要求。

市委组织部举报中心主任周勇及干部四处李文文,原航发集团、碧水集团、环投集团中层正职及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会议。

董丹红强调,全体干部职工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讲政治、顾大局,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对国企改革重组工作“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统一分类、突出主业,统一监管、科学有效,统一步调、稳步推进,统一要求、严明纪律”的要求,做到同心同向、履职担当、严守纪律,确保实现零震荡改革,加快推进市管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董丹红代表市委对做好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组建工作提出要求:



01 统一思想、深刻认识这次重组的目的
这次重组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资本运行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进一步理顺市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有效地提升和发挥企业领导班子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重要作用,为破解国企发展难题、深化国企改革、促进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政治引领。


02 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优化布局结构、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企业融合上下功夫
要着力提升把握市场规律和企业经营发展规律的能力,自觉对标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转型中,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实践中,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强化国企担当、凸显国资作为。

要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经营,做到改革蹄疾步稳、思想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断、干劲不减、资产不流失,以创新保障落实,在落实中不断创新,形成推进国企改革的强大合力。

要把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培育、加以使用。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03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
绝不允许乱进人、突击花钱、突击还账,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领导干部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好“亲情关”“友情关”“情趣关”,不逾红线、不触底线、不碰高压线。

会议宣布了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领导班子任职:

胡承启同志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原航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吕善功同志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原碧水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

王卫东同志任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原航发集团监事会主席、董事、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朱俊华同志任党委副书记、董事(原航发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

夏斌同志任纪委书记、党委委员(原武汉中央商务区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杜平同志任党委委员、董事(原环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肖典鳌同志任董事(原航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黄哲同志任副总经理(原环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

邢舟同志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原航发集团总经济师);

王文珊同志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原航发集团总会计师);

何勇同志任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原航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新征程 再出发
本次改革重组是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要求,贯彻落实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优化调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武汉经济浴火重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原航发集团、碧水集团、环投集团而言,改革重组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企业发展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通过资源集中配置和优化组合,新组建的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进一步明晰了发展定位和主责主业,有利于集中力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做强做优做大。作为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平台,新集团肩负着市委市政府新的期盼,担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新任领导班子表示,坚决服从市委决定,坚定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奋进,共同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2: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天马:武汉第6代AMOLED产线已向小米/联想/华硕等品牌客户量产出货


集微网消息 9月13日,深天马接受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武汉天马第6代AMOLED产线一期项目已向小米、联想、华硕、传音、HTC、LG等品牌客户量产出货,良率能满足客户要求,目前正进行刚转柔,预计今年末柔性产能将全部释放。
而武汉天马二期项目为柔性屏产能,目前关键设备已完成搬入,受疫情影响,设备安装及调试进度略有延迟,公司在尽最大努力争取追回一些时间,今年会开始量产。随着一期、二期柔性产能量产,明年公司柔性产能将大量释放。据悉,一期和二期产线合计产能预计为3.75万张/月柔性AMOLED显示面板。
作为公司重点开拓的关键业务领域,深天马车载产品应用于车载领域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主要通过仪表总成商(Tier1)供货,其中全球国际客户(Top24 Tier1)覆盖率达92%,获得Continental,Visteon,Bosch等全球知名汽车电子厂商的高度认可;中国自主品牌(Top10)覆盖率100%。
目前市场上统计的车载市占排名主要是TFT前装市场,根据第三方市调机构Omdia统计,目前深天马车载前装TFT显示屏出货量全球第二,已实现连续5年双位数增长,其中车载仪表显示出货量全球第一,后视镜前装市场出货量全球第三、国内第一。公司将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客户的覆盖面和占有率。
在传感器业务方面,深天马一直贯彻“技术领先”战略,对显示屏先进技术持续进行密切跟踪、研究和加速产业化。在智能传感芯片领域,依托于TFT技术领域的强劲实力,已完成数字微流控芯片、生物识别芯片、光电传感芯片、信号逻辑处理芯片、高速信息传输芯片等技术的开发,相关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智慧交通、人工智能、信息通讯等领域,并已与各领域重点企业展开技术合作。(校对/Le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2: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华星光电:未来将建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武汉发布 2020-09-13 05:30

t3无人流水线“安静”地作业,自动上料、生产、侦测、修复,9月11日上午,武汉智能化改造推广会第十四场活动走进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记者在玻璃走廊看到,约10米高的厂房内,一台台大型先进设备摆放于无尘车间内,自动化设备和机械臂一刻不停运转,依次完成100多道生产工序。公司副总经理李治福介绍,将数据价值贯穿整个华星业务,公司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AI,基本实现软件和设备的互联互通。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t3项目彩膜生产线在运行中。资料图片
对于外界关注的t4项目,华星光电介绍,现已完成基础建设和一期每月15K产能产线建设。二期、三期设备搬入调试均有序开展,预计明年下半年,t4产线将达到45K的设计产能。李治福说,未来,配合公司产品手机、平板、笔电及车载、柔性折叠显示屏等多元化战略,将建设连接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把华显、t3、t4三座工厂在设备、工业应用系统和工业数据等方面进行互联互通,实现从面板到模组产品的“无缝连接”一体化。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t3项目彩膜生产线在运行中。资料图片
武汉作为TCL华星光电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制造基地,“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全面布局智能制造。”李治福介绍,公司自主开发了柔性智能制造体系,包括智能设计、智能营运、智能生产和指挥决策,通过数字化转型,产品从设计开始,通过模拟仿真解决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的匹配性问题,缩短产品量产时间,最小成本,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
工厂Array阵列/CF彩膜检量测机台每天产生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之前全靠人工判定,工作效率会受人的情绪、技术熟练程度等不稳定因素的干扰,智能制造项目负责人陈琴说:“自主研发的ADC软件上线后,利用人工智能,借助于机器学习和深度挖掘特性,实现了图片自动判定,极大解放作业人员工作量,生产节拍缩短83%,人力减少80%,准确率提升5%”。

第6代一显示面板生产线cell厂智能化扩产改造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主要在t3项目基础上,购置关键自动化生产设备,导入智能化软件系统,从产能、工艺、设备、产品品质等方面提升生产和管控的智能化水平。经过智能化扩产改造,t3cell厂新增产能每月10万小片,t3工厂产能从每月3万大片提升至每月4大万片。李治福称,“智能化实施从2016年始见成效,为实现满产满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保障”。
疫情防控期间,公司坚持不停产。从3月下旬开始,产量逐步提高,新入职员工4000多人,总数达1.6万余人,1至6月t3实现产值56.48亿元;t4项目1至6月完成工业产值9.09亿元,为打造全球最大中小尺寸新型显示研发生产基地做出了贡献。

来源 | 长江日报-长江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2: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楚才回家”,武汉光谷携万岗赴京揽才

中国网湖北
09-13 18:27
9月11日,2020楚才回家北京站暨光谷数字经济专题峰会在京举行,这是疫后光谷首次赴省外举行大规模招才引智活动。光谷在北京10家总部企业挂牌设立数字经济人才工作站,推动总部人才向武汉“第二总部”流动。
自2012年以来,“楚才回家”已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武汉,及美国硅谷、英国伦敦等国内外城市举办了16场“双招双引”活动。此次首批设立人才工作站的北京总部企业有小米、猿辅导、跟谁学、尚德机构、火花思维、思特沃克、学而思网校、软通动力、中软国际和博彦科技,这些互联网和软件服务企业,均在光谷落户“第二总部”。
光谷“互联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光谷数字经济人才工作站”主要是希望帮助各个在光谷设有大型第二总部的数字经济企业,派专员到其企业总部,配合人力资源部门对总部员工,宣讲武汉及光谷的人才落户政策,吸引更多总部中高端人才在光谷扎根落户。“推动人才企业内流动,在企业平台不变的条件下,武汉的房价、教育、出行、就医等生活成本,都对人才极具吸引力,同时还能降低总部的综合用人成本。”
近年,光谷数字经济动能强劲,浪潮、中国电子、IBM、惠普、霍尼韦尔等多家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互联网“第二总部”企业达80多家,数字经济企业总数已达3000多家。
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吴健说,光谷正在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迈向全国数字经济第四极,需要大量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的领军企业和优秀人才。为当好企业和人才服务的“店小二”,光谷相继出台了“政务十条”“招商十条”“开放十条”等政策;为释放科技生产力,“黄金十条”“新黄金十条”影响全国;为促进蓬勃发展的线上新经济,出台了“在线新经济20条”“互联网+教育十条”,并成立了50亿元在线教育专项基金;围绕人才服务,出台了“大学生政策十条”。
此外,光谷还改革外籍人才居留、落户等制度,推进菁英招募、国际社区、海创服务、海智回家、多语光谷等多项计划。“出台这些政策,采取这些措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最大的诚意,让人才留在武汉,留在光谷。”
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管理处处长李志远表示,光谷是我国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高质量发展一马当先,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3.5%,疫后经济重振步入“快车道”。“我们坚信,科技企业和人才在这里将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2: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赋能ZF治理指数”发布,沪、深、京居前三,武汉跃居第四

光明网


9月12日上午,南开大学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举行云端发布会,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提升ZF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发布2020“数据赋能ZF治理评价指数”。结果显示,上海、深圳和北京名列前三,武汉跃居第四,成为本年度黑马。


数据赋能ZF治理指数排名前20

据悉,“数据赋能ZF治理指数”延续了2019年在贵阳国际大数据博览会上发布的“大数据提升ZF治理效能评价指数”,并根据数字ZF的最新发展进展对指数做了升级调整,上调了“数字新基建”和“政务新媒体”方面的指标权重。在包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75个城市中,除上海、深圳、北京和武汉以外,杭州以过硬的实力位居第五,广州、重庆、宁波、成都和贵阳位列前十。

报告显示,东部城市数据赋能ZF治理整体表现优越;中部城市发展势头良好,合肥市成为继武汉市之后中部地区的第二大主力;西部地区的城市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是重庆、成都、贵阳等领跑城市,另一方面是在得分较低的城市中,西部城市居多。从城市的行政层级来看,直辖市整体治理水平最高,大多数省会城市高于平均水平。地级市中除深圳、杭州、宁波以外,其他城市整体得分低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得分随排名缓慢下降。

“数据赋能ZF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治理效果、治理能力、制度保障和公众参与4个一级指标,下设行政效率、数字经济、公共服务等18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结果显示,与去年一致,整体上表现较好的依旧是制度保障和治理效果,公众参与和治理能力与去年相较有了较大提升。在排名前20的城市中,武汉、宁波、青岛与烟台为效果支撑型城市;贵阳和福州为制度支撑型城市;上海、杭州与广州为效果-制度支撑型城市;深圳和北京属于效果-公众参与支撑型城市;重庆、温州、合肥、西安和成都属于制度-公众支撑型城市;南京、济南、佛山和宿州属于均衡发展型城市。

据了解,南开大学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除在线发布“数据赋能ZF治理评价指数”外,还作为课题组核心力量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合作进行了“数据赋能ZF治理与安徽省发展”课题研究,依据评价指数对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为安徽省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2020年9月12日,该研究成果在安徽省举办的“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数字ZF建设论坛”发布。


数据赋能ZF治理排名前20城市各指标得分情况

发布会结束后,还举办了精彩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庆大学的学者对指数的成功发布表示祝贺,并就ZF数据质量、数字监管、ZF效能评价、ZF数据开放、政务数据标准、区块链及数字征信体系建设、ZF大数据、政务新媒体等内容做了精彩报告。在线参加会议和直播的人数累积超过400人。


学术研讨会

南开大学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芳教授表示,指数发布意在总结ZF在数据赋能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期待“数据潮”势能能够赋予ZF治理全新的生命力,助力ZF用数据对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创新,通过数据赋能提升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2: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玉良和中林关系不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2:28: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3:0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静静 发表于 2020-9-14 12:47
看着已经运营十年却半死不活的国际博览中心陷入了沉思。希望这个运营公司能给力点吧。


国博一年都约满了叫半死不活?你们是哪里产生了错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3: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noah 发表于 2020-9-14 13:05
国博一年都约满了叫半死不活?你们是哪里产生了错觉吧

这要看你怎么理解半死不活了。如果按照华中车展、武汉车展这类全经销商无厂商新车首发的展销会阵容的人气展来说,武汉的几个会展中心都挺成功的,特别是武展办的各种。如果按照进博会、广交会、糖酒会这类来说,光博会、机博会好像都差口气,半死不活也挺贴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3: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_BenPan 发表于 2020-9-14 13:27
这要看你怎么理解半死不活了。如果按照华中车展、武汉车展这类全经销商无厂商新车首发的展销会阵容的人气 ...

应该这么说,这个展览中心修起来之后,武汉应该要有个广交会之类的常态化会展机制作为配套,也必须有,不然意义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4: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0-9-14 10:17
武汉东四环预计12月初基本建成

9月11日晚上,随着最后一个电力迁改完成,东四环的施工障碍全部扫清,该 ...



图为东四环最后一处电力迁改。记者王谦 摄




图为建成的青山长江大桥。记者王谦 摄




图为新建的北湖收费站。记者王谦 摄




请把手机横屏或电脑前歪脖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4: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图片,你从哪看这护士小姐姐好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4: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展业对中国来说是朝阳的。对武汉来说,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最重要的。。转个收藏的会展业文章:

中国会展业大转变大商机大预言

2008年是个重大历史节点,所谓金融危机只是西方的危机。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欧洲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零,美国扣除贸易逆差以及由此带来的乘数效应所形成的GDP部分,实际经济增长也基本为零。中国2008年GDP约32万亿人民币,2019年差不多100万亿人民币,原来的3倍多。其中制造业已经超过美日德之和,是美国的2倍多。人类历史发端于旧石器工具制造,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基本与制造业发展过程同步,制造业是财富的源泉。人类历史上最富强的国家一定是制造业最强大的国家,从无例外。失去制造业支撑的一切所谓货币霸权金融霸权军事霸权文化霸权等等,都不过是断了根的瓶中花。当前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中国美国欧盟的制造业GDP比重,也就是干货GDP比重大致为:中国30%,欧盟20%,美国10%。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特别是美元信用支付能力的减弱,美国必将面临更为深刻和持久的经济政治危机。新冠加快了西方衰落的速度,没改变趋势。我五年前就在天涯论坛分析了美欧衰败的内在必然性,帖子三年后被封,点击量超过2000万。
现代会展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为制造业服务的,展示的都主要是制成品,制造业强国必将是会展业大国和强国。西方制造业衰落的必然结果是,西方国家的国际支付能力降低、购买力降低、市场的规模和质量持续缩小,也就必然导致会展市场的萎缩。而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在持续进步,中国的市场在持续扩大。这两方力量此消彼长的结果就是中国必将成为世界会展业的中心,并产生以下结果:
一、多数国际性大型会展公司都将落户中国,并把各种大型国际性会展项目延伸甚至转移到中国,他们需要在中国本地会展公司的帮助下快速稳妥落地。有一定规模和资源组织能力并且有国际视野和人才的会展公司将拥有更多国际化合作发展的机会。
二、中国未来几年的展会数量和场次会有较快速增加。一是国外的展会向中国汇聚;二是国内会展进一步行业细分、产品细分;三是二三线城市会展市场将有快速发展,展馆建设速度加快,既承接一线城市的市场外溢,又建立具有本地特色优势的品牌项目。这要求主办主建公司增加、设计和搭建力量更强效率更高等。四是地方ZF可能在推动本地会展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ZF主办的展会可能增加。
三、进口产品类会展将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卖方把买方的购买力都消灭了,自己也就死了。这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也是历史周期律的核心要点。中国制造业也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国都必须持续扩大进口、同时向境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中低端制造业,以达到培养境外国际购买力的目标。另外,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我们扩大进口,因为货币流向与产品流向正好相反。
四、中国的产品设备和投资向一带一路国家重点推进是长期趋势,会展能发挥巨大推动作用。率先走出去的会展企业将有可能获得巨大发展空间。

以上分析的是国际大势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以下具体分析会展业各产业链变化趋势。
首先是会展场馆的发展,以上已经分析不再赘述。
第二是主办。其一,现有较大型主办公司有机会成为国际顶级会展集团;成熟的大型展会项目将派生出多个会议展览子项目。
其二,中国会展行业将大量出现市场与产品高度细分的较小型会展,会议与展览结合。这会产生出大量主办方,这其中较有市场开拓精神与能力的设计型展览公司将大量升级成主办方。他们长期与主办方和展商打交道,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市场拓展能力,行业外投资人也更愿意与他们合作。
其三,新创会展项目一般都有几年的培育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努力开拓市场的同时全力压缩成本就是必然。主办方本身是设计公司升级而来,独吞全部设计任务不难,自己吃不动分包管理也不难。这意味着当前的设计型会展公司将面临巨大而快速的分化,有化蛹成蝶者,也有黯然销魂者。
第三是设计公司。一次展会的整体性设计将由一家公司(主办兼总设计)主导,将有可能对现有展会设计模式形成颠覆。一次会展可能有一个总体一致性的设计风格,每个馆又有一个主题鲜明的设计格局。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可能是,主办方设计好一次展会的全部展位,每个展位有几个选项,供参展商选购。这将极大降低展台设计的沟通成本、提升设计效率,也会降低参展商的参展成本、提升参展意愿。这也意味着,水平较高的设计公司要么自己升级成主办,要么成为主办方的设计服务供应商,要么成为设计供应商的下游项目承包方,要么逐步被市场淘汰。
第四是搭建公司。搭建公司是设计公司的方案执行者,必须随着设计公司的指挥棒起舞,会展设计的一体化必然带来展台搭建的一体化。而随着主办方市场同质化程度提高和竞争加剧,为客户降低成本提升参展效益提升自己竞争力等,就是每个主办方必须考虑的。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可能是进一步压缩搭展拆展时间,这要求采用模块化设计和膜块化、标准化生产和搭建,钢铝型材加阻燃膜布板材料等易搭易拆结构将逐步成为主流。木作展台市场份额下降的同时,基础通用结构如板墙等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也将成为趋势。这也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趋势。从当前情况看,展台设计搭建的模块化、标准化需求也非常迫切。今天的展台搭建队伍中,年轻人越来越少,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并且是长期趋势。结构和材料选择等能够有效降低劳动成本、提高搭建效率,将是安全性之外最重要的行业要求。

再说点线上会展。线上会展不可能取代线下会展,网页视频电话微信等都不能取代四目相对的信任与两手相握的温暖。但是在线上为线下赋能、提升展商参展收益和主办方竞争力等方面还是大有挖掘空间的。从线上会展产业链的角度分析,还缺乏一个线上会展中心。没有会展中心这个秀场,你把参展商打扮得再漂亮,也无人喝彩。线上会展中心或者展馆集群,将是下一个互联网金矿,价值或可与淘宝比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4: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湖南 发表于 2020-9-14 12:16
张玉良和中林关系不一般

作为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张和应关系应该没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4 15: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0-9-14 10:31
第八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开幕

9月12日,第八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在汤湖戏院拉 ...

今天,戏曲名家打卡武汉多个地标!看完都盛赞

2020-09-14 00:44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刚刚在第八届武汉“戏码头”

  中华戏曲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中

  “献礼英雄城”

  这个周末

  多位戏曲名家打卡武汉

  感受英雄城市的精神传承

  三代昆曲名家来到黄鹤楼

  唱起“这时节援袍再登黄鹤楼”

  今天上午,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三代昆曲名家共十余人登上黄鹤楼,看着身边熙攘人群,他们在黄鹤楼下、在黄鹤楼顶层,情不自禁地一遍又一遍唱起战疫主题昆曲《眷江城》中的选段。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演员参观黄鹤楼。 记者 许魏巍 摄

  《眷江城》创作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九支曲牌、九组画面,用昆曲中高亢悲壮的北曲,描绘了奋战在武汉战疫一线的那些可敬可爱的人们。在12日晚的第八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开幕式上,《眷江城》选段作为重头戏亮相,71岁的著名昆曲艺术家石小梅率老中青三代昆曲人来汉演绎,这也是该作品的第二次公演。

  《眷江城》唱词节选

  【七转】(志愿者)

  回回的断肠心恸,

  搵不干泪眼朦胧。

  惊枕难眠三更梦,

  若存若亡当与共。

  山川异域近咫尺,

  风月同天并枯荣。

  漫道咱闭户敛踪,

  敢拼个冷暖迎送。

  休道俺畏冽怯冻,

  敢履那棘道荆丛。

  也非是孟贲勇,

  但知三人发愤便为众!

  绾住了楚天涯的同襟,

  管叫那呜噫噫的寒夜霜风吹不动!

  【八转】(基建)

  祈火神燃疫成烬,

  祷雷神驱瘟凛凛。

  天怜地悯造化恩,

  是营筑精勤、精勤。

  蔡甸中铁臂起万钧,

  建置一何迅!

  倍霖霖也么哥、

  汗重襟也么哥!

  厮赶那苒荏,

  则为历历病骨尽得安衾。

  把冻土凿垦、凿垦!

  听轰隆恍若迸雷霆,

  稳密密结住风火印。

  喧甲兵也么哥,

  排坚阵也么哥!

  待等功成日,

  应记此地夜夜明!

  【九转】(祈福)

  虽则是这一番打叠消瘦,

  终得个云山如绣!

  那时节援袍再登黄鹤楼,

  敞襟带春风邂逅,

  齐拍手笑瞰江流。

  归元寺把晓钟敲叩,

  夹道樱红粲剔透。

  架飞桥挥斥方遒,

  泛沧溟万里行舟。

  客子来归怅悠悠,

  琴台同举酒,

  遥迢迢清泠伯牙奏,

  一崖一峰毓灵秀。

  重忆前尘驻吟眸,

  有汗青皎皎垂之长不朽!

  站在黄鹤楼下,石小梅带着演员们唱起《眷江城》,唱到“齐拍手笑瞰江流”,她转过身抬头望向黄鹤楼,满脸都是笑容。

  在《眷江城》“九转货郎儿”的第九转《祈福》中,原本唱道“虽则是这一番打叠消瘦,终得个云山如绣!那时节援袍再登黄鹤楼,敞襟带春风邂逅,齐拍手笑瞰江流!”真的“再登黄鹤楼”了,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施夏明带着大家改唱道:“这时节援袍再登黄鹤楼。”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演员在黄鹤楼前演绎昆曲。记者 许魏巍 摄

  他说:“今天来到黄鹤楼下,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虽然戴着口罩,但是大家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这正是我们期待看到的场景,此次此刻在此地唱《眷江城》,不再是我们以为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行的‘那时节’,而就是‘这时节’。”

  游览黄鹤楼时,名家们的手机都没闲下来,有的四处留影,有的则举着手机环绕四周,施夏明更一直在拍摄vlog,“给大家看看,这就是现在的武汉,好热闹好漂亮,多好呀。”

  黄梅伉俪“并蒂梅”打卡东湖

  楚城墙上哼唱《墙头马上》


  今天,黄梅戏名家蒋建国、吴亚玲夫妇乘观光车逛东湖绿道,在湖光山色中,体验武汉的楚风汉韵。



  黄梅戏名家蒋建国、吴亚玲夫妇漫步东湖绿道。记者何晓刚 摄

  当天上午,东湖绿道游人如织,蒋建国、吴亚玲夫妇漫游东湖,打卡东湖地标景点。“绿道上散步骑行的游客很多,看他们跑啊笑啊,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疫情过后,这种向上的能量比以往有增无减,不愧是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吴亚玲感慨道。

  在楚城墙,蒋建国夫妇倚靠在城墙上自拍打卡,还哼唱起黄梅戏名剧《墙头马上》,引得游客掌声一片。

  蒋建国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湖北和安徽因黄梅戏有着不解之缘。疫情期间,我们只能通过打电话问候、筹集物资这些小事,表达对湖北朋友们的牵挂。所以这次和夫人想亲身来武汉走一走,向这座城市致敬。”



  黄梅戏名家蒋建国、吴亚玲夫妇在东湖绿道拍照留影。 记者何晓刚 摄

  蒋建国、吴亚玲12日现身汤湖戏院,在第八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开幕式上演唱了黄梅戏《刘海戏金蟾》《墙头马上》选段,这也是疫情之后这对黄梅伉俪“并蒂梅”的武汉首秀。

  蒋建国介绍说:“本次戏曲节开幕,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戏种的戏曲演员齐聚一堂,不仅促进了戏曲文化的交流,也重振了我们戏曲行业工作者的信心。”

  京剧汉剧名家参观红色场馆

  “英城市的精神一脉相承”


  今天,京剧名家王蓉蓉、汉剧名家王荔,参观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江汉关博物馆,感慨“英雄之城武汉当之无愧”。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蓉蓉(图中)和王荔(图左)参观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记者 杨涛 摄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位于胜利街,党*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和重大事情都曾在这里召开、决策。



  王蓉蓉和王荔参观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记者 杨涛 摄

  革命先烈们为人民谋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今年英雄的人民为了抗击疫情而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参观红色场馆后,王蓉蓉认为,这种勇于奉献牺牲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武汉无愧于英雄城市的称号。



  王蓉蓉参观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记者 杨涛 摄

  “这次来武汉演出,大家都信心满满。昨晚的开幕式,台上演出不打折扣,台下观众热情捧场。”

  汉剧大师陈伯华的第五代传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荔说,对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和江汉关博物馆都不陌生,江汉关博物馆已经是第四次去。“其实武汉有很多红色的革命纪念地,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不过正因为熟悉,平时很少去认真探究。这次探访,让我对身处的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王荔参观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记者 杨涛 摄

  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武汉“戏码头”戏曲艺术节的开幕式上,王荔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共同演出,她说:“经历了这么多,戏曲节终于又回来了,看到这么多的名家和以前一样相聚在武汉,为戏迷们演出,我特别感动,太不容易了!相信武汉明天会更好,戏曲艺术节也会更加精彩!”

  9月12日-9月30日

  第八届武汉“戏码头”

  中华戏曲艺术节

  10个剧种、16场演出

  数十位名家都将通过网络直播

  和广大戏迷见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6 00:35 , Processed in 0.05148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