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2015612dhuhi

[中江新闻] 《芜湖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批后公开

[复制链接]
回帖奖励 13 金钱 回复本帖可获得 1 金钱奖励! 每人限 10 次(中奖概率 90%)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0: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5 交通管理与信息化


第61条        规划目标

以数字城市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打造城市智能交通运营 管理体系,精细化交通组织管理,引导交通出行结构优化,平衡交通 供需关系。实现信息平台和用户终端的互联互通,实时发布交通运行 信息,瞬时响应用户出行需求,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共享交通服务, 实现“高效、安全、绿色”交通管理目标。

第62条        交通管理策略

完善交通管理设施。加强标志、标线、信号灯、监控设备等交通 管理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覆盖密度,提高交通管理设施设置的规范性。
推广交通需求管理。合理引导私人小汽车的发展规模,强化公交 优先,引导交通需求的总量、结构合理分布,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重视交通安全管理。增强交通事故预防机制、改善道路安全设施、 强化交通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交通文明素养,保障交通出行安全。

第63条        交通需求管理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强化混合用地功能布置,实现职住相对平衡, 避免产生大规模的潮汐交通,降低城市交通负荷。引导出行者尽可能 多地使用大容量、节能、低耗的绿色交通方式,降低单位交通出行需 求对交通设施的占用。采取各种措施缓解高峰时段交通流的积聚矛盾, 均衡不同通行时段的交通设施利用。

第64条        交通信息化系统

搭建交通大数据共享平台。推进交通行业的数据汇聚、共享与交 互,促进智能交通系统数据与信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推进行业管理智慧化建设。构建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包含公交综 合信息系统、停车诱导系统、交通信息共享系统等),实现交通行业 的协同管理与精细化管控。
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货运“一单制”、客运“一 票制”、信息服务“一站式”,有效提升综合运输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促进新技术创新应用示范。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车路协同、 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 芜湖综合交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及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0: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6 城市交通发展政策


第65条        宏观交通发展政策

公交优先发展政策。进一步明确城市公共交通作为政6府公共政策的基本定位,落实到法规、政策、运行环境、管理措施等各个方面, 构建完善的公交优先政策体系,支持和引导城市交通健康发展。
交通建设投资政策。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投资结构,创造条件鼓励投资结构多元化,继续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通过划拨专项 资金、改革税费结构等方式,扶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交通运营市场政策。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体现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制定更加合理的公交票价和补贴机制。 制定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动、静交通的平衡。

第66条        交通发展专项政策

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政策。突出规划源头控制,有效保障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合规性;倡导 TOD 建设模式,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 利用。
公共交通发展政策。保障公共交通资源配置的优先地位;优化公交线网,加快公交枢纽场站建设;加强公交行业运行服务监管。
停车设施发展政策。研究制订停车场产业化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运营;优化停车收费机制,**收取的停车费进 入财政专户,用于城市公交发展与拥堵治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0: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7 近期建设规划


第1节        近期建设规划目标


第67条        近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构建芜湖对外综合交通立体网;以引领芜湖“一江两屏、南北两圩,一主两副、一湾四极”的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发展为导向,加快市域“双快”交通体系建设, 强化中心城区与外围县市联系;

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提升交通 治理水平,优化交通系统协同,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交通服务治理明显改善,交通领域碳排放水平显著降低,实现综合交通绿色、人本、可持续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0: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节        区域及对外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第68条        铁路

积极推动合芜宣城际铁路、芜常城际铁路和铜南宣普速铁路建设; 开展北沿江高铁、高速磁悬浮等铁路的前期研究工作;加快改造提升 现有普速铁路网,推进宁芜铁路、芜铜铁路电气化改造、芜湖动车运 用所建设,实施淮南铁路、宁芜铁路城区段改线外绕,续建塔桥多式 联运基地。

第69条        公路

加快沪渝高速、芜合高速芜湖至宣城段改扩建;续建宁九高速无为至安庆段、铜商高速无为(塔桥)至巢湖(沐集)段;推进芜合高 速主线收费站南移、宁九高速和县至无为段、无桐高速石涧至塔桥段、 巢黄高速合肥至无为(石涧)段、杭合高速(芜湖段)、宁九高速大龙 湾支线、芜合高速二坝支线建设;开展明巢高速南延、溧芜高速西延前期研究。

国省干线实施 G205(九华南路)、G347(通江大道)、G236(长江 南路)、G329(芜屯路)、S334(峨山东路)、S334(繁昌段)、S335(湾 石路)、S339(三荻路)等的快速化改造和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建设。

第70条        水运

力争启动南京至芜湖长江大桥 12.5 米深水航道、长江航道 10.5 米常年维护水深到芜湖的研究和建设;加快实施引江济淮兆西河线入 江通道工程、兆西河航道凤凰颈船闸、合裕线裕溪复线船闸工程;有 序推进西河、漳河、青弋江、青山河等支流航道建设,开展青弋江、 青山河航道整治工程,新建无为支流港区黄龙作业区散货码头、湾沚 区黄池码头工程。

高标准推进江海联运枢纽建设,着力发展江海联运和水水中转, 提高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建设集装箱、煤炭、LNG 多式联运基地, 打造长江下游集装箱转运中心。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积极推进 疏港铁路、公路专用线直通港区,重点打造朱家桥、裕溪口、三山多 式联运中心。新改建朱家桥港区疏港道路、铁路,裕溪口港区疏港道 路、铁路、汽车滚装等相关码头工程,三山港区疏港道路、铁路,黄 池作业区疏港道路,朱家桥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工程。推进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高质量推动集聚区航运服务 产业集聚、成链,充分发挥航运产业集聚辐射效应。

第71条        航空

推进实施一跑道延长至 3600m 改造工程,建设相应的滑行道、站 坪与附属设施;通信与导航、助航灯光与机务用电、飞行区消防、安防与监控等飞行区内配套等设施;新建转运中心(一期),同步建设 相应综保区、维保区、业务用房、海关与边检用房、保税仓储用房、 动力用房等。

强化机场集疏运系统建设,重点完善机场周边高快速路网,加快 芜合高速“四改八”提档升级及其机场大道高速出入口建设;推进 G329(芜屯路)、S335、S339 快速化改造建设。推进研究商合杭高铁、合 芜宣城际、皖赣线等铁路支线引入机场,支撑“空铁联运”发展。

加快建成湾沚通用机场,推进无为通用机场、南陵通用机场建设。

第72条        过江通道

加快推进泰山路过江通道建设,深化黄山路过江通道可行性研究,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 4 号线过江通道、华电大道过江通道的前期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0: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节        城市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第73条        城市道路

重点加快推进“三横四纵两射”骨架快速路体系中的“三横两纵 一射”建设,其中
“三横”包括:通江大道-长江大桥-万春路、长江南路-珩琅山路-三环路-峨山路、S335-机场大道;
“两纵”包括:九华北路-弋江路-九华南路、欧阳湖路-湾西路;“一射”包括:通江大 道(至无为)快速路建设。

推进大工山路、徽州路、吴越路等加密快 速路建设。
江南老城区着重主次干路优化完善,打通断头路及交通堵点改善, 提升道路联通功能与通行能力;江北集中区超前设计,加大主次干路 建设力度,完善区域道路基础设施,促进用地开发及城市发展,主要集中于西湾花园及楚江大道-长安大道-嘉兴路-江北东路围合区域。

第74条        公共交通

开展轨道交通第二轮近期建设规划,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和3号线建设。依托市域快速通道建设,开辟老城区与江北新区、湾沚 区、繁昌区、无为市、南陵县的公交快线,强化组团间公交快速化联 系。动态调整优化常规公交线网,推进公交网络、轨道交通网、慢行 网络“三网融合”建设。加强公交专用道建设,完善公交场站布局。

第75条        慢行交通

完善各级日常慢行道和过街设施布局,加强与轨道交通、常规公 交等方式的衔接换乘,提升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品质。推 进以生态旅游观光、休闲游憩、体育健身功能为主的城市绿道建设, 进一步优化提升沿长江、青弋江、环镜湖、凤鸣湖、赭山、神山等城 市绿道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0: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6条        停车设施

近期针对停车矛盾突出地区,尤其芜湖市老城区,有序完善公共 停车设施建设,逐步缓解停车矛盾。

第77条        客运枢纽

优化完善芜湖站、芜湖北站、芜宣机场等区域对外枢纽布局,打 造功能复合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推动铁路、航空、公路客运、城市 轨道、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等多方式的高效衔接和交通设施的一体化 建设。结合客运专线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湾沚、繁昌、无为、南陵、 沈巷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结合轨道站点、城市功能中心,建设鸠兹 广场、商务中心、政务中心、环城北路、龙湖路、万春湖路、保顺路 等城市公交换乘客运枢纽。

第78条        货运枢纽

续建塔桥多式联运基地,加快推动国际陆港打造;续建芜湖空港 保税物流中心(B 型)、机场货站(国际)改扩建、京东 1#转运中心 等航空货运设施工程,加快建成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机场;推进朱家 桥多式联运中心、裕溪口多式联运中心、三山多式联运中心及相关配 套工程建设,加快建成港口型国4家物流枢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0: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8 规划传导与管控


第79条        规划传导

强化市级综合交通规划对各类交通专项规划、交通详细规划的传导。明确涵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轨道及城市道路等方面各类 专项规划、重大项目的编制清单,以清单化的形式分解和传导市级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强化市级综合交通规划横向和纵向的传导机制。

第80条        管控要求

加强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互动反馈,明确各类重大交通廊道、枢 纽、站场等设施的布局、规模、用地控制范围或边界要求,强化落实 “战略引领、刚性管控”的目标。
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共同构建“一张图”信息平台,向上接入省 级信息平台,向下预留县级接口,形成省、市、县综合交通系统的三 级信息联动,保障各类交通要素能够在信息平台上实现层级传导,规 划考核和监督能够通过信息平台有序开展,并形成预警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1: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9 规划实施保障


第81条        政策保障

通过相关政策制定及其实施机制的建设,形成规划推进机制、政 府机构协同机制、规划实施引导控制机制和监督与反馈机制。

第82条        规划管理保障

建立统一高效的城市综合交通管理**机构,完善科学的交通咨 询和决策机制,严格组织规划实施,完善规划实施年度评估机制。

第83条        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国5家、安徽省等各级**的资金投入。倡导交通走廊和 枢纽地区的综合开发,充分发挥交通区位的价值,吸引社会资金开展建设和经营活动。

第84条        用地保障

加强与国土资源、林业、住建、环保等部门的沟通衔接,落实交 通设施建设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按规划实施进度及时保障用地供给。

第85条        公众参与保障

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开门 编规划,建立全流程、多渠道的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机制,保障市民及时有效获取规划信息和反馈规划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1: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部门解读】《芜湖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24-05-28 10:33 信息来源: 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阅读次数:526 编辑:陶刚

        2024年5月20日,芜湖市人民  府正式批复了《芜湖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为抢抓交通强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5家重大战略机遇,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面向全球的现代化供应链物流中心为目标,聚力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安全韧性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加快推动芜湖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高效引领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2021年4月适时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4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安徽省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纲要(2021-2050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国3家、省市有关政策为依据,充分落实其中相关要求,并与《芜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加强互动协调反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规划》以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精神,认真落实 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指导芜湖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战略性规划,用以明确近、远期及远景发展方向,也是指导芜湖市域铁路、公路、水运港口、机场航空、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等各类交通设施建设的行动纲领,突出交通要素的空间统筹与协同,是下一层次各类交通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总体设计等的重要依据。《规划》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互动反馈,主要成果纳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以移动手机信令、货车GPS等多源大数据分析及仿真平台专题研究为重要基础支撑,聚焦芜湖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公路、水运港口、机场航空和城市双快系统建设,整合优化综合客货运输枢纽布局,构建多向复合、内联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强化芜湖市多式联运和集约化运输,形成方式齐全、功能强大、衔接有序、集约高效的综合通运输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1: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一)前期阶段。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规划》编制基本要求、工作思路、成果构成、组织保障等内容。之后,本着高起点编制《规划》原则,以公开挂网招标方式择优确定《规划》编制单位,着手《规划》编制工作。

(二)启动阶段。2021年5月,《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随之开展了市域内初步现场踏勘,实地调研所有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与主要干路,利用手机信令、货运GPS大数据对芜湖市客货交通出行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等相关工作。

(三)编制阶段。2021年6月,系统性进行了《规划》调研工作,充分与各区县和相关部门对接座谈,详细摸底问题、了解诉求;2021年7月-2022年5月,全面开展《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成果,反复多次以专题会议形式与各区县和相关部门认真讨论、深入研究、征求意见,不断对成果修改、优化、完善,并且加强与市国土空间规划成果衔接互动反馈,确保规划方案协调统一。与此同时,分别于2021年5月、8月、11月及2022年5月向市  府**进行了专题汇报。2022年6月21日,《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四)审议阶段。2022年10月22日,《规划》提交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委员会2022年第16次会议审议同意。

(五)公示阶段。2023年5月31日至2023年6月29日,《规划》通过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向社会进行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六)批复阶段。2024年5月20日,《规划》获得芜湖市人民   府正式批复实施。

四、工作目标

        到2035年:围绕交通强市打造,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芜湖市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门户枢纽,面向全球的现代化供应链物流中心”。客运交通形成“1235时空通达圈”,即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2小时覆盖安徽省域及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武汉、郑州、长沙、南昌等中部省会城市,5小时实现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效联通;货运交通形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即快件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4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1: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主要内容

《规划》范围分为芜湖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其中,市域总面积为6009.02平方千米,中心城区总面积为1251.10平方千米;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其中,规划基年为2020年,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规划》共十章,包括总则、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与目标、区域及对外交通规划、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规划实施保障等内容。其中,主要内容为区域和对外交通系统规划、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具体成果如下:

(一)区域和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聚焦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大系统,总体以“强优势、补短板、提能级”为目标,强化区域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协同一体,构建多向复合、内联外畅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1、复合多元的铁路系统。《规划》以“优通道、密网络、强枢纽”为思路,构建功能互补、枢纽互联的铁路系统,规划形成由“三横三纵一射”高铁(城际)和磁悬浮铁路,以及“两横一纵”普速铁路构成的铁路网络布局,预控“一横一纵”2条普速铁路;建设“两主七副”铁路客运枢纽,规划12个铁路货运站和1个编组站,打造“一主两辅”铁路物流枢纽。

2、全域畅达的公路系统。《规划》以“贯通、加密、强轴、疏解”为思路,优化公路网络布局,规划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多向通达、高效快捷的“双环十二射两联”高速公路网和“五横五纵十四射”国省干线公路网布局。

3、要素齐全的水运港口系统。《规划》以“升级、扩能、沟通、联网”为思路,完善干支航道网络,提升港口服务功能,规划形成“一干两支五线”航道网和“七干五支”港区布局;强化港口集疏运系统,大力发展水铁联运,近期重点打造朱家桥、裕溪口、三山多式联运中心。

4、客货并举的机场航空系统。《规划》以“客货并举、以货为主、齐头并进、相辅相成”为思路,建立多层次航空服务体系,规划形成由1个民用机场和3个通用机场构成的机场布局,加强机场与其他方式衔接,大力发展空铁联运。

5、布局完善的过江通道体系。《规划》充分考虑区域交通出行,以及芜湖市跨江发展和对外出行需求,规划形成12处过江通道布局,其中现状(含在建)5处,规划新增7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1: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总体以“精品质”为目标,优化完善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统,提升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环境,构建以城市快速路网、轨道线网“双快”交通系统为骨架的多层次、高品质、可持续的城市多元交通服务体系。

1、组团快联的双快交通系统。《规划》总体以适应城市空间结构,支撑和引导城市空间布局,满足城市组团间快速联系需求为思路,提出未来芜湖城市双快交通系统布局,包括规划形成由“三横四纵两射”骨架快速路和8条加密快速路组成的快速路网体系,以及远期由4条轨道线路、远景由8条轨道线路组成的轨道线网体系。

2、服务多元便捷的常规公交系统。构建由公交快线、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和城乡公交组成的多层次常规公交网络,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加强公交专用道建设,保障公交路权,提高站点覆盖率。完善公交场站布局,明确场站建设规模、空间布局和控制要求,保障场站用地需求。

3、多层级、多功能的慢行系统。划分“核心、重点、一般”三类慢行区,布局三级慢行网络,构筑安全、连续、便捷、舒适、全覆盖的慢行系统,并与枢纽、轨道、公交等方式良好衔接,营造人性化、高品质的慢行空间,引导居民采取绿色出行方式,推动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健康发展。

4、区域供给差别化的停车系统。划分“紧缩、平衡、适度”三类停车供给区,完善停车供应结构,保障刚性停车需求,控制弹性停车需求。提高各类停车泊位的利用率,集约利用停车设施土地资源,鼓励结合用地开发复合建设立体公共停车场(库)。推动停车市场化、智慧化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1: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创新举措

(一)《规划》与市国土空间规划同步编制,增强了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引领性、支撑性。

《规划》改变以往“自上而下”先编城市总规、再编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思路,转为与市国土空间规划同步编制。过程中加强与市国土空间规划互动反馈,高效衔接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强化综合交通对城市国土空间的引领作用。通过科学规划交通设施布局,提高交通资源配置水平,以全面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安全韧性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高效组织城市国土空间,支撑国土空间功能完善、空间结构优化,促进交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深度融合。同时《规划》成果纳入市国土空间规划法定化,确立综合交通设施建设的行动纲领。

(二)《规划》采用多源大数据分析手段作为技术支撑,提升了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规划》转变传统的交通数据获取及分析思路,充分利用移动手机信令、货车GPS等多源大数据技术手段作为有力支撑,通过对区域相关海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得到芜湖市客货交通出行特征相关指标包括出行率、出行空间、出行距离、出行时长分布,以及货车停驻点、对外货运联系强度、主要货运通道分布等,以此为基础,构建城市综合交通模型,研判综合交通发展趋势,精准预测综合交通需求,为规划方案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规划》同步展开相关专题深化方案研究,保障了规划方案的落地性、可行性。

《规划》提出的重大交通设施方案和亟需解决的交通问题,设立9大交通专题同步深化研究,包括《芜湖主要港区交通集疏运体系专项规划》、《芜湖市江北新区综合交通规划暨大龙湾片区交通详细规划》、《泰山路大桥功能定位及前期方案研究》、《芜湖市重大铁路项目预可研方案研究》、《芜合高速(G5011)收费站外移方案研究》、《新增高速公路国土空间控制规划》、《轨道2号线过江通道方案研究》、《市域公交快线方案研究》、《快速路沿线控制规划》。相关研究成果作为支撑规划方案落地的依据,确保规划方案的落地性、可实施性,有效保障了规划编制水平和成果质量。

(四)《规划》指导多项专项规划和各类详细规划,强化规划横向和纵向的传导性、管控性。

《规划》是芜湖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也是下一层次各类交通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的重要依据。以《规划》为切实指导,从市级和区县级层面,陆续开展了《芜湖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芜湖市“枢纽+通道+网络”物流系统发展规划》、《芜湖市中心城区道路红线详细规划及用地控制》、《芜湖市湾沚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芜湖市繁昌区综合交通体系改善提升规划》、《南陵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综合交通提升规划暨重点片区交通详细规划》、《朱家桥港区交通控制性详细规划暨疏港通道规划设计》及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重大交通方案自上而下分解落实,突出交通要素的空间统筹与协同,充分体现了《规划》向下的传导和管控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1: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通过相关政策制定及其实施机制的建设,形成规划推进机制、政府机构协同机制、规划实施引导控制机制和监督与反馈机制。

(二)规划管理保障。建立统一高效的城市综合交通管理领导机构,完善科学的交通咨询和决策机制,严格组织规划实施,完善规划实施年度评估机制。

(三)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安徽省等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倡导交通走廊和枢纽地区的综合开发,充分发挥交通区位的价值,吸引社会资金开展建设和经营活动。

(四)用地保障。加强与国土资源、林业、住建、环保等部门的沟通衔接,落实交通设施建设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按规划实施进度及时保障用地供给。

(五)公众参与保障。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开门编规划,建立全流程、多渠道的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机制,保障市民及时有效获取规划信息和反馈规划意见。

八、解读机关、解读人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管理科

解读人:黄振

政策咨询服务电话:0553-38213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11: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9-2 23:36 , Processed in 0.04756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