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铭伊1986

[原创摄影] 新宿御苑?NYC中央公园?不,这里是WUHAN!!!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3 17: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11-23 17:14 编辑
crocol 发表于 2020-11-23 16:41
幸亏大部分老宝贝还在,还没有被推平。


特定社会发展阶段,对历史建筑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就算是很多人推崇的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在都市更新过程中有过对近代建筑进行拆除的风潮。


当时日本有个“新陈代谢运动”,代表思想就是“建筑不是永久”的,强调城市的永续发展和自我更新。


以东京“大丸有”地区举例(大手町、丸之内、有乐町)这一区域是日本的都市更新实验区。进入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发展,迈开了国际化的脚步,越来越多外国公司在日本运营,城市更新需求强烈,“新陈代谢运动”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引入容积率控制规划,也是最让日本建筑史家痛心疾首的阶段,对于经济发展的追逐,使得大丸有的一些近代建筑被拆除了,其中代表性的建筑除了东京市政厅,就是1894年建成的三菱一号馆和1890年建成的帝国饭店。


这些建筑的消失,为日本都市更新敲响了警钟。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后果显现,都市更新从关注容积率开发转向建筑与空间的活化利用,古迹的保护与再利用才受到重视。

本来计划被拆除的明治生命馆、日本工业俱乐部、日本中央邮局等一批代表性建筑被保留下来,并首次获指定为重要文化财。


到了21世纪,东京才开始设立都市更新试验区,并推出特别容积率使用地区制度,在大丸有地区内实行容积率转让制度,允许区域内不同地块业主之间进行协调,在新措施的推动下,古迹保护与再开发这才出现新局面。


日本和我们中国一样,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保护历史建筑的良好意识,最大的笑话就是三菱一号馆被拆除几十年后,又将70年代新建的办公大楼拆除,重建三菱一号馆作为美术馆使用,浪费了七百多亿日元。


城市发展总是会经历一些经验教训的,武汉历史建筑保护最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未来情况会越来越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17: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谈什么文化生活,就谈城市建设,在土地资源如此宝贵且稀缺、人口密度如此大的情况下,日本最大限度的吸纳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设计前卫的公共建筑、高品质大楼、私家宅院、公寓、普通一户建,古典的、现代的、前卫的揉在一起各具特色,并且保持了世界一流的街区品质,这种城市设计和管理能力是值得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17: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0-11-23 16:44
武汉的这些历史建筑,你去查施工单位,基本清一色的中国人自己经营,比如汉协盛、广荣兴、汉和顺、正兴 ...

我自己实地看到的,以及武汉一些论坛专门发老房子图片的,发现汉协盛建造的经典建筑最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17: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0-11-23 17:49 编辑
桂雏菊sama 发表于 2020-11-23 15:57
来 我来打你脸了 物理 化学 是吧?
“物理”一词,始见于明末学士方以智的《物理小识》,1872年出版的由美 ...


没必要这样,把时间拉倒百年维度,都是人类文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互借鉴很正常,当然物理化学那些确实不是从日语借鉴到中文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18: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0-11-23 17:44
没必要这样,把时间拉倒百年维度,都是人类文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互借鉴很正常,当然物理化学那些 ...

单纯看到被外务省洗脑洗傻的日吹觉得恶心而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18: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桂雏菊sama 发表于 2020-11-23 18:00
单纯看到被外务省洗脑洗傻的日吹觉得恶心而已

随便定义别人“洗脑洗傻”,“日吹”这种标签不妥吧,帖子里就算在夸日本的也都还算客观啊,确实东京这样的城市还是有不少地方值得武汉的规划设计单位去学习借鉴的,不能搞得一说日本的长处,就被说成日吹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18:4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做时尚行业的,可以这样说,去日本交流后90%的客户都赞叹东京的城市建设,那种街区制,那种鳞次栉比的商业,高品质的且风格迥异又协调的建筑,路上行人的打扮,可以说是这个星球最体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18:4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在我们国内,就是有不少人谈不得一点日本的优点,只要谈了就是崇洋媚外,就是跪舔,就是自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19: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tommy2012 发表于 2020-11-23 18:47
但是在我们国内,就是有不少人谈不得一点日本的优点,只要谈了就是崇洋媚外,就是跪舔,就是自卑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他另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2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桂雏菊sama 发表于 2020-11-23 18:00
单纯看到被外务省洗脑洗傻的日吹觉得恶心而已

外务省钱真的是给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20: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cturne 于 2020-11-23 20:54 编辑

平心而论,外务省经费做的一些宣传项目是真不错,专门的旅游推荐网站,YouTube上的宣传片,确实吸引人。

电通、博报堂都是日本的。

如果武汉能做到同样出彩,那才好。

嘿嘿嘿,说到底,这个国家战后还是被控制了,随便说一点吧,美国可是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身上花了不少心思,战后每年的交流项目钳制了日本学术界,也可以说改造了日本学术界。

研究一下日本史,没有坏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20: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0-11-23 17:12
特定社会发展阶段,对历史建筑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就算是很多人推崇的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你有老东京市政厅的照片给我看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22: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11-23 22:47 编辑
bukan 发表于 2020-11-23 20:55
你有老东京市政厅的照片给我看看吗?

这栋建筑当时的正式名称是东京府厅舍。

东京府最初在东京市幸桥门内办公(现在的东京都千代田区内幸町一丁目),1889年搬到丸之内(现在的千代田区,有乐町附近)。



当时在丸之内的新东京府厅舍,由日本第一代建筑设计师中的德国派建筑领军人物妻木赖黄负责设计,和建于1904年的神奈川县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总行同为明治历史主义建筑系统中师法德国新巴洛克建筑的代表。


那一代的日本建筑师受“和魂洋才”精神影响,认为历史与传统对于建筑当然重要,但是必须重视的日本文化,并不是保留有日本传统形制的匠心设计,而是蕴含于建筑物内部的日本精神。优秀的建筑设计,必须具有“国民的样式”----即建筑设计必须能反映出在那个时代生活着的国民们的意志和思想。倾向于把外观设计中所有的日本元素全部消抹去,百分之百地采用了纯欧风造型。(仿欧洲红砖建筑,日本称之为“赤炼瓦”形制。)


1894年,这栋具有德国风格的赤炼瓦二阶建形制建筑物完工(比三菱一号馆早5个月),1898年于该处设立东京市ZF大楼。(此前东京府知事兼任东京SZ,没有单独设置市府大楼。昭和18年7月1日,废止市、府,改称东京都)。之后,随着业务扩大,又陆续新建其他楼宇。




东京府厅舍和日本建筑之父辰野金吾设计的东京站都在战争中损毁严重,但是命运截然不同。东京站经过多次修复,现在已经重新焕发生机。东京府厅舍直接被弃置,并利用原址新建后来通称的“丸之内厅舍”。

当时经过指定设计比赛,丹下健三的方案被选中,兴建一栋八层建筑,虽然从其布局特点和结构的独创性等方面来看,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但仍然在八九十年代被拆除,原址新建东京国际会议中心(阿根廷裔美国建筑师R·维诺尼中标,1997年建成)。

现在你去现场还能找到把东京府厅舍列为东京都指定旧迹的相关介绍。





从近些年日本对近代建筑物的复原工程来看,再让他们选一次,可能不会像后来那么再三折腾了。

用大内田史郎等人的话说,历史建筑物中能强烈地感受到当初的设计者和施工者们热切的意愿和气概,复原工程所赋予的使命,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形状复原,还有对其精神的深切理解,并希望将这一精神继续传递给后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23: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11-23 23:42 编辑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20-11-23 17:32
我自己实地看到的,以及武汉一些论坛专门发老房子图片的,发现汉协盛建造的经典建筑最多。


嗯,汉协盛当时在武汉是名气最大、业务多、也最具规模的建筑机构。

最早汉口租界区的中国建筑企业以上海的营造厂为主。创办人沈祝三最早就是在上海的营造厂做监工工,还是因为参与了上海协盛承包的平和打包厂工厂才有自立门户的机会。

他在1908年创办营造厂,感恩上海协盛,才取名“汉协盛”。


汉协盛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沈祝三很有眼光的出钱帮助设立专营房屋建筑的“景明洋行”,补齐工程设计短板。

现在的景明大楼,就是当年沈祝三专门送给景明洋行作为总部的,那栋楼除了设计绘图以外,汉协盛所有工作全包。

后来但凡景明洋行承揽的设计工程概由汉协盛承包施工,景明洋行成为武汉最大设计机构,分支机构都扩展到南京、上海,汉协盛也确立武汉建筑界龙头地位。


后来也是沈祝三野心太大,想着包揽汉口所有的营造工程,为获得声誉扩大影响,多次公益性质的亏本建设学校、医院等工程,比如武汉女子中学(麟趾路的第八中学)、梅神父医院(传染病医院)都是几次返工、分文不取,最后终于是由于武汉大学工程,严重亏损,大伤元气,辉煌不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3 23: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图片太养眼了,新华路那个尖顶我也特别喜欢,以前在家里就可以看到,晚上尤其漂亮。

可惜,现在被别的楼挡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0 22:31 , Processed in 0.05898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