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Pjanic

武汉的高层住宅有利于城市服务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zolor 发表于 2025-11-12 13:28
高层这么好为什么欧洲都淘汰了?人家是傻子?武汉住宅天天对标香港,怎么不对标东京,巴黎,伦敦,上海北京 ...


这里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很多人买房除了自住主要是投资,那么就是金融属性
HK的房价高,是因为经济发达可用地面积少,可不是什么房子质量问题。WH现在暂时的房价跌,也是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全国有几家不跌的。北上老房子的房龄可不小,房价跌了吗。房价涨跌的原因都不清楚,乱吐槽,本末倒置
至于欧洲,那个人口确实不用什么超高
重庆现在旅游为什么这么火,老外旅游都想看乡村田园风是吧
而且现在流行的赛博朋克风,低空经济,搭配高楼才有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的审美,从全国来看,大平层均价早超过别墅了。超高层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最好维保和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ai是怎么说的:

武汉 150 米以上的超高层住宅数量超 600 栋,仅次于重庆位居世界第二,其大规模建设超高住宅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地理条件限制、城市基建资金需求、住房市场供需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如下:
1.地理空间受限,倒逼土地高效利用
武汉作为 “千湖之省” 的核心城市,市域内湖泊、江河密布,再加上部分区域存在易发生岩溶塌陷的碳酸盐岩地质,可用于城市建设的连片土地被大幅分割。尽管武汉平原面积占比超四成,但分散的水系和地质限制区让各片区可用空间十分有限。而超高层住宅能在相同地块上大幅提升住宅供应量,比如高容积率地块的住宅供应量可达普通限高地块的 2 倍以上,这种高密度开发模式完美适配武汉土地碎片化的现状,成为突破空间限制的关键选择。
2.支撑城市基建与旧改,补充资金缺口
武汉的城市建设面临高昂的资金压力。一方面,武汉跨江大桥、江底湖底隧道、穿湖地铁等基建项目密集,这类工程的施工难度和成本远高于普通地面基建;另一方面,武汉较早启动大规模城中村拆迁改造,早期拆迁赔偿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提高地块容积率规划超高层住宅,能显著提升土地价值,**拍卖土地时可获得更高出让收入,这些收入恰好能补充基建和旧改的资金缺口。相比之下,若按常规容积率建设,土地的资金产出效率远不足以支撑武汉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需求。
3.适配住房市场需求,平衡房价与供给
过去较长时间里,武汉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有限,市场对刚需住房的需求旺盛。超高层住宅因容积率高,能摊薄楼面地价,开发商可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压低单套房价,契合刚需群体的购买力。同时,武汉作为中部中心城市,持续吸引人口流入,需要大量住房供应来满足需求。超高层住宅带来的天量住房供应,不仅缓解了住房紧张问题,还有效抑制了房价过快上涨,这也是武汉房价长期保持相对平稳的重要原因之一。
4.外来建筑文化影响,形成市场认知惯性
20 世纪 90 年代武汉发展经济时,引入了不少香港地产开发商,而香港因土地稀缺,超高层住宅是主流开发模式。这些香港房企不仅带来了超高层住宅的建设经验,还将 “高楼代表现代、气派” 的建筑理念传递开来。长期下来,武汉及周边居民逐渐形成了对高层住宅的认可,很多人甚至认为楼层越高越有面子。这种市场认知反过来又推动了开发商倾向于规划超高层住宅,形成了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巩固了超高层住宅的开发潮流。
5.城建技术雄厚,提供施工保障
武汉聚集了中建三局、武汉建工集团等一批高水平城建队伍,具备成熟的超高层住宅施工技术能力。比如在洪山区中建・福地星城二期等超高层项目中,施工团队运用液压爬模、激光水准仪精准测量等技术,解决了深基坑施工、钢结构安装精度等难题,还通过 BIM 等软件优化施工流程,保障了超高层住宅的建设安全与品质。成熟的技术支撑消除了超高层建设的核心壁垒,让大规模开发超高层住宅具备了现实施工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层和超高层不能混为一谈,先不说消防问题,物业维护费用这些,单纯一个得房率就被爆了,第四代住宅里的超高层能做到90%都很不错了,同期的高层早都115%了。
至于你说的商业模式问题,你没花园你当然不会买除草机,洋房的住户完全供应得起地区的商业消费,如果这个地方商业做不起来,那大概率并不是没有高层和超高层的问题,而是人口老龄化了,不愿意消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WHLAKERS 发表于 2025-11-12 13:59
厦门 的收入跟武汉差不多 就业机会更少 为什么房价高 ,厦门房价现在是武汉的五倍,一个是厦门比较宜居,二 ...

你特么的就是个黑子吧,哪个位面的厦门房价是武汉的五倍?你特么怎么不说50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上窜下跳的小丑,差不多得了,有多远浅多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特么的黑子嘴巴一张就武汉的房子最差,你他妈的好歹拿个数据出来,什么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些2货以前还装一装,现在是直接不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连恒隆后面的金地汉口峯汇都要改**廉租房、保障房了,不知道真的假的
很多住宅的品质应该还赶不上这个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6: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百姓用自己的钱包投票呗,义愤填膺有屁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层住宅并非都是廉价鸽子笼,也并不预示着一定会在未来变成高层贫民窟,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米兰,鹿特丹等等城市如今再次兴建高层住宅楼,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伦敦和鹿特丹所兴建的是超高层(更不用说纽约多伦多墨尔本等等其他移民国家的主要城市的热潮了)。但是这里面大致都有一个特点,即如今在市区兴建的高层住宅不再是普遍满足中下阶层的需求,而是在金钱和地位的驱使下为中上阶层所打造的空中天堂。因此塔楼风格多样且用材高级,各项基础设施以及安全设备都相当完善,房价和物业费的高昂也筛选了绝大部分的客户,因此良好的循环保证了塔楼在未来能够处于实时维护保养的状态,而绝不至于退化为贫民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城市(或者说整个西方)现在兴建的高层住宅模式为绝大部分均由两三栋超高层围合而成,造型高度各异,且几乎均为玻璃幕墙,或拥有大型观景阳台。材质用料高级,当然售价也不菲,也配备有高水平的物业管理。(与半个世纪前快速兴建的大规模整齐划一且内部空间狭小,设计不合理,并且材质低廉的高层住宅小区完全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大概看一下国内的200+住宅的话,会发现大部分品质还都不错,毕竟当开发商把住宅搞到200+的高度时,就不得不考虑外观了,否则自己都会觉得掉价吧。所以我认为大家还是应该给超高层住宅更多的宽容为好。我不是说所有住宅都必须走超高路线,但每个特大城市最终多少都会有几座200+或相近高度的住宅的,以满足城市建设和住房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尤其是在地价越来越高开发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何况,退一步说,哪怕他搞得外立面不满意,作为200+建筑也肯定会纳入**着眼整体效果的视线中,那么未来就有可能进行外立面改造。住宅的外立面改造可是比写字楼方便多了,换个角度也就更有期待感了不是么。
香港住宅楼40层起跳,200米左右的比比皆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超高层能使大楼品质大幅提高,包括电梯的品质。钢筋、水泥、桩基、用水、排水、电力、燃气、通讯等设施的标准,各种装配件、装饰件的标准等,包括抗震、抗台风、抗暴雨、防火、隔音等,都要达到国际级别,这是不容含糊的,要工匠到极致。
所以,香港很少听到有超高层火灾,很少听到一场台风暴雨后,马路水漫金山的情况,很少听到由于什么物业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捉襟见肘,而一茬一茬的换。这在内地一线城市,均有发生,如80米以下的静安公寓大楼火灾,从下烧到楼顶;如莲花小高层的俯卧撑。在上海的超高层住宅大楼,如瑞虹新城、世茂滨江花园,这么多年以来,没发生过火灾,少有电梯“哐啷、哐啷”时不时要罢工的烦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栋联排超高大楼,能聚集起万千居民,使用地铁的效率大为提高,站点大为减少,地铁或轻轨的延误大为减少,抵达时间大为精准(内地一线的地铁,由于摊铺型的居住低层建设,车站自然也要下饺子般地布点,一条地铁线10多个站是习以为常,上下班高疯时,人挤人的前胸贴后背,延误是正常,准时是意外,高峰过后的平时,呈现的是“站可罗雀”,地铁长期处亏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13 13:21 , Processed in 0.04794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