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1-23 17: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11-23 17:14 编辑
特定社会发展阶段,对历史建筑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就算是很多人推崇的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在都市更新过程中有过对近代建筑进行拆除的风潮。
当时日本有个“新陈代谢运动”,代表思想就是“建筑不是永久”的,强调城市的永续发展和自我更新。
以东京“大丸有”地区举例(大手町、丸之内、有乐町)这一区域是日本的都市更新实验区。进入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发展,迈开了国际化的脚步,越来越多外国公司在日本运营,城市更新需求强烈,“新陈代谢运动”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引入容积率控制规划,也是最让日本建筑史家痛心疾首的阶段,对于经济发展的追逐,使得大丸有的一些近代建筑被拆除了,其中代表性的建筑除了东京市政厅,就是1894年建成的三菱一号馆和1890年建成的帝国饭店。
这些建筑的消失,为日本都市更新敲响了警钟。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后果显现,都市更新从关注容积率开发转向建筑与空间的活化利用,古迹的保护与再利用才受到重视。
本来计划被拆除的明治生命馆、日本工业俱乐部、日本中央邮局等一批代表性建筑被保留下来,并首次获指定为重要文化财。
到了21世纪,东京才开始设立都市更新试验区,并推出特别容积率使用地区制度,在大丸有地区内实行容积率转让制度,允许区域内不同地块业主之间进行协调,在新措施的推动下,古迹保护与再开发这才出现新局面。
日本和我们中国一样,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保护历史建筑的良好意识,最大的笑话就是三菱一号馆被拆除几十年后,又将70年代新建的办公大楼拆除,重建三菱一号馆作为美术馆使用,浪费了七百多亿日元。
城市发展总是会经历一些经验教训的,武汉历史建筑保护最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未来情况会越来越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