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城建规划] 批判性眼光看待东区街道断面设计缺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23: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帆远影碧空 发表于 2024-9-21 23:03
大家可以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彭冲老师的《消费型街道:道路密度与消费活力的微观证据》这篇论文 ...

也给大家节选几段《中欧商业评论》对彭冲老师的采访内容:

       早在1977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就制定了《马丘比丘宪章》,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街区之间的密度和功能联系对城市质量和运行效率的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大致有两类理念,一种是沿袭欧洲世俗市民商业社会的“窄路密网”,另一种是受柯布西耶“光辉城市”理论和苏联大尺度规划理念影响的“宽路疏网”。
       从商业角度来说,窄路密网更加通透开放,有利于分流交通和汇聚人流,城市居民依托便利的出行(交通可达性)与宜居性(比如街道可步行性)汇集到城市的消费中心,更大的人流量为消费提供源源不断的需求,提升街区资本渗透率,街道活力也竞相迸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的路网参照了前苏联的道路设计规划,大部分城市采用了“宽马路、疏路网、大街区”的布局,甚至很多新城和新区的开发仍然在沿用这一模式。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城市内部产生了诸如活力下降、交通拥堵等城市病问题。
        路网密度有两种测算方式,第一种是传统算法,采用整体路网长度除以所在街区面积;第二种是核密度,考虑了街区周边的路网对本街区路网的贡献度,以地理距离为权重。提到路网密度,一般会涉及到两个概念:交通可达性(城市某一地点到另一地点的交通方便程度)和可步行性(步行体验)。路网密度越高,交通可达性和可步行性就越强,人流量就越大,对于餐饮和零售行业来说有利可图,自然会汇集到这个街道开店。当市场需求增长到一定规模后,街区商铺的竞争会更激烈,从而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深化带来服务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不同年龄、性别、收入等人群的需求不同,商户提供的服务也会更加多样化。
      “小街区、密路网”实际上是新城市主义在美国城市规划建设总结出来的城市空间规划模式。1949年我国建国之后,受到了苏联大街区、宽马路模式的影响,居住小区内部也是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规范,导致现在路网体系严重失衡、密度过低,(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密度更低),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严重影响了现代城市的宜居、便捷以及城市经济增长的潜力。
       2003年,小县城呈贡按照全国的“超大街区,稀疏路网”规划模式,计划建成全省的交通枢纽中心,以及“现代化科教创新新城”。当时,呈贡新区中心的主干道彩云路是一条双向十车道80米宽的宽阔大道。但是建成后的新城房屋空置率较高,即便昆明市政府以及数个医院学校等机构陆续搬至呈贡城区,大多数还是作为投资考虑,仍旧选择住在老城区。
       010年,住建部选择呈贡新区约8.6km²范围的核心区为低碳建设示范区,规划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小街区,密路网”的道路布局理念,不仅带来了更加友好的步行体验,还缓解了交通拥堵。这种布局模式对于土地集约利用、低碳发展、宜居便捷和经济活力的提升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举四得。呈贡新区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比如它把原来 80 米宽的彩云路切细,除了供汽车通行,还考虑了人出行的便捷性,道路界面更清晰,完善了“各行其道”的功能。此外,它也会注重不同路之间的协同。
      提升商业街区的路网密度,将街道空间让位于人,而非汽车。可以借鉴新加坡大量运用单行道丰富城市毛细血管的做法,注重增加路网密度和十字路口的密度;以人行道为抓手,加强步行友好性,改造过程中考虑周边的街景环境,包括绿化、和建筑的匹配度、人的感受等, 比如一些发达国家的街道都是立体绿化,视觉感受会更好;打开居住区和其他公共区域,比如长沙湖南大学是敞开式校门,校区与闹市融为一体,里面还可以通车;
      对于京津冀地区,要从规划、设计和技术政策上下着力。首先应该要做的是转变规划观念,政府和公众形成“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共识。例如,2019年北京就颁布了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尤其第32条就写明了构建舒适便捷的小街区、密路网。其次,在推广小街区制的同时,要考虑改造的先后顺序,比如从市中心开始改造,从新建的新城开始等。同时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设施水平和治安水平,为小街区制的推广奠定基础。
       这个研究方向会影响到城市规划、公共管理、交通、土地供应、零售店铺的设计布局、企业选址等等。例如店铺和企业选址就可以从路网密度的思路选择交通便利、步行友好、街景体验好的地方。在消费场景的设计上面,要去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品质化的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1 23:13: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900274351 发表于 2024-9-21 23:00
说费事是统筹协调程序太繁琐了,谁去跑,谁去联系,给不给拨款,建成什么样,设计成什么样,需不要 ...

中国的创新,先搞试点,成功后大面积推广,不成功不推广,也能被你抹黑!自己家里种地,听说什么种子好,什么化肥好,什么农药好,也是先买点试试,效果好再大批量使用,邻居看着好,也是跟着使用,这不就是试点然后推广吗?做生意也是,别人给你推销,你也是先小量来点试试,效果好再大批量,谁是也没见过,也没见别人弄过就大批量上的?这不就是试点推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1 23: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SeanShepherd 发表于 2024-9-21 20:53
这文恒武也纯是个没见过好东西的杠精...别人跟你说城门楼子,你在这跟别人扯胯骨轴子......
你可以翻翻我 ...

     宽路疏网确实是美国佬祖师爷,非常赞同,尤其搞大开发的时候,但是移到国内问题很大,国内也一直提倡“小街区、窄马路、密路网”,但是重点是国内一直是提倡,尽快树立,说白了就是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矛盾。再说一句,除了美国还有谁呢,苏联,朝鲜。
  “窄马路、密路网”典型城市是香港、东京,利于流通,利于商业繁荣,大家都清楚。但国内“宽马路、疏路网”的典型就是北京,大家肯定先学北京啊,先搞形象路,再修几横几纵几环,加立交加高架,气势宏大、宽路高楼,高空俯瞰观感好,城市天际线强,易突出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这才是新区该有的样子,你搞“小街区、窄马路、密路网”,不上体量,那点钱就只能干那麽多,怎么突出你发展的成果,哪个**喜欢?
     而且“窄马路、密路网”限定了地块大小,怎么搞大企业过来。小路网也意味着同样大小地块,你得多修路,多出来的不只是修路的钱,管道、绿化、信号灯、路灯、电线。
     说白了,还是没钱,要是有钱,还搞什么“宽路疏网”,先搞地下车道加管廊。一层“窄马路、密路网”,上面搞‘宽路疏网’的高架快速路。
     你没有发现所有的宽路疏网,这个网是有标准的,正好横竖能放四个好点的小区,有的城市,就可以让开发商帮忙修路,修配套设施。
     能不能先凑活用老方法,裱糊匠能不能继续糊,不能的话再去考虑费不费钱,费不费事,费不费时间。
     你要是解决了这个难题,中国改革中思想上的大难关就解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23: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2900274351 发表于 2024-9-21 23:00
说费事是统筹协调程序太繁琐了,谁去跑,谁去联系,给不给拨款,建成什么样,设计成什么样,需不要 ...

就改造一下道路两侧绿化带,有这么多事?目前能想到的就是涉及硬化、亮化、雨水管井以及一些配套设施,硬化和亮化必然需要资金投入,但是现有绿化带也不是自然绿植,也是需要重金采购的,日常浇水、养护都是成本,硬化和亮化所需资金抵消掉这一部分也是有限的,雨水管井完全可以利用相邻建筑物既有管井,根本不需要额外投入,即便是有一些资金投入,完全可以嫁接到地块开发上,最后移交市政,完全可以做到财政零投入。
说到程序繁琐,我看未见得,土地性质没有改变,绿化带和硬化亮化+绿化的审批程序没有任何区别,只要规划上愿意执行,这都不是问题。建设上,上述已提到行政部门可以零投入或低投入,也就不存在,协调各部门的事儿。至于后期维护,市政部门职责所在,抵触是渎职不作为。
总而言之,无论怎么讲,都是一笔好买卖,城市繁荣,商业繁荣,市民便利,人口更快聚集,更好卖地,正向循环,即便投入些资金花些心思也是值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1 23: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帆远影碧空 发表于 2024-9-21 23:03
大家可以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彭冲老师的《消费型街道:道路密度与消费活力的微观证据》这篇论文 ...

你说的理论是对的,现实是对的理论需要沉没更多成本,没有人愿意担这个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1 23:3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帆远影碧空 发表于 2024-9-21 23:03
大家可以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彭冲老师的《消费型街道:道路密度与消费活力的微观证据》这篇论文 ...

你看论文都看不到重点,这位老师论述的是$消费行街道$,一个城市里有不同主体功能的街道,各有各的主要职责。你像和平路,陵西大街交叉口附近是消费型的街道,像人民路是城市交通主干道,是承载大交通流量的,东区的赵王大街,路边的小区出入口是不允许你开到赵王大街上的,是主干道。你看看北京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侧重的是消费活力吗?还有人家滏河大街人家是城市干道,主要功能是承载交通流,不是让你在路边做生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1 23: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帆远影碧空 发表于 2024-9-21 23:29
就改造一下道路两侧绿化带,有这么多事?目前能想到的就是涉及硬化、亮化、雨水管井以及一些配套设施,硬 ...

你说的两方面,一是绿化,二是搞商建,这是两个。而且只说了前期,硬化和亮化是施工管,地下排污和管线呢,修路可不是修路工程,新区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及配套工程,这里面涉及几个字,后期还有失败后的方案都没设想,雨水管用相邻建筑物既有管井,后者不走市政管线了,人家凭什么给用啊,再说周围建筑还没有呢,都是先修路。
嫁接到地块开发上,最后移交市政,完全可以做到财政零投入,这简简单单几个字,财政、住建、规划、城管、审批谁见谁头大。按道理城市道路两边的绿化归园林,园林是城管局的,修路是住建局,这就是两个部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23: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恒武 发表于 2024-9-21 23:36
你看论文都看不到重点,这位老师论述的是$消费行街道$,一个城市里有不同主体功能的街道,各有各的主要职 ...

尚不论长安街未必就是邯郸地方值得借鉴的典范,彭老师论文中明确说了,我国宽马路的设计理念完全是借鉴苏联模式,现在来看是落后的设计理念,何况你打开卫星地图看看长安街两侧多少出入口,两侧建筑前空间都是开放的,哪儿就有封闭的绿化带了。人民路上没有设置独立封闭的绿化带,两侧都是出入口和开放空间,影响它是主干道的地位了?你要是看不到论文全文,我可以下载发给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1 23: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2900274351 发表于 2024-9-21 23:47
你说的两方面,一是绿化,二是搞商建,这是两个。而且只说了前期,硬化和亮化是施工管,地下排污和管线呢 ...

道路建设和绿化带改造或建设根本就不是一个工程,互不牵涉。道路下方已经有管道线路为什么要扯上绿化带,绿化带下面不用走其他管线,只需要雨水管井,而且也属于支线,引到道路主雨水管井或者地块配套的管井就可以了,亮化也不是必须的,借助底商前地面电路配套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2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一楼原文)因错误引入相关城市设计理念,导致东区街道断面设计存在严重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道路绿化带过宽,生活空间与交通空间联系不强,街道两侧的商业价值得不到体现;(修道路不合理)
(2)两侧建筑开放空间不足,绿化带占比过高,且多为隔离带,缺少大规模硬化和设施,影响了城市活力;(修绿化不合理)
(3)重要街道和路口未设置商业地块,错误地执行强化CBD,弱化其他街道的商业功能,两者并不互斥;(修商业不合理)
(4)街道空间缺乏活力,居民交往活动减少,社区孤立“(缺乏活力,这玩意目前最有效的解决手段是招商引资)
一共三点修建问题吧,不是单单绿化带改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2 00:09: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帆远影碧空 发表于 2024-9-21 23:47
尚不论长安街未必就是邯郸地方值得借鉴的典范,彭老师论文中明确说了,我国宽马路的设计理念完全是借鉴苏 ...

人家是论述的是消费型街道的各方面,美国市区内有二十多车道的道路,邯郸有不?邯郸典型的小窄街道,你竟然说马路建的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2 00: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恒武 发表于 2024-9-22 00:09
人家是论述的是消费型街道的各方面,美国市区内有二十多车道的道路,邯郸有不?邯郸典型的小窄街道,你竟 ...

邯郸高铁东站站前商务区路网规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2 00:5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900274351 发表于 2024-9-22 00:04
(摘自一楼原文)因错误引入相关城市设计理念,导致东区街道断面设计存在严重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1 ...

不杠,我的意思是主要难点还是绿化带设置和开放空间的建设,当然整体上确实是个系统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22 01:0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恒武 发表于 2024-9-22 00:09
人家是论述的是消费型街道的各方面,美国市区内有二十多车道的道路,邯郸有不?邯郸典型的小窄街道,你竟 ...

既然都是小窄街道,改造成消费型街道有何不可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2 01:2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帆远影碧空 发表于 2024-9-21 23:47
尚不论长安街未必就是邯郸地方值得借鉴的典范,彭老师论文中明确说了,我国宽马路的设计理念完全是借鉴苏 ...

长安街开口多和建设早有关,城规原理本来就要求主干道尽量减少开口,通过支路来实现车流汇入,更何况宽路疏网和窄路密网也不是对立的,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非要搞的非此即彼,修宽路窄路也要看定位,人民路上的美乐城把车库出入口改到后面也是因为这个,之前走人民路进出车库的时候,四条车道能有两条半都是等待的车,反倒没有发挥路网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22:24 , Processed in 0.04928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