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2-26 16: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校聘任“千人计划”专家肖惠宁教授
本网保定讯:梧桐引凤,群英荟萃。12月25日上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肖惠宁教授聘任仪式在保定校区综合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校长刘吉臻为肖惠宁教授颁发聘书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金辉,校党委副书记李双辰,副校长王增平,校长助理米增强、尹成群、律方成、郭孝锋、黄国和,学校各职能部门、相关院系主要负责人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150余人参加了聘任仪式。
校党委副书记李双辰主持聘任仪式。他首先介绍了国家“千人计划”的背景和肖惠宁教授的个人简况,对肖教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并加盟我校表示热烈欢迎。
随后,刘吉臻校长郑重地为肖惠宁教授颁发聘书并合影。学生代表特意为肖惠宁教授献上一束鲜花。
肖惠宁教授发言表示,对参加今天的受聘仪式、成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感到无比高兴和激动。他特别感谢校长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在申请“千人计划”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真切地体会到正是华电给了他一个温暖的事业家园。他说,华电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以电力能源为特色的大学,是一所如此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大学;华电的环境学院在电力环保科研方面,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能在如此优秀的学校和老师们一起工作更是一种荣耀。他表示要将自己在国外所学所积累的前沿知识带到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大电力”学科优势,通过学科交叉实现更大突破,扩大华电的国际联系和学术影响,促进环境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力争创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一流水平的创新团队,在国家能源电力环保事业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工作业绩。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赵毅教授发言,代表学院全体对肖惠宁教授的到来一致欢迎。他说,肖惠宁教授在材料学和环境污染控制方面造诣深厚,环境科学问题研究和工业化应用紧密结合,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其研究范围涵盖学院环境和化学化工两大学科领域,这对环境学院的整体快速发展将提供重大支撑。他表示将和肖惠宁教授共同努力,通过搭建设备齐全、功能完备的研究平台,组织一支学术水平高、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开拓进取的研究团队,力争在学科和研究平台建设方面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授权奠定重要基础,争取建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乃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方面,争取在国家级重大项目、国家级奖励方面取得突破;在队伍建设方面,大力提高中青年教师国际化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联合培养等方式,提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刘吉臻校长代表学校党委、行政讲话,对肖惠宁教授加盟华北电力大学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首先回顾环境学院发展和建设历史,他说,我记得我刚刚上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介绍老电力的辉煌,高大的烟囱、滚滚的浓烟、轰鸣的机器,在当时这成为工业化的标志。为解决污染严重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在上世纪70年代较早建立起环境学科,为后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至今,我还记得我们的老师们,他们为环境学科的建立立下了功勋,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刘吉臻校长讲话强调改革创新。他说,过去历史遗留给我们的适用于国内发电生产运行的单科性、学科面较窄的问题,必须加以变革。大家应该有一种强烈的观念,就是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一个国家如此,一个社会如此,一个大学也如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学校提出构建“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体系。从那时起,学校就把新兴能源学科作为华北电力大学学科建设的重点,经过近10年的发展,学校的学科布局、结构、水平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有了学校现在的办学定位、办学格局,担负起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我们学校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这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我们一直以此为自豪。
刘吉臻校长强调协调发展、尤其重视青年人才培养。他说,现在学校用有限的资金,在保定校区建设2万多平米的环境工程大楼,适应学校高水平大学发展要求,这必将成为与国内国际高水平环境工程学院接轨的基础设施。由此可见,学校推进实质性一体化办学,北京和保定要协调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保定完全能够得以发展,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他希望环境学院按照“高起点、新模式、示范性”的要求来建设,在保定各院系、各学科发展中,起到带动其他院系协调发展的作用。他强调,我们不搞重复建设,华北电力大学实现高水平,北京校部要高水平,保定校区也要高水平;引进高素质人才,北京校部要引进,保定校区也要引进;培养高水平人才,北京校部要培养,保定校区也要培养。他说,这算是开了个好头。学习十八大精神,要思考我们学校进一步发展,要有所作为首先要敢于作为。没有信心的军队肯定要打败仗。有关院系、有关部门要落实“实、重、奇”的发展要求,振作精神,敢于创新。此外,为了学校事业发展长远需要,要特别注意关心青年人才成长,未雨绸缪,抓好培养提高。青年人才预示着学校的未来。现在,保定校区青年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比例较大,这批青年人怎么成长,未来怎么参与竞争,都要从长计议。学校提出青年教师“博士化、国际化、工程化”的要求,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些情况仍然令人担忧。这次我们“千人计划”学者的引进,既是对肖惠宁教授个人能力和成就的肯定,也是帮助我们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衷心希望环境学院既要盖大楼,又要有肖教授这样的人才,同样,希望将来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青年优秀人才。最后,他要求学校各部门全力支持环境学院的建设,全力支持肖教授在学校的工作,希望能把学生培养好,把学科建设好,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聘任仪式结束后,环境学院接着举办报告会,肖惠宁教授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永平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国和教授分别作了与电力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学术报告。 |
|